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病人缺失(BD)水平及其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人院后BD值的变化,比较存活者和死亡者BD值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创伤性休克患者在入院后经液体复苏等治疗后BD值逐渐升高,存活组复苏后6~12hBD显著提高(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D可作为创伤性休克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亦可作为指导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的监测指标之一.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休克病人 碱缺失 液体复苏治疗 预后判断 患者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纳洛酮与东莨菪联合应用佐治小儿重症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在传统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托品化"+纳洛酮3天,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11%(31/36).结论:联合应用纳洛酮与东莨菪佐治小儿重症性肺炎有显著疗效,未见副作用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性肺炎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间苯三酚、山莨宕和哌替啶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150例肾绞痛患者分为间苯三酚组、山莨宕组和哌替啶组,每组50例,分别肌肉注射间苯三酚40mg、山莨宕10mg、哌替啶100mg,观察3组疼痛缓解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间苯三酚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山莨菪组,与哌替啶组相当,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起效时间为30~60min。结论:间苯三酚是一种治疗肾绞痛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间苯三酚 山莨宕碱 哌替啶 肾绞痛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双氯芬酸钠与丁溴东莨菪联合治疗上尿路结石绞痛的疗效.方法:117例患者按掷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栓剂和丁溴东莨菪,对照组给予阿托品和哌替啶肌注.观察2h.结果:双氯芬酸钠与丁溴东莨菪联用治疗上尿路结石绞痛与哌替啶和阿托品联用的疗效无差异,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与丁溴东莨菪联用治疗上尿路结石绞痛的疗效好,能替代目前常用的镇痛药哌替啶和抗胆碱药物阿托品.

  • 标签: 双氯芬酸钠 丁溴东莨菪碱 上尿路结石绞痛
  • 简介: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97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GCS计分法分为重型组(29例)、中型组(31例)、轻型组(37例)三组,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测定颅脑损伤患者伤后6h、1d、3d、14d血清中CRP水平。结果:颅脑外伤患者血清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CRP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呈正相关,重型组CRP水平显著性高于中型和轻型组(P〈0.01);各组患者入院6hCRP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1d内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14d后轻型和中型组降至正常水平,重型组病情重的患者其CRP值升高幅度大且持续时间更长。结论:监测颅脑外伤患者血清CRP水平并进行动态观察对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97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GCS计分法分为重型组(29例)、中型组(31例)、轻型组(37例)三组,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测定颅脑损伤患者伤后6h、1d、3d、14d血清中CRP水平。结果:颅脑外伤患者血清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CRP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呈正相关,重型组CRP水平显著性高于中型和轻型组(P〈0.01);各组患者入院6hCRP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1d内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14d后轻型和中型组降至正常水平,重型组病情重的患者其CRP值升高幅度大且持续时间更长。结论:监测颅脑外伤患者血清CRP水平并进行动态观察对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颅脑外伤 C-反应蛋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测定清感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以DiamonsilC18柱(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4%磷酸溶液(109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327nm,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绿原酸进样量在0.0393~0.98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2%,RSD为0.4%(n=9)。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普法 绿原酸 清感口服液
  • 简介:目的:探讨用动脉轮廓曲线连续心排量(picco)技术测得的血管肺水含量指数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行picco检测的ICU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分别记录0h、24h、72h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EVLWI)在各时间点是否有差异。根据入ICU时EVLWI≤7.0,〉7.0,≥12.0,≥15.0分为四组,分别计算其死亡率。结果:0时死亡组的EVLWI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24h、72h死亡组与存活组的EVWLI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入ICU时EVLWI≤7.0.〉7.0.≥12.0,≥15.0的死亡率分别为21%,50%,69%,88%。结论:早期EVLWI可以作为危重病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之一,随EVLWI的升高患者的死亡率升高。

  • 标签: 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 危重病患者 死亡率
  • 简介:[摘要]通过观察心力衰竭患者与正常人群血浆中促红素(EPO)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应用EPO治疗前后心力衰竭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EPO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经EPO治疗后的心力衰竭患者,在NYHA分级,六分钟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肌重量指数等各项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提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促红细胞生长素水平明显增高,应用促红素治疗可明显减轻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降低左室肌重量指数,增加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距离,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

  • 标签: []心力衰竭 EPO 心肌重量指数 步行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与普通解剖钢板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治疗效果,比较两种钢板生物力学优劣。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4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手术剖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给予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进行12个月随访,对比两组患者K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强度,分析比较两种内固定方式生物力学优劣。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6月、12月K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膝关节强度检查,研究组患者术后胫骨平台塌陷发生率3.13%显著低于对照组21.88%,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坚强,生物力学特性优于普通解剖钢板。结论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生物力学特性优于普通解剖钢板,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具有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多轴锁定钢板 普通解剖干板 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