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心血管疾病(CVD)患病人数持续上升,国民CVD危险因素个体暴露显著增加。老年人群作为特殊群体,其CVD患病率死亡率均高,并带来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通过有效的CVD健康管理预防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人CVD患病率死亡率,不仅可以延长老年人寿命,而且可以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合理的方式包括:生活方式的干预;血压、血脂、血糖的控制监测;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应用。老年人群CVD的健康管理模式需个体化,同时要注意评估衰弱、老年共病、多重用药个人意愿。

  • 标签: 老年人 心血管疾病 健康管理 一级预防
  • 简介:肉毒神经毒素(botulinumneurotoxins,BoNT)是由肉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botulinum,C.botulinum)产生的一种致命性细菌外毒素,可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表面受体不可逆结合,从而阻断神经细胞释放乙酰胆碱,影响神经冲动传导,导致对称性颅神经麻痹,继而出现不随意肌对称性、下行性、迟缓性瘫痪.

  • 标签: 肉毒毒素 肉毒中毒 临床特征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原发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肿瘤血管形成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和广州南方医院肝病中心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VEGF肝功能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预后。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为50.0%,对照组为2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73.5%,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菲尼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对患者肝功能影响较小,患者预后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治疗 经动脉化疗栓塞 索拉菲尼
  • 简介:夜间哮喘是哮喘的一种普遍现象和重要临床类型。夜间哮喘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哮喘控制不佳、睡眠质量下降白天嗜睡,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了哮喘的死亡率。因此,探求夜间哮喘的发病机制,在治疗上根据其夜间变化规律调整相应的给药时间和剂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哮喘 发病机制 时间疗法
  • 简介:乳腺癌作为威胁我国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通过淋巴系统转移,而血行转移作为第二途径,多以骨、肺、肝转移常见,发生妇科器官转移者相对较少。本文报道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2017年3月收治的一例双侧乳腺小叶癌术后发生宫颈腹膜转移的病例,从病理、诊治方面进行分析。

  • 标签: 乳腺癌 浸润性小叶癌 宫颈转移 腹膜转移
  • 简介:支气管哮喘(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哮喘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危害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哮喘患病率控制现状全球至少有3亿哮喘患者,不同国家和地区哮喘患病率差别较大,分别在1%~18%不等,我国有近3000万哮喘患者[2]。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基层医师 疾病管理
  • 简介:目的研究自我管理教育课程对社区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情况的改善。方法入选2012年1月到2016年12月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卒中患者115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健康教育,研究组听取自我管理教育课程,1次/周,共听6周课,课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慢性病自我效能情况。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相比干预前,研究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效能得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相比对照组规律锻炼[(7.89±1.12)vs(6.31±0.53)分],获取疾病信息[(9.09±0.37)vs(5.23±1.93)分],获取社区、家庭和朋友的帮助[(8.28±0.06)vs(5.17±1.61)分],和医生沟通[(9.13±0.78)vs(6.24±0.46)分],疾病总体管理[(8.12±1.77)vs(6.16±0.22)分],做家务[(9.13±0.69)vs(6.18±1.70)分]等方面得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课程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情况。

  • 标签: 脑卒中 自我管理 教育课程
  • 简介: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相关运动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脑的结构功能影像学检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可帮助鉴别不同运动障碍疾病患者的脑内解剖学病变部位(定位)和功能障碍原因,并有助于临床药物疗效评价预后判断[1]。尤其是随着我国PD诊疗的日益规范,神经影像学检查已成为PD相关运动障碍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帕金森病 影像学检查 诊断 专家共识
  • 简介: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模式和生存情况,分析影响TNBC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从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外科治疗的37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61例,TNBC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317例,non-TNBC),比较2组在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生存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与non-TNBC组患者相比,TNBC组在初诊年龄〈35岁、乳腺癌家族史、肿瘤最大径〉5cm、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阳性、肿瘤临床分期为Ⅲ期、组织学分级为Ⅲ级、Ki67P53阳性过表达等方面异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发病月经状态、病理类型和手术方式等方面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BC组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均高于non—TNBC组。TNBC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survival,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OS)均明显低于non-TNBC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TNBC组5年DFS的因素为:初诊年龄、肿瘤最大径、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肿瘤临床分期、P53阳性过表达:而影响TNBC组5年0S的单因素为:肿瘤最大径、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肿瘤临床分期。影响TNBC组5年DFS的独立因素为:初诊年龄、肿瘤最大径、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影响TNBC组5年OS的独立因素为:肿瘤最大径、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结论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发病年龄较年轻、有乳腺癌家族聚集现象、肿瘤最大径较大、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阳性多、肿瘤临床分期偏晚、组织学分级较高,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5年DFS和5年OS均较低;此外,患者的初诊年龄、肿瘤最大径、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肿瘤临床分期、P53阳性过表达对判断其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巨噬细胞不同极化状态下14-3-3ηmRNA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并构建14-3-3η蛋白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其在巨噬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提取C57BL/6小鼠骨髓原代巨噬细胞mRNA,反转录后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14-3-3ηmRNA水平的改变。运用ProtParamtool、SOPMA等在线软件对14-3-3η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以小鼠巨噬细胞cDNA为模板,采用PCR的方法扩增14-3-3η基因,插入pGEX-4T-3载体中,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菌株,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其原核表达并纯化,SDS-PAGE法和Westernblotting法对融合蛋白进行鉴定。采用Graphpadprism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样本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M1型巨噬细胞14-3-3η表达降低,M2型趋势相反。生物信息学表明14-3-3η蛋白其二级结构中主要为α-螺旋(占62.60%)且疏水性较差(疏水系数为-0.607)。酶切和测序结果提示重组质粒pGEX-4T-3-14-3-3η构建成功。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融合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14-3-3η成功表达和纯化。结论本实验对14-3-3η进行了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成功表达并纯化融合蛋白GST-14-3-3η,为14-3-3η在巨噬细胞极化上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 标签: 计算生物学 巨噬细胞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14-3-3η
  • 简介:目的探讨对心血管病介入术后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行心血管病介入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6.0%,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病介入术后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心血管病 介入治疗 循证护理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法洛四联症是最常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手术效果良好,30年远期生存率约90%。然而根治术后中远期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包括:肺动脉瓣反流、三尖瓣反流、主动脉根部扩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等,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术后远期预后生活质量。因此,法洛四联症患者术后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管理,在合适的时机对这些并发症进行治疗,以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法洛四联症 肺动脉瓣返流 主动脉根部扩张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中抑癌基因PTEN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临床意义,为PTC的临床个体化治疗与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浙江衢化医院病理科收治并确诊的76例PTC患者。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测定PTEN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明C临床病理学的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纳入患者中P1[EN阴性率为73.68%(56/76),与癌旁组织的19.74%(15,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29,P〈0.05);PTEN表达下调与病理分期、肿瘤淋巴结转移、性别相关(P〈0.05)。CyclinD1阳性率为76.32%(58/76),与癌旁组织13.16%(10/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11,P〈0.05);CyclinD1蛋白表达上调与病理分期、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PTEN蛋白表达下调和CyclinD1蛋白表达上调与PTC病理分期、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胛EN和CyclinD1有助于对PTC患者预后进行早期评估。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 PTEN
  • 简介:目的卵巢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缺乏特异性的早期诊断鉴别,本研究通过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卵巢肿瘤的应用研究,为其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将124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5例正常妇女为对照组,术前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分析MR-DWI图像病变形态、信号表现,并测定ADC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卵巢组织全部可见高信号或等信号,卵巢肿瘤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囊壁分隔不均匀,对照组卵巢组织分界欠清,多个卵泡,可见低信号。观察组ADC值(1.49±0.23)×10^-4mm2/s显著高于对照组(0.97±0.18)×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良性肿瘤ADC值低于恶性卵巢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级患者ADC值高于Ⅱ级患者,且Ⅱ级患者且大于I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与卵巢肿瘤类型正相关性(r=0.763,P〈0.05),与卵巢肿瘤病理组织分级呈负相关(r=-0.947,P〈0.05)。结论MR.DWIADC值可用于诊断卵巢肿瘤,ADC值与卵巢肿瘤相关.ADC值越大卵巢肿瘤分级越高。

  • 标签: 卵巢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 简介:他汀类药物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线用药已经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随着使用人群的不断扩大研究的不断深入,他汀类药物在骨骼肌、肝脏和肾脏的不良反应及其引发糖尿病的风险开始备受关注。本文旨在汇总有关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的新近研究结果和相关基础研究,总结其主要不良反应防治策略,为临床应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不良反应 防治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老年尿毒症患者营养状况、免疫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航天总医院肾内科行血液透析的老年尿毒症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而观察组采取HFHD,均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检测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免疫球蛋白A(IgA)、IgM、IgG、C3、C4、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IL-6、IL-8、TNF-αCRP水平变化,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钙磷代谢、免疫指标炎症状态。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b[(136.28±14.25)vs(98.53±12.26)g/L]、TP[(69.85±6.12)vs(62.37±5.50)g/L]、Alb[(37.92±3.80)vs(31.65±3.37)g/L]、PA[(312.70±63.28)vs(242.18±46.27)mg/L]、IgA[(1.97±0.43)vs(1.58±0.30)g/L]、IgM[(1.53±0.26)vs(1.16±0.18)g/L]、IgG[(10.92±2.17)vs(9.35±1.60)g/L]、C3[(1.26±0.18)vs(1.05±0.15)g/L]C4[(0.82±0.11)vs(0.54±0.07)g/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磷[(1.84±0.31)vs(3.20±0.56)mmol/L]、PTH[(60.54±3.38)vs(107.43±7.56)mmol/L]、β2-MG[(9.13±2.28)vs(20.82±3.27)mg/L]、IL-6[(197.42±40.63)vs(324.73±52.14)ng/L]、IL-8[(194.25±20.83)vs(237.15±28.60)ng/L]、TNF-α[(385.20±63.57)vs(468.37±71.40)ng/L]CRP[(5.12±1.38)vs(6.30±1.54)mg/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FHD可有效改善老年尿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且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 标签: 老年人 尿毒症 营养状况 免疫指标 炎症因子 高通量血液透析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升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我院2015年6月开展QCC活动前后各1年医院医务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医院感染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率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医院手卫生依从率(97.88%)显著高于未开展前(7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1.18%)显著低于开展前(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VAP发生率(2.35%)、CA-UTI发生率(2.41%)、CR-BSI发生率(2.56%)显著低于开展前的10.77%、12.50%和1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QCC活动后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评分显著高于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QCC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参与医院管理的积极性,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医院感染 卫生管理 手卫生 呼吸机相关肺炎 尿路感染
  • 简介:马方综合征Loeyz-Dietz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缔组织病,以主动脉瘤样扩张并进而发生破裂猝死为主要临床特征。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TGF-β信号通路及其调控基因在上述遗传性主动脉瘤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TGF-β信号通路与马方综合征Loeyz-Dietz综合征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这一信号通路对于这两种遗传结缔组织病诊治的重要意义。

  • 标签: TGF-Β信号通路 马方综合征 Loeyz-Dietz综合征
  • 简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严重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是国际公认的全球性疾病[1]。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极度升高、皮肤肌腱等多部位出现黄色瘤,全身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1,2],可导致较为严重的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siscardiovasculardisease,ASCVD)甚至危及生命[3,4]。

  • 标签: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纯合子型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管理 经验
  • 简介:目的本实验探讨靶向沉默CDCA5基因的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主要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blot检测乳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MDA—MB-435s细胞中CDCA5蛋白的表达。针对CDCA5基因的siRNA,设阴性对照组siRNA—NC空白对照组Blank。PCR检测各组对CDCA5基因的沉默效果。MTT法检测siRNA、siRNA-NC和Blank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3组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blot用于分析P1k1、SA2和pSA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DCA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435s中CDCA5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MCF-7和MDA-MB-231细胞系。siRNA在各组中有最强的基因沉默效果,与siRNA—NC和Blank组相比,siRNA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处于细胞周期G2/M期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沉默CDCA5基因后Plk1和pSA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沉默CDCA5基因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这可能与下调CDCA5/Plk1/SA2信号通路从而使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2/M期有关。

  • 标签: 乳腺癌 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5 RNA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