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提高植入式心脏起搏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根本原因分析。结果:观察组植入式心脏起搏患者的护理质量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将根本原因分析应用于患者并制定相关措施,对植入式心脏起搏患者的护理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 植入式心脏起搏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基于SWOT分析的风险前馈控制护理在预防脑血管介入后穿刺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研讨。方法:择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我院行脑血管介入术的患者为研究目标,人数共80例,依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予以分组,常规护理的A组(40例)、基于SWOT分析的风险前馈控制护理的B组(40例),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心理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中对比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B组患者在各项指标数值的体现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达小于0.05标准,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基于SWOT分析的风险前馈控制护理的应用实施,对脑血管介入术患者预后效果影响深远,值得采纳,可作为首选护理方案。

  • 标签: 基于SWOT分析法 风险前馈控制护理 预防脑血管介入后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警示标识联合SHEL分析的实施对精神病住院患者外逃的防范作用。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2023年1月至12月之间接收的精神病住院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警示标识联合SHEL分析为对照组、研究组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根据患者护理前后的相关表现进行小组对比,评估研究组护理方案的实施有效性。结果:统计患者在研究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概率,小组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各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水平,采用多维度评分对比方式进行分析可知,研究组患者的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应用护理警示标识联合SHEL分析为精神病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患者外逃行为的发生,加强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

  • 标签: 护理警示标识 SHEL分析法 精神病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发音训练对老年中风患者语言障碍的效应。方法:从神经内科选取160例老年中风发音障碍患者,实验组在常规护理上附加早期发音训练。结果:在第四周后,实验组的舌头和嘴唇协调能力显著提升,早期发音训练的有效率达到88.75%,而对照组为80.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在第四周后,两组患者的语音清晰度对比显示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发音训练能提升老年中风患者的语言恢复效果、语音清晰度及发声功能,进而增强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构音障碍病人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心梗患者应用PDCA循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1-2023.1期间纳入的80例急性心梗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参照组(n=40,常规护理)及干预组(n=40,PDCA循环),观察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护理前,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每周)及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情况好转,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可缓解急性心梗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减轻疾病影响,可推广。

  • 标签: 急性心梗 心绞痛 PDCA循环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穴位贴敷配合腹部摩腹解除产后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为样本,以每组3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基于前者运用穴位贴敷及腹部摩腹法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便秘患者采取穴位贴敷及腹部摩腹法治疗,症状获得明显改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穴位贴敷 腹部摩腹法 产后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首发乳腺癌患者就医延迟过程体验的性研究。方法:采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就医环境,医疗水平,护士素养,情感表达四个方面叙述结论患者就医体验过程中护士要不断提高技术和素养,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 标签: 首发乳腺癌 就医延迟 过程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探讨血透患者对参与护士手卫生的认知和态度。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某医院血透室的15名长期血透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对于手卫生的概念了解不足,但是大多数血透患者愿意通过学习参与监督护士手卫生,同时又产生了担忧、畏惧的心理矛盾。结论 护士可以根据影响患者参与的因素,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鼓励患者参与监督血透室护士的手卫生,从而提高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保证护理安全。

  • 标签: 患者参与 手卫生 认知 态度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音训练的语言康复训练对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的100例听障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听障儿童作为观察组接受基于音训练的语言康复训练,对照组接受传统康复训练。通过对比两组在听觉言语能力和智力发育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后,观察组听障儿童在听觉言语能力和智力发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表现出更好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认知能力。而对照组听障儿童的进步相对较慢,差异显著。结论:基于音训练的语言康复训练对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能力及智力发育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康复训练中引入音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听障儿童的康复效果,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和智力成长。这为听障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构音训练 语言康复训练 听障儿童 听觉言语能力及智力发育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诱发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有完整病历资料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复发分为初发组(n=150)和复发组(n=2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信息、可能诱因、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创检查及预后情况。结果:复发组酗酒、高脂血症、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妊娠、手术创伤、过敏性紫癜等)均明显高于初发组,特发性因素(经检查未发现明显致病因素)明显低于初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酗酒、高脂血症、其他因素、特发性因素均是构成R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RAP发生率较高,可能与酗酒、高脂血症、其他因素、特发性因素等相关,临床应采取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控制疾病发生和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胰腺炎 护理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进行居家康复时的具体需求,并进行分析,为出院后关节置换患者提供针对性居家康复及护理。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于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4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24例。其中24例进行常规居家康复作为对照组,另外24例在患者居家康复期间采用Giorgi性研究现象分析对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并针对性提供康复护理和服务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膝关节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疼痛状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至老年患者的居家康复中的性研究,并根据结果进行针对性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以及疼痛状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老年 居家康复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真实心理体验进行性研究,了解家属在此特殊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方法:选择10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通过深度访谈和情感感知调查等方式,收集家属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真实心理体验。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家属的心理过程、困惑和需求。结果:研究发现,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环境下,家属普遍表现出焦虑、恐惧、无助等负面情绪。部分家属在面对患者病情严重或变化时,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支持机制。同时,家属也表现出对医疗护理质量和决策的担忧,希望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在心理体验方面的真实情况,强调了重症监护环境对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针对家属的心理需求,医疗机构应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互动,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并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以减轻家属的焦虑和压力,促进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康复。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 家属真实心理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控制胎头分娩速度助产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将98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样本,摸球后分组,有常态组、控制组,均有49例,常态组行常态助产,控制组行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助产,2023年4月-2024年4月为入选时间,观察会阴裂伤情况并记录各组临床指标。结果:会阴裂伤在控制组有8.16%的发生率,在常态组有24.49%的发生率,控制组低于常态组,P<0.05。第二产程时间在控制组和常态组无差异,P>0.05。产后出血量在控制组低于常态组,住院时间在控制组短于常态组,P<0.05。结论: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助产的安全性高,所产生的会阴裂伤事件少,还能降低产后出血量,加快产妇出院进程。

  • 标签: 助产法 会阴裂伤 临床指标 控制胎头娩出速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安宁疗护中护士对终末期肿瘤患者死亡情绪的体验。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1月抽取我院10名肿瘤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并与其面对面访谈,针对性提出问题,并收集护士答案后进行整理,总结护士对终末期肿瘤患者死亡情绪的体验。结果 统计问题答案,归纳为情感体验、应对方式、对生活影响、困难与需求四个方面。结论 通过与护士的性访谈,发现对终末期肿瘤患者进行安宁疗护的护士一般会有负性情绪存在,包括恐惧不安、悲伤、无助、失落、麻木等,通常会通过自我反思来改善情绪,通过不断成长,减少情感损耗,减轻负面状况,积极应对。另外,情绪表达途径受限也是护士常见情况,应加强外界多方面支持。并且通过完善安宁疗护培训体系,定期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对临床护士群体心理状况的重视,促使护士应对死亡事件能力增强,进而护士的疗护水平提高。

  • 标签: 终末期肿瘤 安宁疗护 死亡情绪体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each-back回授联合微信平台在骨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骨科于2023年1月-6月接收的40名护理实习生作为A组研究对象,对实习生实施传统带教方法,2023年7月-12月接收的40名护理实习生作为B组研究对象,对实习生实施Teach-back回授联合微信平台带教方法,比较观察。结果:出科时,B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实习护士对带教各方面满意度均高于A组(P<0.05)。结论:骨科护理实习带教工作中开展Teach-back回授联合微信平台带教模式,在出科时,实习护生理论和操作成绩均得到显著提升,而且实习护生对各项带教工作满意度更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Teach-back回授法 微信平台 骨科 护理 实习带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混合痔围手术期护理中中医情志护理联合耳穴埋豆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2021年10月~2023年6月收治6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划分组别,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中医情志护理联合耳穴埋豆),观察两组心理状态、疼痛情况、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比焦虑分数、抑郁分数、疼痛分数,均有前者更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比护理满意度,前者较后者高(P<0.05)。结论 混合痔围手术期护理中采用中医情志护理、耳穴埋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焦虑、抑郁,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耳穴埋豆法 中医情志护理 混合痔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角色扮演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选择济南护专2020-2022级各6个班的大学生300人,于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期间,以分组抽样的方式,将他们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理论考试、学生调查问卷、临床教学评价与反馈问卷、毕业实习技能考核等方法,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实验组理论测试、毕业临床技能操作考核平均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在课堂互动、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基础知识和疾病的理解和记忆、护患沟通能力、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病史采集、病例分析、综合素质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色扮演方法在妇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 标签: 角色扮演法 妇产科护理 护理教学 教学改革 应用 职业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护理文书质控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研究某科护理文书对PDCA循环情况的运用,运用PDCA循环查摆问题,在PDCA循环中引入护理文书质量管理。结果;通过技术手段加强护理文书控制可有效提升护理文书质量。结论;PDCA循环对于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PDCA循环 护理文书 质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