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本刊允许作者可直接使用下表中出现缩略语,未公布名词术语,请按照如下规则进行缩写:原词过长且在文中多次出现,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hyperparathyroidism,PHPT)。

  • 标签: 缩略语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英文 名词术语
  • 简介:本刊允许作者可直接使用下表中出现缩略语,未公布名词术语,请按照如下规则进行缩写:原词过长且在文中多次出现,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如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

  • 标签: 缩略语 英文 2型糖尿病 名词术语
  • 简介:目的探讨风心病瓣膜替换术围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下血清皮质醇浓度尿液皮质醇含量动态变化意义。方法86例风心病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换瓣术患者,术中予甲泼尼龙1000mg,术后前3天每天上午予地塞米松10mg,应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术前1天、术后第1、3、57天血清皮质醇浓度、24h尿皮质醇总量,同时观察记录患者术后康复过程、切口愈合、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于术前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围手术期各对应检测时刻点血清皮质醇浓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3天术前相比,血清皮质醇呈下降趋势,术后第3天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其后逐渐回升,术后5天恢复至术前水平;24h尿皮质醇在术后第1天升至最高水平,术后第3、5、7天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均顺利康复出院,无一例死亡,无切口愈合不良,无肺部感染发生。结论风心病患者围术期糖皮质激素应用对患者围术期血清皮质醇影响术前心功能分级无明确相关性;围术期短时间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对机体自身皮质醇分泌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此影响仅为一过性,停药后可迅速恢复;风心病瓣膜替换术围术期短时间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并不影响患者康复。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糖皮质激素 皮质醇 心功能
  • 简介:目的了解区县医务人员糖尿病足诊疗水平并进行培训。方法对55名区县医院医务人员分别在糖尿病足诊疗技术培训前、后进行糖尿病足诊疗能力展开调查。结果培训后医务人员对糖尿病足临床识别能力、足部体检能力、预防治疗能力、健康教育多学科小组组建能力得到提升.培训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务人员专业类别(OR=19.464,95%CI=1.837—206.243)、糖尿病足病史采集体格检查(OR=34.825,95%CI=3.486~347.875)会影响糖尿病足伴感染时抗生素选择。结论专业化糖尿病足培训提高区县医务人员临床诊疗水平关键。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足 课程培训
  • 简介:尽管乳腺癌靶向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人们仍在寻找新生物标志物来预测疗效、指导治疗。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TILs)浸润在肿瘤组织及其周围淋巴细胞,其受到肿瘤表面抗原刺激而被激活。免疫组化研究TILs最常用方法。新辅助治疗微环境能用来评估新疗法疗效。TILs作为反应机体对肿瘤免疫应答标志,能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此外,TILs还能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相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研究来评估TILs预测价值。本文就T1Ls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预后中意义作一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新辅助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Pin1和Ki67表达胃肠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收集烟台毓璜顶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间手术切除40例GIST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in1和Ki67表达。结果40例GIST标本中Pin1和Ki67阳性率分别为80%(32/40)和32.5%(13/40)。Pin1表达程度GIST危险度、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象相关(P〈0.05)。Ki67表达程度GIST危险度、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肿瘤坏死相关(P〈0.05)。Pin1表达Ki67表达呈正相关(r=0.371,P〈0.05)。结论Pin1、Ki67可作为评价GIST恶性程度潜在指标。Pin1对于GIST可能一个很有潜力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肽脯氨酰基顺反异构酶 KI67 免疫组化
  • 简介:为了快速传播杂志最新知识,加强读者、作者、专家多层次互动,您可通过以下2种方式查阅我刊文献:

  • 标签: 文献 查阅 新知识 多层次
  • 简介:目的探讨根源性分析(RCA)结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降低护理差错事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护理人员6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采用RCA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比较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两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观察组护理服务包括护理操作、服务态度、用药指导、注意事项指导以及整体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A结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护理 根源性分析 PDCA循环管理模式 护理差错事故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14-3-3zeta蛋白表达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疗效和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于第四军医大学病理科确诊、血液科住院治疗12例MC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4-3-3zeta蛋白在12例MCL患者中表达情况,分析MCL预后关系。结果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相比,12例MCL患者中8例细胞浆中表达14-3-3zeta阳性,阳性表达率为66.7%。14-3-3zeta阳性表达患者总反应率(ORR)、2年总生存(OS)率、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62.5%,50.0%,37.5%)均低于14-3-3zeta阴性表达患者(75.0%,100.0%,75.0%),有待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结论MCL中存在14-3-3zeta蛋白异常高表达,其表达强弱可能与预后相关。

  • 标签: 14-3-3zeta蛋白 淋巴瘤 套细胞 预后
  • 简介:目的建立小鼠胰腺癌发生模型并观察外周血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群变化。方法利用致癌剂二甲基苯葸(DMBA)胰腺内原位包埋方法建立从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胰腺导管内瘤变(pancreaticintraepithelialneoplasma,PanlN)到胰腺癌(pancreaticcancer,PC)发生模型。共建模60只,8周后处死小鼠。随机选择20只存活小鼠,利用流式细胞计数技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外周血胰腺病变组织中7个免疫细胞群变化。结果建模8周内共死亡14只(23.3%),存活46只。46只小鼠病变胰腺组织均制备石蜡切片行常规HE染色。46个病变组织中,12例CP(26.1%),11例低级别PanIN(lowgrade—PanlN,PanIN-1,2,LOPanIN)(23.9%),9例高级别PanIN(highgrade—PanlN,PanIN.3,HG-PanIN)(19.6%)14例PC(30.4%)。随机选择20只小鼠中,PCHG—PdnIN小鼠外周血中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suppressorcells.MDSC)明显高于LG.PanINCP小鼠。PCHG—PanlN小鼠胰腺病变组织中粒细胞、MDSC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macmphages,TAM)较LG.PanlNCP小鼠明显升高,而T淋巴细胞M1型TAM明显减少。结论利用DMBA胰腺内原位包埋建立小鼠胰腺癌发生模型简便易行方法。胰腺癌在发生过程中,伴随全身局部免疫抑制效应,以病变组织内尤为明显,其中MDSCM2型TAM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胰腺癌 癌发生 免疫抑制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某高等医学院校教职工代谢综合征(MS)现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该群体M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体检和社会人口学相关数据,体检数据包括身高、体质量(BM)、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等内容。结果患MS人数21例,患病率6.5%,低于全国调查结果16.5%。相比非MS者,MS者BM、BMI、SBPDBP数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OR=3.95,P<0.05)和男性(OR=5.47,P<0.05)MS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防治MS需要多种途径,注重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变化并及时发现和治疗,较理想防治方式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淋巴上皮瘤样癌(1ymphoepithelioma-ikecarcinoma,LELC),由未分化恶性上皮细胞和密集淋巴组织间质组成。

  • 标签: 淋巴上皮瘤样癌 乳腺
  • 简介:目的探究单纯肿瘤摘除部分胰腺切除2种不同手术方式对治疗胰岛素瘤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99例胰岛素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单纯肿瘤摘除术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03.3个月,高于部分胰腺切除术组77.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2种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大部分长、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新发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治疗大小合适胰岛素瘤手术治疗应首选单纯肿瘤摘除方式,该方式对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更佳。

  • 标签: 胰岛素瘤 手术方式 生存分析
  • 简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neuroendocrinetumor,p—NETs)发病率逐年提高。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它对人类健康威胁越来越大。但和胰腺癌这类高度恶性胰腺肿瘤相比,p—NETs生长速度较慢,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达到较好临床效果。然而目前对p-NETs认识还有待提高。无论临床诊断标记物,还是影像学检查方法,都缺乏精准诊断检查靶点。在临床分期疾病分级方面,同样存在很大争议。而作为最有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在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范围术后药物治疗等方面均有待研究。本文针对上诉问题,结合我们实践经验研究结果进行简要论述。

  • 标签: 胰腺 神经内分泌肿瘤 临床分级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代谢综合征(metabolismsyndrome,MS)患者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相关性。方法选择150例MS患者,根据是否合并MCI分为A1组(n=68)和A2组(n=82),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B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炎症因子水平,以是否出现MCI为因变量,以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sensitivityindex,ISI)、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TNF-α为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S患者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MCI关系。结果3组BMI、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10wdensity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3组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A1c,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insulin,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sensitivityindex,I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1组和A2组HbA1c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FBG、FINS呈依次降低趋势,ISI呈依次升高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hs—CRP、TNF-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1组血清hs—CRP、TNF-α显著高于A2组和B组(P〈0.05),A2组显著高于B组(P〈0.05);点二列相关分析显示,MS患者出现MCIFBG、FINS、hs-CRP、TNF.仅呈显著正相关(r=0.219、0.231、0.309、0.287,均P〈0.05),ISI呈显著负相关(r=0.29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患者胰岛素抵抗越严重(ISI越低)、炎症因子hs—CRP和TNF—α越高,MCI风险越大。结论MS合并MCI患者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较单纯MS患者更明显,胰岛素抵抗和�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炎症因子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临床资料。结果定性诊断明确胰岛素瘤15例,胃泌素瘤2例,胰高血糖素瘤2例。术前B超、CT、MRI、EUS、门静脉穿刺分段取血胰岛素测定诊断阳性率分别为15.8%(3/19)、67.5%(10/16)、71.4%(5/7)、87.5%(7/8)100%(2/2),术中B超诊断阳性率85.7%(6/7)。行开放手术7例,腹腔镜手术11例,1例胰高血糖素瘤患者诊断时已出现肝转移未行手术。具体为肿瘤局部切除13例,胰体尾切除3例。胰体尾切除+脾脏切除1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1例。结论血清胰岛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测定是胰腺内分泌肿瘤定性诊断主要依据。多层螺旋CT双期胰腺薄层扫描定位诊断主要手段,术中B超对术前定位诊断检验和补充。肿瘤切除主要术式。

  • 标签: 胰腺内分泌肿瘤 胰腺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可溶性CD30/CD30L和CD40/CD40L系统失衡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浆液性囊腺瘤40例和浆液性囊腺癌30例,另选择年龄和体质量匹配健康妇女30例作为对照。于术前和术后第7天分别抽取卵巢浆液性肿瘤患者和对照组外周静脉血3ml,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可溶性CD30(sCD30)、sCD30L、sCD40和sCD40L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浆液性囊腺瘤和浆液性囊腺癌患者血清中sCD30、sCD30L、sCD40和sCD40L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浆液性囊腺癌较浆液性囊腺瘤患者进一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囊腺瘤和浆液性囊腺癌患者术后第7天,血清中相应可溶性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05)。结论检测血清sCD30/sCD30L和sCD40/sCD40L可能对卵巢肿瘤早期诊断标志术后病情转归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卵巢肿瘤 CD30/CD30L CD40/CD40L
  • 简介:目的用Meta分析(meta—analysis)方法,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对术后胰瘘出血影响。方法应用MEDLINE、PUBMED和EMBASE等数据库,检索已公开发表比较术中大网膜包裹不包裹胰肠吻合口对患者术后胰瘘、出血影响所有随访严密临床研究,检索出14篇英文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筛选出4篇文献共2971例患者。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判断OR值95%置信区间。结果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组1129例,无大网膜包裹组184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不能预防术后胰瘘(OR=O.81,95%C10.40—1.63,P〉0.05),也不能预防术后腹腔内出血(OR=0.67,95%C10.28~1.59,P〉0.05)。敏感性分析发现:无大网膜包裹组患者术后胰瘘率更低(OR=1.24,95%C,1.03~1.50,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使用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不能预防术后胰瘘腹腔内出血.但大网膜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影响还需规范、足够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出血 大网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