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是指机体对胰岛素反应性减低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目前研究证实IR存在于2型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其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 标签: 游离脂肪酸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葡萄糖 肝糖
  • 简介:胆汁是胆固醇的主要代谢终产物,具有表面活性作用,在脂质吸收和利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胆汁可破坏细胞膜脂质成分,引起细胞膜氧化损伤。肝细胞内胆汁淤积可导致肝细胞凋亡或坏死,造成胆汁淤积性肝损伤[1]。胆汁是包括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Xreceptor,FXR)、孕固烷X受体(pregnaneXreceptor,PXR)、维生素D受体(vitaminDreceptor,VDR)以及胆汁G蛋门偶联受体(theGproteincoupledreceptor5,TGR5)等多种核受体、膜受体的天然配体,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调节脂类、葡萄糖、能量和多种药物代谢[2]。此外,胆汁对维持肠道微生态稳态也有重要作用[3]。

  • 标签: 胆汁酸 胆汁淤积 慢性肝病 法尼醇X受体 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5
  • 简介: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老年人。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发现基因组中的单核苷多态性与房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现就与房颤发生有关的单核苷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心型脂肪结合蛋白新的纯化方案.方法以牛心为材料,通过凝胶过滤层析,疏水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快速分离纯化出脂肪结合蛋白.结果经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纯度及特异性均良好.并用其免疫大耳白兔获得抗脂肪结合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结论该纯化方案可作为一般蛋白的纯化战略.

  • 标签: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多克隆抗体 Western杂交
  • 简介:病例1患者女,20岁,因“解柏油样便一天”入院。患者入院前近10个月以来多次因呕血、黑便在外院诊治,曾查腹部B超示:肝硬化、脾大、少量腹水。胃镜示:食管下段黏膜呈串珠样改变。肝炎病毒指标阴性。血铜、铁正常。骨髓穿刺结果未提示异常。出院诊断考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隐源性肝硬化,经治疗后病情好转。此次因再次解柏油样便由门诊收住入院。入院体检:神清,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及巩膜未见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无异常。

  • 标签: CAROLI病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隐源性肝硬化 肝炎病毒指标 入院体检 柏油样便
  • 简介:目的探讨异酚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NP组、异酚组。异酚组在ANP制模后经阴茎背静脉持续泵输注异酚10mg·kg^-1·h^-1。制模后3、6、12h分批处死大鼠,取血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一氧化氮(NO)、TNF-α、IL-6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取胰腺组织常规病理检查并评分。结果制模后6h,假手术组、ANP组和异酚组的血淀粉酶水平分别为(1743±370)U/L、(7745±1030)U/L和(5529±874)U/L;脂肪酶为(274.9±36.1)U/L、(1672±262)U/L和(1219±207)U/L;TNF—α为(1.110±0.276)mg/L、(3.191±0.279)mg/L和(2.361±0.281)mg/L;IL-6为(102.6±28,5)ng/L、(334.1±34.0)ng/L和(268.6±29.8)ng/L;NO为(42.2±18.1)umol/L、(120.7±22.3)umol/L和(73.6±19.3)umol/L;SOD为(120.6±20.1)U/ml、(54.1±15.3)U/ml和(85.7±17.1)U/ml;胰腺病理评分为0.333±0.408、4.417±0.665和3.500±0.707。ANP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IL-6、TNF-α、NO水平及胰腺病理评分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异酚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IL-6、TNF—α、NO水平及胰腺病理评分均较ANP组明显降低(P〈0.05),而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异酚可降低ANP大鼠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减轻胰腺组织的损害,对ANP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异丙酚 模型 动物
  • 简介:尖瓣狭窄病因学尖瓣狭窄(MS)几乎都是由于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所引起,尽管30%的患者没有明确的风湿热病史。风湿性MS的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两倍。风湿性尖瓣病变的发生率在发达国家中已经明显下降,但是在非洲、中东和亚洲地区,症状性尖瓣病变可以累及十几岁以上的患者。

  • 标签: 二尖瓣疾病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 二尖瓣狭窄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发达国家
  • 简介:目的探讨穴位艾灸联合马来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服用马来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动脉收缩压(CASP)、中心动脉舒张压(CADP)、中心动脉压(CAPP)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BP、DBP、CASP、CADP、CA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DBP、CASP、CAPP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SBP、DBP、CASP、CAP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穴位艾灸联合马来依那普利治疗,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中心动脉压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艾灸 马来酸依那普利 不良反应
  • 简介:<正>42例患者应用丁螺环酮5mg/d开始,每2~3天渐增5mg直至10~20mg/d,分2~3次服。氯咪嗪从50mg/d开始,增至100~175mg/d,分2次服。结果:HAMD评分较治疗前基线分显著降低(P<0.01)。HAMD总评分第1周即有下降,第2周下降显著(P<0.01)。第6周末痊愈率71.42%,显著进步21.43%,

  • 标签: 丁螺环酮 丙咪嗪 郁症 临床观察 痊愈率 心动过速
  • 简介:<正>病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在护肝、血制品支持等基础治疗上,治疗组加用氟嗪,每日0.6g,分3次服,共4周;对照组加用头孢噻肟钠每日9g,分3次静注,共用3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症

  • 标签: 氟嗪酸 肝硬化腹水 原性 腹水常规 血制品 尿量增多
  • 简介:目的研究泊酚对高糖诱导的H9c2细胞衰老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实验通过使用高糖长期培养H9c2细胞,在体外建立心肌细胞高糖老化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泊酚(5,10,20,40μmol/L)作用后,分别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内活性氧(ROS)释放,细胞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细胞P16、P53、Rb蛋白表达量。结果预处理泊酚(5~20μmol/L)能够明显减轻高糖诱导的细胞损伤;抑制细胞内ROS释放;显著降低细胞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数目;降低P16、P53和Rb蛋白表达量。结论泊酚通过抑制ROS释放,降低H9c2细胞衰老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量,从而产生心脏保护作用。

  • 标签: 丙泊酚 高糖 氧化应激 细胞衰老
  • 简介:任何影响胰岛素合成和分泌信号的传递通路或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凋亡的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胰岛素分泌的量及其活性。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有两大类:一为葡萄糖、氨基、脂肪等营养物质,为神经递质和激素。下面就几种多肽/肽类激素及游离脂肪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综述如下。

  • 标签: 胰岛素分泌 游离脂肪酸 肽类激素 多肽 细胞破坏 营养物质
  • 简介:花生四烯(AA)主要由环氧化酶(COX)、脂加氧酶(LOX)及细胞色素P450(CYP)途径代谢。近年来发现,AA的CYP代谢途径与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关系密切。本文就AA的CYP代谢酶在心脏中的表达、CYP代谢途径对MIR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花生四烯酸 细胞色素P450 表氧化酶 ω 羟化酶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目的比较苦味-天狼猩红染色法和MASSON染色法在评价小鼠心脏纤维化中的异同。方法10周龄BALB/c雄性小鼠给予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mg/kg/d)共14天,诱导小鼠心脏纤维化模型,取心脏标本制备石蜡切片,分别行苦味-天狼猩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的沉积。结果苦味-天狼猩红染色法和MASSON染色法都能清楚地显示出胶原纤维,且其定位是一致的。两种染色方法显示出的纤维化面积,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苦味-天狼猩红染色法处理的切片能够在偏振光显微镜下清楚地区分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而MASSON染色法却不能。结论苦味-天狼猩红染色法较MASSON染色法相比能够更好地评价心脏纤维化。

  • 标签: 心脏纤维化 胶原纤维 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 MASSON染色法
  • 简介:患者男,16岁,因“腹痛、腹胀8月,再发半月”入院。8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持续性胀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当地医院查尿淀粉酶780U/L,血淀粉酶、血常规正常,腹部彩超未见异常,诊断急性胰腺炎(AP),予抗炎、抑酶、抑等处理腹痛好转,仍腹胀。半月来上述症状再发,伴有腹泻,解墨绿色水样便4~6次/d,无黏液脓血,MRI示少量胸腹水,血常规、血淀粉酶正常,尿淀粉酶1300U/L,按AP治疗后无效转入我院。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支气管哮喘史。家庭成员中无类似发病史,其母的妹妹有支气管哮喘史。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支气管哮喘 误诊 尿淀粉酶 血淀粉酶
  • 简介:目的:评价白介素17E(IL-17E)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嗜粒细胞的作用。方法:以流式细胞检测的方法检测14例过敏性哮喘患者、15例过敏性非哮喘患者、14名无过敏正常人嗜粒细胞IL-17E及受体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IL-17E的水平,并比较了不同组别间的差异。结果: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IL-17E水平[145(64~290)ng/L]显著高于无过敏正常人群[21(0~116)ng/L](P=0.012)。血浆IL-17E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呈显著负相关(r=-0.443,P=0.003)。嗜粒细胞表面IL-17E特异性受体IL-17RB的表达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中[43.08%(33.96%~59.98%)]显著高于过敏性非哮喘患者[11.98%(6.33%~27.11%)](P=0.002)和无过敏正常人群[17.70%(10.97%~38.9%)](P=0.01),IL-17RA的表达也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中[97.94%(94.25%~98.74%)]显著高于过敏性非哮喘者[86.60%(27.48%~97.64%)](P=0.036)和无过敏正常人群[93.24%(42.38%~97.36%)](P=0.027)。嗜粒细胞表面IL-17RB的表达与IL-17RA的表达相关(r=0.809,P=0.001)。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IL-17E水平为145(64~290)ng/L,显著高于无过敏正常人群[21(0~116)ng/L](P=0.012),但与过敏性非哮喘者[80(42~156)ng/L]比较无显著差异(P=0.275)。结论: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IL-17E水平、嗜粒细胞表达其受体IL-17RA和IL-17RB增高,提示IL-17E在过敏性炎症中嗜粒细胞的活化中发挥作用。

  • 标签: 过敏性哮喘 嗜酸粒细胞 白介素17E 白介素17受体A 白介素17受体B
  • 简介:<正>1996年2月,卫生部为进一步加强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发出文件(卫疾控发(1996)第5号),要求:一、加强结核病疫情管理。决定将肺结核病疫情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管理。要求任何人发现肺结核病人或疑似肺结核病病人时,都应及时向附近的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并做疫情登记。有关机构按法规的

  • 标签: 肺结核病人 结核病防治 乙类传染病 防治工作 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防治法
  • 简介:目的:测定上海地区肥胖青少年在不同糖代谢情况下血清肝型脂肪结合蛋白(L-FABP)水平,探讨L-FABP与糖代谢、脂代谢、胰岛β细胞功能等的相关性。方法:共有267例受试者纳入本研究,包括糖耐量正常(NGT)组107例.糖调节受损(IGR)组118例和2型糖尿病(T2DM)组4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FABP,并以△I30/G30(糖耐量试验开始30min胰岛素与血糖变化的比值)和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AIRg)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校正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BMI)后,IGR和T2DM组的L-FABP浓度均明显高于NGT组(P〈0.001),而在IGR与T2D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简单相关分析显示,L-FABP与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和糖负荷后2h血糖(2hPG)相关,校正年龄和BMI后,上述相关性依然存在;多元逐步回归发现,2hPG是血清L-FABP的独立相关因素:在267例受试者中未见L-FABP与△I30△G30的相关性,在162例(NGT组65例、IGR组73例和T2DM组24例1行多样本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受试对象中,未见L-FABP与AIRg的相关性。结论:血清L-FABP在肥胖伴糖代谢异常的青少年人群中升高,且与糖、脂代谢相关,但与胰岛β细胞功能无关。

  • 标签: 肥胖症 糖调节受损 糖尿病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脂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