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医药事业的飞速发展,抗菌药治疗细菌感染有了卓越的发展,同时有些疫苗成功地消除了一些病毒性疾病,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抗病的发展缓慢,迄今为止,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仍是难题。据调查,约60%的流行性传染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包括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学肝炎、疱疹病毒性疾病,以及新近发现的死亡率极高的艾滋病、SARS等。

  • 标签: 抗病毒中药 病毒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 流行性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出血热
  • 简介:全世界约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占世界人口的5%。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的相关疾病,居全部传染病死亡数之首位。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免疫调节紊乱.导致肝细胞损伤、肝功能损害及肝纤维化.病毒持续复制和机体免疫清除障碍是乙肝发病的2个基本要素,目前的抗病治疗繁杂,疗效不一,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HBV) 免疫调节紊乱 自身免疫反应 HBV感染
  • 简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世界性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统计显示,HBsAg阳性者约1.3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万。其中10%-20%可演变为肝硬化,1%-5%可发展为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持续抑制或中止肝炎病毒的复制,减少肝细胞损伤,阻止肝炎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免疫调节、抗炎保肝和降酶、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治疗是关键。现就近年的抗病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 核苷类 综述
  • 简介:目的了解抗病治疗对乙型肝炎(HBV)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将患者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非抗病疗法,观察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抗病α干扰素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肝功能、血清HBeAg定量检测。结果对照组存活42例,观察组存活48例,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HBVDNA拷贝量、MELD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病治疗对乙型肝炎(HBV)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的推崇。

  • 标签: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 简介: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是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1-2]。慢性乙肝发病率高、病程迁延、根治困难。抗病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对控制病情、防治复发、阻止其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都具有重要意义[3]。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治疗的疗程较长,患者口服用药的依从性是影响治疗结局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了解慢性乙肝患者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治疗依从性情况,并分析调查结果,以期针对性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治疗结局。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酸类似物 抗病毒治疗 依从性
  • 简介:<正>分析由产ESBLs细菌引起院内感染因素。结果:2000-2001年间由产ESBLs细菌引起医院感染共35株,多见于肺炎克雷伯菌17株占48.57%,大场埃希菌9株占25.71%,阴沟肠杆菌8株占22.86%,粘质沙雷菌1株,占2.86%,研究发现,入住ICU病房先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及长期住院与此菌感染密切相关。提示产ESBLs细菌发生的院内感染日益增多,多见于长期住院、入住ICU病房、先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表2参5(

  • 标签: 超广谱 细菌感染 阴沟肠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 院内感染 粘质沙雷菌
  • 简介:HIV-1和HIV-2是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本属病毒可感染猫、马、山羊和绵羊,表现为慢性感染,在某些情况下导致免疫缺陷。与其关系最近的是猴免疫缺陷病毒(SIV),HIV-1可能通过种间交叉传播从黑猩猩病毒(SIVcpz)传给人类,而HIV-2可能单独来源于白眉乌猴(SIVsm),因此,HIV-1和HIV-2

  • 标签: HIV病毒 RNA基因 艾滋病 基因结构
  • 简介:大部分具有药理学活性的药物都是亲脂的,而且都有一定程度的代谢。为了能从体内排泄,亲脂的药物必须经过代谢成为水溶性产物,这种产物不易通过肾脏再吸收。在某些情况下[前药,例如咪唑嘌呤(azathioprine)、依托普利(enalapril)、左旋多巴(L—doba)、齐多夫定(zidovudine)、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治疗作用需要经过代谢才会产生。然而,

  • 标签: 药物代谢 亲脂性 排泄物 人体药物代谢酶 代谢感应 代谢阻止
  • 简介:大约15%的人类癌症由病毒感染引起(表1),病毒是仅次于烟草的第二位致癌危险因素。将来,通过免疫接种大多数的感染可以预防,这样可在世界范围内显著降低癌症发病。人们在研究基因与肿瘤病毒蛋白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首次发现了致癌基因及肿瘤抑制基因的事实足以说明研究致癌病毒在动物及人体致癌作用的重要性。

  • 标签: 癌症 病毒感染 致癌基因 核心蛋白 免疫反应
  • 简介:弓形虫病是由寄生性原虫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弓形虫感染呈全球分布,以温热和潮湿的国家最常见。但饮食习惯也影响感染率;在法国,50%~75%的人群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在英国,大约20%人群血清抗体阳性。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女感染率相似。

  • 标签: 疱疹病毒 临床研究 发病机理 CMV HSV EBV
  • 简介:人类癌症中约15%与病毒感染有关(表1),病毒是仅次于吸烟的癌症第二位危险因素。将来,这些感染中的大部分可以通过免疫接种预防,从而极大地降低全球癌症的负荷。在动物和人体中进行的肿瘤相关病毒实验研究的重要之处在于,它们首次揭示了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肿瘤病毒蛋白的相互作用。

  • 标签: 癌症 病毒感染 抑癌基因 免疫接种 病理机制
  • 简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儿童期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是世界性重要健康难题,占全球性疾病的首位。大约30%-50%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是病毒引起的;其中大多数为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致。

  • 标签: 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疾病
  • 简介:新发疾病包括以前未知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和发病率逐渐升高或发病地理范围越来越大的原有疾病。新发病毒感染可分为虫传播(节肢动物媒介病毒或虫媒病毒)和动物或人间直接传播。临床上最重要的表现是出血性的或神经性的。出血性病毒在“病毒性出血热”一文中讨论。本文集中讨论嗜神经性虫媒病毒和一些其他的新发CNS病毒

  • 标签: 病毒病 新发 病毒性出血热 虫媒病毒 动物媒介 嗜神经性
  • 简介: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使用某种特殊药物引起的非预期的临床反应。随着医疗用药种类的增加,药物引起皮肤反应的类型和表现也增多。抗生素等常用药物引起的药疹一般容易识别和处理。但是,不常见药物引起的皮肤反应则较难做出诊断,并且新药可能在首次应用时即出现药物反应。因此,内科医师要具备皮肤药物反应的初步知识,随时了解新药可能产生的皮疹。本文旨在向内科医师介绍皮肤药物反应的概要,指导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药物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皮肤反应 内科医师 诊断和治疗 临床反应
  • 简介:许多药物排泄前经肝脏代谢——首过代谢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无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代谢成有活性的成分,有毒物质被灭活。几乎所有药物都有造成肝损伤的可能性,而且药物反应可与自然发生的肝病相似。药物性肝损伤可能经免疫介导,或直接由药物毒性造成。药物性肝损伤通常是不可预料的。

  • 标签: 肝脏代谢 生物利用度 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