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内镜( UBE)在腰椎疾患围手术期病人中的护理。方法:本项目拟选择30例经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的腰椎疾患病人,按照入院的先后次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展开评价,将两组护理前后SAS、 SDS评分、出院时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SAS和 SDS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单侧双通道内镜 腰椎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单边双通道内镜脊柱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年5月-2023年5月内就诊的100例单边双通道内镜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和实验组(50例,优质手术室护理),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SAS、SDS评分显著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更高,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手术室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单边双通道内镜脊柱手术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单边双通道内镜脊柱手术 优质手术室护理
  • 简介:(1)“快速通道”的定义:对符合“快速通道”要求的论文采用特定审稿流程,在收稿后1个月内就论文审稿结果(“快速通道”栏目发表、按普通稿件处理、退稿)给予答复,对符合要求的论文在收稿后4个月内予以发表。(2)“快速通道”论文要求:必须具备创新性、重要性和科学性,该论文的早日公布将对临床和科研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 标签: 快速通道 稿件 投稿要求 科研工作 论文 科学性
  • 简介:摘要 : 目的 了解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护士对静脉输液血管通道器材的认知与选择情况,为肿瘤专科医院静脉输液治疗工作的进一步规范提供依据。 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护士对静脉输液血管通道器材认知与选择的调查问卷,对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 200 名护士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 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护士对输液港、 CVC 知识掌握欠缺,比较重视选择合适的血管通道器材,选择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频次高,已完全做到了肿瘤病人静脉治疗钢针“零容忍”,实际情况为静脉输液治疗时血管通道器材选择的重要依据,影响血管通道器材选择的主要因素为病人的要求。 结论 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需进一步对各类血管通道器材知识加强学习,形成正确的选择理念,以病人为中心,从专业角度进行选择,做到切实保护病人血管,提高肿瘤专科医院静脉治疗管理质量。

  • 标签: 肿瘤病人 护士 静脉输液 血管通道器材 认知 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探究静脉溶栓治疗时绿色通道模式下一站式护理服务的具体内容、实施效果。方法:40例患者筛选后,分为2组,具体名称为:对照组、实验组,参照原则为:随机抽样法,在调查后发现,全部患者入院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在2023年1月、2024年3月,临床就医后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在静脉溶栓治疗阶段,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提供,绿色通道模式下一站式护理服务为实验组提供,每组20例样本,对比疗效。结果:实验组中,筛选急性脑梗死患者关于静脉溶栓时间、分诊时间、转诊时间、CT检查时间予以测定,数据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更短,P<0.05;抢救成功率对比,实验组高,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阶段,为了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临床上绿色通道模式下一站式护理服务效果更佳,值得推行。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绿色通道模式 下一站式护理服务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头皮静脉采血法与股静脉采血法在临床采血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科住院的小儿共100例,年龄平均在:3月—2岁,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头皮静脉采血法(n=50例)和对照组股静脉采血法(n=50例),比较这两种采血法在临床使用的效果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操作一次性成功率:观察组:96%显著高于对照组:86%,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2例,对照组:10例,家属总体满意度:观察组90.0%,对照组 :78.0% 结论:小儿头皮静脉采血法与股静脉采血法对比下差异显著,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果:小儿头皮静脉采血效果优于传统股静脉采血法,不仅能提高一次性成功采血标本的合格率,降低并发症的机率,还能满足临床检验需求,从而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 标签: 股静脉采血法 一次性成功率 头皮静脉采血法 FLACC疼痛评估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组实验数据来源2018.5-2022.5筛选与截取,将我院收治符合研究标准患者中,随机抽取109例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54)、对照组(55)两个组别,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均更优,有差异(P<0.05)。结论:ERAS的应用,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护理效果更显著。

  • 标签: 老年 髋部骨折 ERAS 护理效果
  • 简介:在临床护理中。静脉采血及静脉输液分开进行操作。而在较近的两项操作时,病人多次进行静脉穿刺,增加了病人疼痛。笔者通过实践,巧妙将采血针与静脉输液连接,从而使静脉采血及静脉输液一针完成。减轻病人再次打针的痛苦,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静脉采血针 静脉输液 临床护理 静脉穿刺 使用效果 操作
  • 简介:进一步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为了确保医疗安全,适时建立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检查、入院、手术、用血的“绿色通道”快速高效服务模式,使急危重症患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安全、便捷、有效的救治,保证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畅通。

  • 标签: 急诊急救 专用章 绿色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分析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静脉化疗中所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给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础,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方法 选择在2020年1月至12月之间进入我科展开静脉化疗患者进行研究,总计有96例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分组,即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有48例患者。参照组采取的是常规合理方式,实验组则使用的是静脉护理小组的护理方式。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并发症、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33%比参照组33.33%低,实验组满意度97.92%高于参照组85.42%,各组数据均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 静脉化疗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组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展开工作,可以降低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生命健康质量的提升,为医疗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静脉化疗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肿瘤患者化疗给药的常用途径,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致机械性静脉炎以及化疗药物外渗导致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等并发症[1]。研究表明[2],在较长时间的输液治疗中,PICC较其他外周静脉导管或中心静脉导管可以降低导管相关风险、节约费用,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脱落 护理警示
  • 简介:【摘要】 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常用给药途径,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因为多种因素而带来一些不可预估的风险,输液性静脉炎是由于物理化学及感染等因素对血管内壁的刺激而导致的血管壁的炎症表现。为常见并发症之一,既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又给护理工作带来了难度。静脉炎常见类型有五种,分别为细菌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药物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拔管后静脉炎。常见因素包括药物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输液装置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和各种治疗方法。

  • 标签: 静脉输液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静脉输液(IntravenousInfusion)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技术。是一种最常用的有效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 标签: 静脉输液 静脉炎 防护
  • 简介:随着社会的老龄化,疾病的复杂化,需要静脉注射的老年患者逐渐增加。如何给老年患者成功进行外周静脉穿刺,避免及减少穿刺中的常见问题,减轻老年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现就老年患者的静脉特点、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及技巧和静脉的维护综述如下。

  • 标签: 外周静脉 老年患者 静脉穿刺术 静脉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风患者静脉留置针实施静脉输液护理技巧。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心理状态以及不良事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中风患者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中应用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出现,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中风 静脉留置针 静脉输液
  • 简介: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从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临床上广泛用于中、长期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其中,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置管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避免反复静脉穿刺致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

  • 标签: 化疗 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