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传染疾病交叉感染的预防护理问题。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接诊的120例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还需要接受预防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传染疾病交叉感染的发生概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传染疾病交叉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整体更低,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结论:儿科在针对传染疾病的交叉感染进行管控的过程之中,通过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有意识地融入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则能有效降低儿科患者传染疾病交叉感染的发生风险,在促进儿科患者康复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地保障儿科患者的安全,临床推广价值整体较高。

  • 标签: 儿科传染性疾病 交叉感染 预防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细节护理管理应用于传染疾病护理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于我院接受护理的 52 例 传染疾病 ,纳入到试验中展开探究。采用奇偶数分组形式,对照组纳入 26 例抽到奇数的患者,观察组纳入 26 例抽到偶数的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细节护理管理。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护理质量、护理效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结论:细节护理管理在传染疾病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升临床护理效果,应用价值比较突出,可于临床推广。

  • 标签: 传染性疾病 细节护理管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突发传染疾病患者行心理护理的效果。 方法: 抽取 54 例突发传染疾病患者,将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应用于观察组中,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中。 结果: 对比对照组,明显改善了观察组流感认知程度、 SCL-90 评分, P < 0.05 。 结论: 突发传染疾病患者行心理护理 ,可取得理想护理效果。

  • 标签: 突发传染性疾病 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冬春两季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时期。呼吸道传染疾病即呼吸道系统被病原体入侵,致使呼吸道系统难以正常运作,进而引发的各类疾病。如新型冠状病毒于2020年初在我国肆虐蔓延,随确诊人数每日剧增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这类呼吸道传染疾病严重损害了患者呼吸系统、免疫系统以及生育系统,甚至会导致患者如溺水般呼吸困难。同时,由于病毒传染较强,使得部分医务人员也极易被感染。基于此,为防患于未然,我国相关部分应深入研究,制定相关应对方案,以及时应对突发可疑呼吸道传染疾病

  • 标签: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应对方案 呼吸道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管理在传染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传染疾病患者5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常规护理管理)与研究组(n=25,细节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患者心理情绪以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技能、护理态度、病区管理与健康宣教等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23±0.61)、(9.31±0.58)、(9.52±0.66)、(9.47±0.63)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且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39.03±3.89)、(40.85±4.11)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6.00%,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传染疾病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护理管理,对护理质量有较为显著的提升效果,并且还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不良情绪,提升其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传染性疾病 细节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心理情绪 满意度
  • 简介: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慢性非传染疾病筛查相关知识的认识。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526例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26例社区居民中,对慢性非传染疾病筛查有所认识者219例,占41.63%;每年定期参加体检者151例,占28.70%;文化程度高者对疾病认知较高。结论社区居民对慢性非传染疾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应加强社会宣传工作,使其认识到定期筛查的重要性,实现对慢性非传染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社区居民 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 : 此次研究对 医院急诊科对传染疾病疫情防控消毒隔离的管理 予以探究。 方法: 69 例患者选自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其中 35 例于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6 月采取常规管理设为常规组, 34 例于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1 月施行 消毒隔离 管理设为实验组。 结果: 实验组院内感染情况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不满足统计学含义 P <0.05 。 结论: 在 医院急诊科对传染疾病疫情防控 施行 消毒隔离管理 ,可显著降低院内感染。 该管理方法可在医院急诊科传染疾病疫情防控中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科 传染性疾病 疫情防控 消毒隔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疾控中心健康教育在慢性非传染疾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及效果评价。方法:此次实验对象为疾控中心管辖范围内的慢性非传染疾病患者,研究时间在2020.05月至2022.05月,入选患者共86例。利用红绿双色球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3)与实验组(健康教育,n=43)。对比分析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及不良行为发生率。结果:在健康知识知晓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行为发生率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非传染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8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实施精心的基础护理、对症治疗、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18例患儿全部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4d。结论:及时、有效、积极、精心的护理,可减少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恢复,减少住院日。

  • 标签: 传染性 单核细胞增多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科患者出血性疾病的护理管理及临床疗效,并评估新护理管理方案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人。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管理,实验组接受新护理管理方案。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实验组在出血风险评估结果、凝血功能指标、药物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估等方面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新护理管理方案对血液科患者出血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影响。新方案不仅改善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还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 标签: 血液科患者 出血性疾病 护理管理 临床疗效 新护理管理方案
  •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的全程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做好消毒隔离,应用3H1C的方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与治疗护理,注重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家属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

  • 标签: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护理 3H1C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置管后护理干预对传染肝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2例传染肝病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1例患者,分别接受PICC置管后护理与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传染肝病患者开展PICC置管后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患者的临床疗效提供可靠保障。

  • 标签: 传染性肝病 PICC置管 护理干预
  • 简介: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1]又称实证护理,可简单理解为"遵循实证的护理",是护理领域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研究形成的新理念,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型临床研究方法学,对临床护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研究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1997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立循证医学中心到2004年JoannaBriggs循证护理合作中心在复旦大学护理学院挂牌以来,

  • 标签: 风湿性疾病 护理 循证 实践
  • 简介:摘要:四季的交替轮回,大自然呈现给人们多姿多彩的画面,但是这些变化不单单是景色上的轮替,同时还潜伏着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因此了解常见季节性疾病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针对不同季节性疾病类型和自我防护知识作出阐述。

  • 标签: 季节 疾病 防护
  • 简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传染病,主要是由原发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散发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不规则性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和皮疹,同时伴有外周血中异常淋巴细胞增多,血清中可测得嗜异性凝集抗体和EB病毒特异性抗体。飞沫传染是最主要的传染途径,病程常有自限性,预后良好,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小腿溃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系统护理干预。方法 于我院收治的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选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2例,分别接受常规干预、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情况。结果 平均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率、满意率,对照组分别为(16.83±5.54)d、14.29%、90.48%,观察组分别为(10.89±3.09)d、4.76%、95.24%。发热、咽峡炎、皮疹、淋巴肿大、脾肝肿大消失时间,对照组分别为(5.15±1.65)d、(6.84±1.34)d、(7.51±2.31)d、(8.92±2.63)d、(9.19±2.12)d,观察组分别为(3.51±1.04)d、(5.45±1.82)d、(5.74±1.25)d、(5.96±1.98)d、(6.38±2.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系统护理干预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患儿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