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不同阶段泡沫细胞,并对其生物特性进行鉴定。方法体外培养人THP-1来源巨噬细胞(THP-M),由ox-LDL诱导其转化为不同阶段泡沫细胞,ELISA方法检测不同阶段泡沫细胞内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含量;透射电镜和油红O染色光镜观察细胞内脂质,噻唑蓝染色法测定不同阶段泡沫细胞活性变化规律。Westernblot方法测定II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II)蛋白表达水平。结果24h开始,THP-M细胞质内出现大量红染颗粒或脂质空泡,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均较对照组增加,细胞胆固醇酯含量大于总胆固醇50%,泡沫细胞已经形成。噻唑蓝染色结果显示,自48h开始少量泡沫细胞出现死亡现象(存活率93.21±3.66%),60h和72h细胞存活率率分别为72.15±2.23%和63.06±1.83%。电镜扫描结果发现,24h细胞内脂滴聚集,24h内细胞浆自噬小体逐渐增多。36h、48h细胞内脂滴大小和形态各异,可见吞噬脂滴后尚未消化完全自噬溶酶体,部分细胞膜破裂;60h和72h,细胞内自噬小体数量明显减少,细胞大量崩解。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自噬标志性蛋白LC3II表达水平变化规律电镜观察自噬小体结果一致。结论利用oxLDL诱导THP-M24h、36h-48h、60h-72h后,细胞形态和细胞内脂含量分别符合早期、中期和晚期泡沫细胞生物特征,成功建立了早、中、晚期泡沫细胞模型,其中细胞活力变化可能与II型凋亡(自噬性死亡)相关。为不同病程AS研究提供支持。

  • 标签: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THP-1细胞 泡沫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投稿请通过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同时寄上单位学术论文介绍信(无一稿多投)。为更好地了解论文社会效益及其在医疗科研工作中重要价值,若有基金资助,请附基金项目证明扫描文件;若有报奖项目也应提供证明材料扫描文件。

  • 标签: 材料 投稿 医疗科研工作 学术论文 一稿多投 社会效益
  • 简介:投稿请通过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同时寄上审稿费100.00元/篇,以及单位学术论文介绍信(无一稿多投)。为更好地了解论文社会效益及其在医疗科研工作中重要价值,若有基金资助,请附基金项目证明扫描文件;若有报奖项目也应提供证明材料扫描文件。远程投稿系统:http://www.cma.org.cn/

  • 标签: 投稿 材料 医疗科研工作 学术论文 一稿多投 社会效益
  • 简介:投稿请通过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同时寄上单位学术论文介绍信(无一稿多投)。为更好地了解论文社会效益及其在医疗科研工作中重要价值,若有基金资助,请附基金项目证明扫描文件;若有报奖项目也应提供证明材料扫描文件。

  • 标签: 材料 投稿 医疗科研工作 学术论文 一稿多投 社会效益
  • 简介:直接参与选题、设计、研究、观察、资料分析解释或撰写文稿关键内容,能对文稿内容负责,并同意文稿发表者,才可作为作者署名。来稿决定录用后,应请全体作者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授权书》上逐一签名并加盖公章,将论文专有使用权授予中华医学会。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作者署名 内分泌外科 杂志 文稿 介绍信
  • 简介:直接参与选题、设计、研究、观察、资料分析解释或撰写文稿关键内容,能对文稿内容负责,并同意文稿发表者,才可作为作者署名。来稿决定录用后,应请全体作者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授权书》上逐一签名并加盖公章,将论文专有使用权授予中华医学会。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作者署名 内分泌外科 杂志 文稿 介绍信
  • 简介:目的探讨托宁联合阿托品单独应用托宁或阿托品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疗效。方法将在我院住院治疗98例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阿托品治疗组33例,应用阿托品+氯解磷定治疗,托宁治疗组33例,应用托宁+氯解磷定治疗,联合治疗组32例,应用阿托品+托宁+氯解磷定治疗。三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者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恢复至正常值低限60%)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托宁治疗组和阿托品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但三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用阿托品或托宁治疗比较,托宁阿托品联合应用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能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 阿托品 长托宁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腺多原发癌之间关系。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4例甲状腺乳腺多原发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均由彩超证实甲状腺乳腺占位。在完善穿刺、钼靶等相关检查后,经手术及其他辅助治疗,术后常规病理均证实为甲状腺乳腺恶性肿瘤并行ER免疫组化检测。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9例,导管内癌2例,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伴浸润性导管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合并导管内癌1例;甲状腺癌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24例甲状腺乳腺多原发癌中,ER共同阳性11例,ER共同阴性8例,ER在甲状腺癌和乳腺癌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发现第二种癌简便、有效检查方法。甲状腺癌患者应常规排除乳腺癌可能,乳腺癌患者也应同时检查甲状腺,若发现肿瘤应予以重视。尤其对于ER阳性患者应注意检查另一腺体。

  • 标签: 甲状腺癌 乳腺癌 多原发癌
  • 简介: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alpha,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transporter-1,Glu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蛋白在糖尿病合并乳腺癌患者中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12例乳腺癌组织中HIF-1α、Glut-1和VEGF蛋白表达,通过CD31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评估乳腺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density,MVD),并分析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结果HIF-1α、Glut-1和VEGF蛋白在糖尿病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无糖尿病乳腺癌组织(t=2.255,P=0.030;t=2.154,P=0.038;t=2.225,P=0.032).糖尿病乳腺癌组织中HIF-1αGlut-1和VEGF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r=0.561,P=0.003;r=0.435,P=0.014).糖尿病乳腺癌组织中MVD水平较无糖尿病乳腺癌组织显著升高(t=9.458,P=0.000).乳腺癌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显著相关(x2=4.689,P=0.030;x2=5.051,P=0.025).结论糖尿病导致乳腺癌组织中缺氧相关指标HIF-1α、Glut-1和VEGF蛋白表达上调MVD水平升高,且乳腺癌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相关,提示糖尿病可能通过高糖和缺氧促进乳腺癌进展.

  • 标签: 乳腺癌 糖尿病 缺氧 微血管密度
  • 简介:B型脑钠肽心室在容量或压力负荷下分泌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临床试验证实,它可作为慢性心功能不全诊断和鉴别诊断指标,其血清浓度变化可以预测药物和器械治疗疗效和预后。基于BNP生理作用开发药物一奈西利肽,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失代偿期心衰治疗,其短期疗效已由诸多临床试验证实,但能否改善远期预后以及对于失代偿期心衰患者肾功能影响等方面,仍然受到质疑,需要更多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究。

  • 标签: B型脑钠肽 充血性心力衰竭 奈西利肽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甲状腺全切术后第1天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血钙浓度,结合患者是否出现低钙血症及其伴随症状,判定PTH测定在甲状腺全切术后对于预测低钙血症发生是否比血钙浓度测定更具优势,从而为术后长期补充钙剂提供依据.方法将104例甲状腺全切术后患者,根据术后第1天PTH值进行分组,A组:PTH<5pg/ml;B组:PTH介于5~10pg/ml之间;C组:PTH介于10~20pg/ml之间;D组:PTH>20pg/ml.同时测量每组患者血钙浓度,记录每组发生低钙血症患者数量,钙剂支持治疗持续时间.结果PTH测定准确率高于血钙浓度测定,A组患者共26例,其中有7例存在暂时性低钙血症并出现低钙症状,5例出现长期低钙血症,需要长期钙剂支持治疗.A组阳性预测值为28%,准确率为46%,均高于其他组,同时其阳性预测值准确率亦高于血钙浓度测定.结论甲状腺全切术后PTH测定比血钙浓度测定在判断低钙血症发生上更具优势,且术后PTH<5pg/ml预测术后长期低钙血症发生可靠指标.

  • 标签: 甲状腺全切术 甲状旁腺素 血钙浓度 低钙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在早期脑挫裂伤患者诊断中意义。方法将105例经CT或MRI检查明确诊为脑挫裂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型颅脑损伤65例,重型颅脑损伤40例;将同时期在本院健康体检95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排除神经系统疾病。采集两组研究对象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浓度。结果健康对照组、轻型颅脑损伤组和重型颅脑损伤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分别为(0.10±0.03)μg/L、(1.11±0.43)μg/L和(2.60±0.63)μg/L,各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S100B蛋白水平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脑挫裂伤诊断评估伤情程度辅助指标。

  • 标签: 血清S100B蛋白 脑挫裂伤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CPS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中国汉族人冠心病(CHD)相关性。方法共收集398例CHD患者和635例正常对照(N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Hcy水平,单碱基延伸法(SNaPshot)进行CPS1基因5个SNP位点基因分型,并分析冠心病相关性。结果CHD组Hcy水平(18.04μmol/L)明显高于NC组(11.71μmol/L),并且具有性别差异。CPS1基因5个SNP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其中3个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CHD组NC组间有显著差异(rs7422339P=0.0059、rs16844788P=0.0121、rs715P=0.0073)。这3个SNP位点所组成风险单倍体型ATC可以增加冠心病易感性0.39倍(P=0.0042),而保护型单倍体型CGT可降低冠心病患病风险23%(P=0.0091)。rs7422339位点AA和AC基因型携带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CC基因型携带者(P〈0.05)。结论CPS1基因SNP位点冠心病发病显著相关,其危险等位基因冠心病易感性以及血清Hcy水平升高相关,并具有明显性别差异。

  • 标签: 冠心病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CPS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groupproteinB1,HMGB-1)和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患者中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充市中心医院43例GIST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IL-6、HMGB1和Survivin表达水平并分析3者相关性.结果IL-6、HMGB1和Survivin在GIST患者中表达水平(分别为(0.61±0.05)ng/ml,(3.54±0.74)ng/ml,(0.15±0.04)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32±0.03)ng/ml,(1.81±0.06)ng/ml,(0.07±0.02)ng/ml),43例GIST患者中IL-6、HMGB1Survivin在良性组、潜在恶性组、恶性组中表达水平呈逐渐增高,IL-6在各组表达水平分别为(0.55±0.02)ng/ml,(0.59±0.02)ng/ml,(0.64±0.03)ng/ml,HMGB1在各组表达水平分别为(2.82±0.55)ng/ml,(3.46±0.16)ng/ml,(4.00±0.61)ng/ml,Survivin在各组表达水平分别为(0.10±0.01)ng/ml,(0.15±0.02)ng/ml,(0.18±0.03)ng/ml,GIST患者IL-6HMGB1表达呈正相关(r=0.699,P<0.05),IL-6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r=0.774,P<0.05),HMGB1和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r=0.595,P<0.05).结论IL-6、HMGB1Survivin高表达能够协同促进GIST恶变和侵袭转移,检测这几个指标可能有助于判断GIST良恶性预测肿瘤预后.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白细胞介素6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凋亡抑制基因
  • 简介: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在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过程中,需尽量避免手术并发症发生.甲状腺术后切口内出血很严重并发症,易引起呼吸困难和窒息,甚至危及生命.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行甲状腺手术1256例,共发生术后创口出血12例(0.96%),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行甲状腺手术1256例.术前常规监测血压,有高血压病史血压升高患者术前均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至150/90mmHg(1mmHg=0.133kPa)以内.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出血;高血压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出血 高血压
  • 简介:目的总结合并窦性心动过缓遗传性QT综合征(以下简称遗传性LQTS)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以下简称ICD)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这两种治疗在预防患者猝死中差异。方法对我院从2003年6月到2013年6月出院诊断为遗传性LQTS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植入了永久起搏器或ICD全部21例患者,结合门诊、电话和程控随访了解患者生存状况、手术并发症以及晕厥、室性恶性心律失常发作情况。结果起搏器组男性2例,女性9例,年龄39.3±14.3岁,随访时间50.6±26.3个月,1例患者猝死,2例患者再发晕厥前兆,其中1例最终更换为ICD。ICD组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34.5±11.9岁,随访时间61.4±43.5个月,3例患者接受了ICD适当治疗,另2例患者接受了ICD不适当治疗,1例患者术后出现囊袋感染,1例患者更换为永久起搏器。治疗有效率在起搏器组ICD组分别为72.7%(8/11)和100.0%(10/10),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21)。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起搏器组ICD组分别为27.3%(3/11)和30.0%(3/10),也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63)。结论对于不能植入ICD合并窦性心动过缓遗传性LQTS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可能一个较好替代方法,但对于QTc≥539ms患者,只有植入ICD才能预防猝死。植入ICD后长期无心脏事件发生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可考虑更换为永久起搏器。

  • 标签: 遗传性长QT综合征 随访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永久起搏器 心脏性猝死
  • 简介:目的:评价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近5年来高龄(≥80岁)急性心肌梗死病例78例。其中PCI治疗40例,药物保守治疗3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础临床资料、住院期间临床疗效以及PCI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结果与药物保守治疗组相比,PCI治疗组住院期间心肌梗死症状缓解率明显提高(52.63%vs75.00%,P<0.05),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降低(39.47%vs15.00%,P<0.05)。出院后6个月内再次心绞痛(42.86%vs18.42%)和心肌梗死(22.86%vs5.26%)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再次心血管事件和猝死发生率也有一定下降(25.71%vs10.52%,P=0.09)。结论PCI治疗可以改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由此可见,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安全可行和有效

  • 标签: 心肌梗死 老年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CDKN2A/2B基因rs2383208单核苷酸多态性中国西南地区汉族妊娠期妇女糖耐量相关性.方法选取中国西南地区汉族妊娠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糖耐量正常组495例(59.64%),糖耐量异常组335例(40.36%);糖耐量异常组包括空腹血糖异常糖耐量受损组279例(33.62%)和妊娠糖尿病组56例(6.74%).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采用飞行质谱法检测CDKN2A/2B基因rs2383208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结果CDKN2A/2B基因rs2383208AA、AG、GG3种基因型在所检测妇女糖耐量正常组糖耐量异常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南地区妊娠妇女中,未发现CDKN2A/2B基因rs2383208A/G多态性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具有明显相关性.

  • 标签: 妊娠糖耐量异常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CDKN2A 2B
  • 简介:目的探讨BALB/c小鼠心肌梗死(MI)后弹性模量心肌结构和心功能相关变化。方法分别于小鼠MI后1小时、24小时、7天、14天和28天,行心脏功能和左心室腔内压力检测;应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梗死心肌弹性模量;梗死心脏组织制成石蜡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和Mallary纤维染色。结果(1)梗死后心肌弹性模量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增高时间依赖性变化。(2)组织病理染色显示,心脏结构心肌弹性变化在时间上呈对应关系。(3)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和左心室腔内压力改变表现出上述理化参数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小鼠心肌梗死后弹性模量、心肌结构和功能均表现出时间依赖性相关变化且相互之间保持高度一致性。

  • 标签: 心肌梗死 弹性模量 心脏功能 组织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外周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目和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意义。方法人选35例心肌梗死患者(实验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分别在AMI患者入院时以及治疗两周后采血,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MNCs),用CD34、VEGF和ACl33标定EPCs,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外周血中EPCs细胞数目,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结果AMI患者人院时EPC数目以及血清中VEGF以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两周后患者外周血中EPCs和VEGF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但是CRP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入院时患者EPCs数目和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898,p=0.002);治疗两周后EPCs数目和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相关性(r=0.5915,p=0.0002)。结论AM]患者早期循环中EPCs数量增加可能与急性炎症反应有关。而两周后EPC数目增加可能VEGF对EPCs动员有关,均有利于心梗部位修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