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2 个结果
  • 简介: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治疗既要合理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又需要补充[1]。全国肾脏基金会/肾性贫血的诊断原则(NKF-K/DOQI2000)及贫血临床实践指南(EBPG2004)均推荐静脉补充[2]。近年来静脉广泛用于临床,

  • 标签: 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贫血 铁剂 护理
  • 简介:针对近日大范围高温天气,5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出关于做好高温天气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部署做好高温天气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要求强化高温中暑患者救治,广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门、急诊管理,优化服务流程,缩短患者等候时间,为患者提供适宜的诊疗环境。要强化高温中暑患者的医疗救治,加强技术力量,合理安排人员,畅通绿色通道,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各急救中心要做好院前急救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迅速出诊,妥善做好患者救治和转运。各地要按照《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加强本地区高温中暑病例和事件的监测报告、病例救治和卫生应急处置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对各地高温中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及时上报和反馈。要充分考虑高温天气对用水、用电安全造成的影响,做好水电设施检查和维护,保证医疗设备有效运转和医疗服务持续提供。

  • 标签: 医疗卫生服务 高温天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服务工作 高温中暑 医疗救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新生儿肺炎患儿中采取变换体位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中抽选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有患儿43例,接受变换体位护理,对照组有患儿43例,接受常规体位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儿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40、10.578、6.731,P

  • 标签: 变换体位护理 新生儿肺炎 效果
  • 简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而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其固定敷贴粘贴紧、不透气,高温天气时,患者大量出汗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我科对2008年以来18例行PICC发生静脉炎的病例进行研究,总结其治疗及预防方法。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静脉炎 高温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增强《护理学基础》临床实践教学的模式。方法在《护理学基础》理论教学时同步进行课间、集中等临床见习形式。结果适当增加临床见习学时,有利于护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形成正向的职业价值观,并能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结论增强《护理学基础》临床实践是可行且必要的。

  • 标签: 护理教学 临床见习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并探讨气管插管套囊位置定期变换对减少气道黏膜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及对症治疗、护理,其中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套囊位置不进行定期变换,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套囊位置均进行定期变换。观察并评估气管插管后第5d、第10d气管插管套囊位置周边气道黏膜红肿、破溃情况,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相关标准评价并统计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插管后第5d、10d的气道粘膜红肿、破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气管插管 套囊位置定期变换 气道黏膜损伤 效果评价
  • 简介:相互尊重尊重是爱情存活的空气,老年夫妻随着心态的平稳,对世俗纷争的淡然,对尊重的要求就显得尤为迫切,尊重之后换来的是浓浓爱意。学会欣赏你可以将老伴儿的唠叨当作爱的佐料、也可将夫君的沉默视作深沉的关怀。学会欣赏对方,多从长处想想,有利于在晚年岁月里过得安逸平和。创造激情老年人并非就是多情浪漫的遗忘物,结婚大喜、生

  • 标签: 妻爱情 爱情保鲜剂 老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期对比注射方案对头颈部CTA检查对比外渗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进行右颈部CTA检查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比注射方案,实验组采用三期对比注射方案,对比两种方式对比的外渗率,结果:实验组总外渗率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女性、年龄大于60岁外渗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颈部CTA检查应用三期对比注射方案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对比外渗率,确保患者检查顺利完成。

  • 标签: 三期对比剂注射 头颈部CTA检查 血管造影术 对比剂外渗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孕妇缺铁性贫血对新生儿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缺铁性贫血产妇为对象,共80例,为试验组,研究时间是2018年1月-2021年1月,选取正常妊娠孕产妇80例为对象,为参照组,检测新生儿血清、血清铁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水平,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新生儿血清、血清铁蛋白水平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缺铁性贫血产妇 新生儿 铁含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前口腔科临床使用的含漱剂多为含有化学成分的西药制剂,近期疗效尚可,远期效果不佳,还偶有产生副作用的病例。而纯中药制剂近年来用于牙周病的临床治疗,对于治疗牙周病有明显疗效。牙周病的病因很复杂,临床使用的含漱剂治疗多为对其可能的病因和对症治疗,疗效多不稳定。中医药以其辩证用药,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明显体现出其优越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增强CT、CTA检查患者实施预防护理干预后,患者渗漏控制情况。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进行的增强CT、CTA检查患者共19840例,研究组(n=9920)给予预防护理,参照组(n=9920)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渗漏控制情况。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增强CT、CTA检查患者渗漏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增强CT、CTA、检查患者实施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渗漏情况,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高压注射碘对比剂 渗漏预防 护理
  • 简介:整体护理的开展,要求护理教育必须培养适应21世纪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护理人才[1].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在护理高职班实践课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教育 护理 临床实习
  • 简介:目的探讨高作业者血清热应激蛋白70(HSP70)表达水平,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职业性体检的高作业者176名为高温组。从同日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176名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HSP70含量。结果高温组血清HSP70水平(0.157±0.133)ng/ml高于对照组(0.097±0.134)ng/ml,有显著性差异(t=4.26,P〈0.01)。以接毒工龄将高温组分为三组,HSP70含量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8.26,P〈0.01)。结论高作业者血清HSP70水平显著升高,可为高温作业制定护理对策提供指导。

  • 标签: 高铁作业者 人热应激蛋白70(HSP70) 护理干预
  • 简介:介绍了表面麻醉的作用原理及常用麻醉制剂、缩短表面麻醉生效时间的方法、表面麻醉的应用及副反应。

  • 标签: 表面麻醉剂 作用原理 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围绕影像科对比外渗的原因进行探讨,并研究分析其护理对策。方法 取100例我院在2020年6月-2020年12月接受影像科检查的患者均分两组进行研究,同时对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参照组)以及优质护理干预(研究组),并观察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两组患者对比外渗发生率,再利用统计学数据包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对比外渗发生原因。结果 研究组外渗发生率为2(4.00%)对比参照组外渗发生率28(56.00%)显低,通过统计学数据处理发现P<0.05 。年龄、穿刺血管、全身性因素、护理人员操作不当等均与对比发生外渗有直接关系。结论 为控制影像科对比外渗情况的发生,结合对比外渗的原因,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优质的干预措施推荐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影像科对比剂外渗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两种不同的镇静应用策略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影响,评估其在镇静状态、治疗结果和不良事件方面的差异。方法: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本医院的22重症监护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1)和观察组(n=11),分别接受不同的镇静应用策略。结果:根据研究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镇静深度评分、治疗持续时间、疼痛强度评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具有显著优势。然而,在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镇静应用策略在ICU患者中可能会影响镇静深度、治疗持续时间和疼痛强度。然而,对于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认其统计学显著性。这些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镇静策略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ICU 患者 镇静剂 疼痛管理
  • 简介:孔肯雅热是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感染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virus,CHIKV)后再叮咬人类而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它于1952年被首次确认,暴发于坦桑尼亚南部尼瓦拉州,2005年3月在法属的留尼汪岛出现首例人感染病例,并逐渐发展成为该病的大流行。有研究报道,2006年全球共发生孔肯雅热约200万例,2007年则继续在亚非等地区流行。

  • 标签: 基孔肯雅热 输入性 护理 基孔肯雅病毒 感染病例 虫媒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