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陈大勇是典型的北方大汉,尤其是在武警部队服役十多年后,更显得威猛矫健.英气逼人。陈大勇退役后被安排在某省城一家金融机构担任保卫科科长.由于工作出色,形象又好,所以一直深受领导器重。

  • 标签: 缺钾 药费 个体诊所 社会生活
  • 简介:目的探讨腹泻患儿低钾血症补的护理方法,以提高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72例患儿76例次低钾血症补充钾盐时实施饮食指导、健康教育、静脉补监护、微泵高浓度补安全护理等措施。结果76例次患儿血1~3d恢复至正常范围,无医源性高钾血症、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不良反应发生13例次(17.1%)。结论腹泻患儿低钾血症补采用上述护理措施安全、有效,为患儿减轻了痛苦。

  • 标签: 幼儿 低钾血症 腹泻 补钾 护理
  • 简介:静脉榆注氯化钾溶液导致局部疼痛是临床常见问题。因此,就近年来有关缓解静脉补局部疼痛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药物的应用,物理方法的应用,改变静脉榆注操作方法、输液器及输液溶剂等。

  • 标签: 静脉补钾 疼痛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低性周期性麻痹患者血浓度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以2002年1月-2003年12月共8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共76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加宣教,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加宣教外,进行饮食干预,每天吃橙子、香蕉等各1000g,分早、中、晚三次进食。定时监测血浓度、肌力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血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护理干预能够缩短血恢复时间,使患者更早康复。

  • 标签: 饮食疗法 护理干预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 简介:精神障碍是指人的认知、情绪及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人格偏离正常人群,且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不能适应社会。在我国,精神障碍的发病率已高达17.5%。精神障碍患者以各种精神症状为突出临床表现,精神科症状护理为护理工作的重点。但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

  • 标签: 精神障碍 低血钾 影响因素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钠比值干预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以200例接受基本公卫服务的高血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钠比值干预)与对照组(常规干预)。比较两组减盐知识、态度及行为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未来1个月有少吃盐计划、采用低钠盐、采取减盐措施、用定量盐勺比例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钠钾比值 老年高血压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阶段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血与情绪的影响。方法:从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在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选取60例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不同阶段护理干预),每组30例。调查两组患者血水平、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前血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经相同时间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P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钾 情绪 不同阶段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精神病患者低血症的原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将66例出现低血症的老年精神病患者为观察组,随机选择60例血浓度在正常范围的老年精神病患者为对照组,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进食差、躯体疾病多、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偏大是老年精神病患者发生低血症的主要原因。结论老年精神病患者低血症由多种原因引起,要采取综合干预。

  • 标签: 老年患者 精神病 低血钾症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项目管理在降低口服泻药患者低的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护理项目管理小组,选取我病区于2022年2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需口服泻药患者7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月至6月口服泻药人数450例作为对照组,7月至10月口服泻药人数286例作为观察组,实施项目管理改进活动(包括项目启动、计划、实施、评价4个阶段),比较口服泻药后患者低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低发生率更低,患者恶心呕吐程度、疲乏程度均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项目管理方法有效降低了口服泻药患者低的发生率。

  • 标签: 项目管理 低钾 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周期性麻痹(periodicparalysis,PP)是内科常见急症,以低血型最为常见,重症患者常累及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我科自1998年3月至2004年11月共收治重症低血型周期性麻痹合并呼吸肌麻痹患者26例,在积极补措施的同时,采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均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6例均为我科住院低型周期性麻痹合并呼吸肌麻痹患者,表现不同程度呼吸费力或无力,呼吸浅快、腹式呼吸。其中男23例,女3例;年龄16岁到42岁,平均(30.12+5.23)岁;发病时间8h~3天;双下肢肌力均0~Ⅰ级,上肢力0~Ⅱ级;入院时血清浓度1.0~2.6mmol/L,平均2.14±0.51mmol/L。其中8例伴甲亢,6例昏迷,1例心跳骤停,1例颅神经支配肌受累,24例出现窦性心动过速,2例心动过缓,1例阵发性室速,5例偶发室性早搏,8例偶发房性早搏,2例上消化道出血。1.2治疗方法和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予积极补,早期口服或鼻饲10%氯化钾30~40ml,3次/日,静滴生理盐水500ml加10%氯化钾15~17ml(避免使用葡萄糖配伍);在先给予鼻导管输氧疗效不佳后,立即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重症低钾型周期性麻痹 合并 呼吸肌麻痹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双头输液器用于妊娠剧吐患者静脉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妊娠剧吐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对照组)和双头输液器输液(观察组),观察患者穿刺部位异常情况(包括皮肤红肿和静脉炎)、穿刺部位输液过程中疼痛评分、日输液量平均完成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穿刺静脉点周围皮肤红肿2例,无静脉炎发生,对照组12例发生穿刺静脉部位异常,其中周围皮肤红肿10例,静脉炎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部位NRS疼痛指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日输液量平均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头输液器混合静脉补液的方式在妊娠剧吐输液治疗中能明显减轻患者的输液疼痛,避免了静脉炎的发生,减少了每日输液时间.

  • 标签: 妊娠剧吐 静脉补钾 双头输液器 氯化钾
  • 简介: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低血的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低血的原因。结果发生低血与食欲差、禁食时间长、术前胆道感染、术后TPN营养、肝肾功能受损等因素有关。结论围手术期须密切监测血浓度,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以确保患者顺利康复。

  • 标签: 梗阻性黄疸 围手术期 低血钾 护理
  • 简介:警讯药物是指具有造成病人伤害的高风险药物。1995年美国开展了对警讯药物的研究,我国台湾省也有相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对警讯药物的安全管理可以提高病人用药的安全性。为此,我们从2009年8月开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医护人员对警讯药物的认识,

  • 标签: 高警讯药物 安全管理 2009年 病人用药 医护人员 高风险
  • 简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严格的国家学历考试,按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命题,因此,题量大,要求掌握的知识面广。我们是首批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经过3年的拼搏,15门功课均获通过,我们感到,为参加高护自学考试除需有坚强的毅力,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外,还需要有正确的自学方法。1全面系统地阅读教科书因自学考试内容多,范围广,覆盖面大,所以,必须全面、系统地阅读教科书。在阅读过程中坚持通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先掌握每一章节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以及各部分的比例,以能对哪些内容是熟悉的,哪些内容是陌生的心中有数,再对教科书通读一遍,凡是陌生的内容做出记号反复精读,直至学懂擦去记号,随着深入研读,陌生内容越来越少,掌握了教科书的全部内容。

  • 标签: 方法简介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科书 考试大纲 高护 辅导材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从高警讯药物的概念、种类、常见风险因素及安全管理对策等方面,综述了警讯药物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强调了在国内医院里必须建立警讯药物的概念,加强对警讯药物的管理,确保临床病人用药安全。

  • 标签: 高警讯药物 临床使用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癌症患者血液凝状态临床分析意义。方法:选择 2018年 6月 -2019年 9月医院治疗的各类癌症患者 5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 5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高凝状态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观察组 PT、 TT、 APTT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 PLT、 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发生转移 PT、 TT、 APTT时间长于未转移的,血浆水平高于未转移组( P<0.05)。结论:癌症患者普遍存在血液凝状态,且发生转移的患者平均血浆水平更高,更易发生凝,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

  • 标签: 癌症 血液高凝 状态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衰患者应用流量吸氧仪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心衰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高流量吸氧仪。比较两组心力衰竭纠正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气指标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心力衰竭纠正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血气指标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不良反应未见,P>0.05。结论:常规抗心衰联合流量吸氧仪对于心衰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心衰患者 高流量吸氧仪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