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以万方数据和中国知网为基础回顾近十年护理文献,综合叙述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护理的研究现状,并阐述癌因性疲乏评估工具及护理方法的实用性,以丰富临床护理人员对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评价及护理手段,改善肺癌病人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肺癌 癌因性疲乏 护理 评价工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00名肿瘤科护士,利用医护人员同情心疲乏量表、一般情况调查表、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MSQ)等进行调查。结果:肿瘤科护士同情心疲乏条目均分(2.84±0.21)分,得分最高的是感情淡漠,得分最低的是能力怀疑。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同情心疲乏主要影响因素是内在满意度、护龄、外在满意度。结论:分析肿瘤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可促使肿瘤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程度明显改善。

  • 标签: 肿瘤科护士 同情心疲乏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重点分析护理干预对于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内收治的72例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36例,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然后比较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疲乏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针对癌因性疲乏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有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疲乏的情况有效改善,因此这种方法有更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癌因性疲乏 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 主要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收治的乳腺癌放疗患者共计70例进行课题研究。依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分得35例患者。对照组在临床中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试验组则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分别观察并对比上述两种护理干预模式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癌因性疲乏评分为(39.28±10.31)分,显著高于试验组的(12.67±3.22)分,P<0.05。结论:对乳腺癌放疗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有助于积极改善其癌因性疲乏状态,消除诸多负性情绪,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值得继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乳腺癌 放疗 癌因性疲乏 负性情绪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系统化护理对缓解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况以及疲乏程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肺癌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其因性疲乏的情况得到明显缓解,并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肺癌 因性疲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肺癌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对缓解患者癌性疲乏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中选择86例研究,分为实验与对照,各43例。对照接受常规干预,实验接受综合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进行护理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癌性疲乏无差异,P>0.05。而护理后实验组评分为(4.21±1.02)分,对照组评分为(6.51±1.01)分,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前SAS与SDS评分无差异,P>0.05。实验组护理后SAS评分为(40.35±1.21)分、SDS评分为(41.22±1.02)分,对照组护理后SAS评分为(41.32±1.34)分、SDS评分为(42.33±2.13)分,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癌性疲乏以及负面情绪,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肺癌 放疗 癌性疲乏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护理对肺癌放疗患者癌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肺癌放疗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于干预前和干预3周后,分别采用简明癌性疲乏评估量表、癌症生活质量量表进行癌性疲乏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两组干预后无疲乏、重度疲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疲倦感、疼痛感及恶心呕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肺癌放疗患者提供个案管理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癌性疲乏程度,提高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

  • 标签: 肺肿瘤/放射疗法 肺肿瘤/护理 个案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结合循证护理对肿瘤患者疼痛,疲乏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入院就诊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计10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疲乏及负面情绪的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疲乏、负面情绪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结合循证护理对肿瘤患者疼痛,疲乏及负面情绪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循证护理 肿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对肝癌患者癌疲乏性、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以2022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院内收治50例肝癌患者为目标病例,随机数字表法下分组,对照组25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25例联合强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不同结局。结果:对比两组护理前癌疲乏性、生活质量,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研究组护理后癌疲乏性、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护理前负面情绪,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研究组护理后负面情绪,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与癌性疲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肝癌患者 心理护理 癌疲乏性 负面情绪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方案护理在因肺癌接受化疗并发重度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肺癌接受化疗并发重度癌因性疲乏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综合方案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疲乏程度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接受相应护理后,研究组癌因性疲乏缓解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肺癌化疗并发癌因性疲乏患者积极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疲乏程度,对于提升其生活质量、促进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肺癌 化疗 癌因性疲乏 综合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坐式八段锦对高龄衰弱老年患者疲乏程度和衰弱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高龄衰弱老年患者35名为研究对象,在规范临床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为期5个月的坐式八段锦锻炼,应用修订版Piper疲乏量表和Tilburg衰弱量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高龄衰弱老年患者的疲乏量表等级和衰弱量表得分(包括心理衰弱维度、社会衰弱维度及总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而衰弱量表的躯体衰弱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个月的坐式八段锦锻炼可改善高龄衰弱老年患者整体衰弱状态,尤其是心理衰弱、社会衰弱2方面;不能有效改善其躯体衰弱状态,但可有效缓解其疲乏程度,值得广泛推广至社区。

  • 标签: 坐式八段锦 衰弱 疲乏 高龄老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放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改善价值。方法:宫颈癌放化疗患者取样57例,皆为我院2019.12-2021.01接诊,随机分组,行多元化护理(n=29,实验组)和常规护理(n=28,常规组),对比 SDS、SDS、PFS评分、PSQI总分。结果:经护理,实验组认知疲乏(26.42±2.13)分,情感疲乏(24.13±2.53)分,躯体疲乏(26.48±1.24)分,行为疲乏(26.12±0.63)分,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可有效减轻宫颈癌放化疗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睡眠质量,继而切实改善其癌因性疲乏

  • 标签: 改善价值 癌因性疲乏 宫颈癌放化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八段锦对妇科肿瘤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从我院妇科肿瘤化疗患者中进行随机选取入组,共计纳入84例,所有患者就诊时间均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纳入42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案为化疗患者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行八段锦干预,观察不同干预方式对于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期间,可采用八段锦的方式进行干预,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八段锦 妇科肿瘤 化疗 癌因性疲乏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它分为两种,一种是结肠癌,另一种是直肠癌,它的发病率比较高,病死率也比较高,它的发生跟病人的生活方式、遗传和大肠腺癌有很大的关系,多见于老年人。癌症引起的疲劳是一种人们对于疲劳的主观感觉。结直肠癌是一种与肿瘤自身和治疗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在大多数结直肠癌病人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质量。所以,临床上不但要注重对病人的治疗,更要注重病人术后的生存质量,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才能减轻病人的癌因性疲劳,提升病人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结直肠癌 癌因性疲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团队护理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控制的效果。方法:筛选本院诊治的10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为探究主体,研究时段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全部患者诊疗资料均完整保存且采取数字双盲法进行分组,组名称为观察组(50例)、参照组(n=5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团队护理,比较各组生活质量、癌因性疲乏症状。结果:观察组各项SF-36评分均显著较参照组高,P<0.05;观察组各项CFS评分均明显较参照组低,P<0.05。结论:予以晚期乳腺癌患者团队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可促进生活质量提高,应用价值理想。

  • 标签: 晚期乳腺癌 团队护理 癌因性疲乏症状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国外近十年护士同情心疲乏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方法 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2012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关于护士同情心疲乏的相关文献,采用BICOMB 2.0生成词篇矩阵及共线矩阵,SPSS 26.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gCluto 1.0绘制可视化山丘图。结果 共纳入440篇文章,获取26个高频主题词,归纳出4个研究热点:包括护士同情心疲乏的预防及控制、护士同情心疲乏与职业生活质量、肿瘤科护士同情心疲乏、护士同情心疲乏与恢复力的相关研究。结论 国外护士同情心疲乏的研究正处于发展阶段,主要集中在职业生活质量3个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护士同情心疲乏水平、预防及干预措施方面,国内在该领域有待于深入研究。

  • 标签: []同情心疲乏 护士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SEPPV护理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主要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以及对照组40例。实验组给予SEPPV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预后情况,不良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疗效与有效性。结果 实验组症状缓解程度,不良心理状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SEPPV护理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降低并发症。

  • 标签: 乳腺癌术后 癌因性疲乏 SEPPV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叙事护理对放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数据选自2022年3月到2022年8月在本院进行叙事护理的癌症放化疗患者。此次研究把190个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在研究组展开叙事护理,而常规组则不采用叙事护理。经过差异化对比,观察这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生命质量对比明显: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环境维度的改善上研究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叙事护理 癌症,放化疗 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