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系统分析我国喉癌患者喉切除术后气道湿的研究现状,为今后该领域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法对建库至2022年4月30日收录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关键字为:喉癌/喉部肿瘤/喉切除术,气管切开,湿/雾化/管理/护理。结果 评价的指标内容有刺激性咳嗽及吸痰次数、痰痂形成次数、血氧饱和度、气道湿的效果、气道痰液粘稠度、气道损伤情况、气管堵塞情况、气道出血情况、呼吸道感染情况、舒适度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论 目前关于喉癌术后湿管理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我国学者在喉癌患者喉切除术后气道湿方面研究欠缺,单方面评价与国外研究水平大同小异,但关于喉癌患者喉切除术后气道湿方面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喉癌 喉切除术后 气道湿化 文献计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氧疗在呼吸衰竭病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呼吸衰竭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无创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n=46)与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干预观察组(n=46),对比治疗效果、Borg评分(采用Borg疲劳量表评价)与舒适度评分(采用视觉类比呼吸困难评分评价)、血气指标(PaO2、PaCO2)及肺功能指标(PEF、MVV)、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发绀、肺部啰音及气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org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7天后PaO2以及PEF、MVV等肺功能指标均提升且观察组治疗7天后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7天后PaCO22均降低且观察组治疗7天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数值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干预的效果优于无创辅助通气治疗,能够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氧疗 呼吸衰竭 血气指标 疗效 肺功能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泌乳不足的影响因素,并积极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泌乳不足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泌乳不足的影响因素,并实施护理对策,按照随机掷币法分为对照组(n=40)、研究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与评价两组的泌乳恢复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产妇泌乳不足的影响因素包括:心理因素、身体因素、未掌握喂养技巧、乳头因素。研究组的泌乳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寻找出产妇泌乳不足的原因,并根据实际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促使泌乳恢复正常,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产妇 泌乳不足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提高老年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维持其治疗的舒适性、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次研究针对经鼻高流量湿氧疗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人员以本次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和研究方法为基础,事先确定患者的入选标准,且选择研究时间阶段内本院收治的老年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群体中挑选研究对象。参与本次研究的100位患者,完全符合在研究标准以及时间方面的需求,且研究人员利用随机数法进行研究小组的均匀分配,一般组、对比组患者分别接受传统面罩吸氧方法以及经鼻高流量湿氧疗方法。两组患者的研究对比指标以血气指标、治疗舒适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数据为主。结果 对比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与普通组患者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同时对比组患者的治疗舒适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数据与普通组患者相比,依旧存在明显的差距(P<0.05)。结论 老年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经鼻高流量湿氧疗能够帮助患者明显提高疾病的治疗舒适度,并且血氧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老年呼吸衰竭低氧血症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论文探讨了湿性愈合理论在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进展。湿性愈合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维持创面湿度促进创面愈合。在压力性损伤护理中,湿性愈合理论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压疮等损伤。本论文通过介绍湿性愈合理论的基本原理、应用历史、优势和劣势,分析了湿性愈合在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有效性。此外,本论文还探讨了湿性愈合理论的发展历程、未来研究方向和在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潜在应用。总的来说,湿性愈合理论在压力性损伤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在未来的研究中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湿性愈合 压力性损伤 护理 创面
  • 简介:【摘要】慢性伤口的愈合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愈合过程分为干性愈合和湿性愈合。湿性愈合是慢性伤口的主要愈合过程,我国通过对湿性愈合展开深入研究,分析出湿性敷料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重要性,现阶段已有较多成功治疗案例。传统愈合理论以干性愈合为主,该措施强调干燥环境和氧气的重要性,而湿性愈合可通过湿性敷料降低环境影响,让伤口在低氧、湿润的环境中会使用较短时间完成愈合。本文主要阐述湿性愈合中敷料的相关内容,总结湿性愈合的具体作用,现内容如下。

  • 标签: 湿性愈合 慢性伤口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慢性伤口护理措施中生长因子和湿性敷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3例慢性伤口患者,选取时间范围在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26例采取湿性敷料,观察组27例采取生长因子和湿性敷料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痊愈率、用药后伤口面积的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愈合率76.92%低于观察组96.29%(P<0.05),对照组在不同时间段创伤口恢复面积大于观察组(P<0.05)。结论:生长因子和湿性敷料能够提高慢性伤口的恢复速度。

  • 标签: 生长因子 湿性敷料 慢性伤口 痊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湿敷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以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在某医院住院的78例RA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病人分成两组,每组39名。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甲蝶呤片等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湿敷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疲劳程度、疼痛程度、中医症状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疲劳度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的护理上,配合中药湿敷,能明显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病人的康复。

  • 标签: 中药湿敷 中医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综合护理干预运用于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法将其分为2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为对照组,共计50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共计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临床效果及价值。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00%,对比其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运用于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脑供血不足 价值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病患接受防跌倒护理的运用成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病患,时间区间段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经随机抽样分组,参照组推行常规护理,纳入30例,实验组推行全面护理,纳入30例,对两组干预成效进行比较。结果:在症状表现评分方面,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前者在干预后的症状表现改善良好,差异比较P<0.05;在不良反应统计方面,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前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6.67%VS26.67%)更低,差异比较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患在防跌倒护理期间,运用全面护理模式,能够改善病患的不适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频次,保障病患的治疗安全。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 不足性眩晕 防跌倒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用于慢性伤口护理中对患者换药次数及有效率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2年3月到2023年4月收诊的64例慢性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分组法分组后对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实施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75(30/32)和81.25(26/32),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愈合情况和换药次数有差异,(P<0.05)。结论:慢性伤口护理中对患者采取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患者换药次数明显减少,患者的愈合时间缩短,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负压技术 湿性敷料 慢性伤口护理 患者换药次数 有效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口患者中运用基于湿性愈合理论的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2021年3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造口患者96例分为两组,其中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而基于湿性愈合理论的护理干预则为观察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的Mini-MAC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无助评分较低,且积极态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造口愈合时间短,自我效能评分高,且VAS评分低,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将基于湿性愈合理论的护理干预运用在造口患者中,不仅可以使患者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强自我护理效能,还能使术后疼痛减轻,值得推广。

  • 标签: 湿性愈合理论 造口 护理
  • 简介:摘要:探析羊水穿刺后孕妇采取集束护理模式,对孕妇穿刺效果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羊水穿刺作为一种常见的产前诊断手段,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探讨羊水穿刺后集束护理的应用及其重要性,并总结集束护理在羊水穿刺后的关键作用,旨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康复速度,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4年12月收治的100例羊水穿刺孕妇,将其随机划分成两组,37例采取常规护理的羊水穿刺孕妇归为对照组,37例采取集束护理的羊水穿刺孕妇归为观察组,做好舒适评估工作,统计术后心理,记录穿刺时心理状态等相关指标,分别行 t、x2 检验。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孕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羊水穿刺孕妇接受集束护理,穿刺效果良好,缓解了孕妇的消极情绪,孕妇配合度较高,满意度水平也更高。

  • 标签: 羊水穿刺 集束化护理 适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构心理护理联合规范肠道准备在增强CT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64例增强CT扫描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结构心理护理联合规范肠道准备干预,对比组间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增强CT扫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增强CT扫描中实施结构心理护理联合规范肠道准备,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增强CT扫描成功率。

  • 标签: 结构化心理护理 规范化肠道准备 增强CT扫描
  • 简介:摘要:妇产科收治对象有妇科疾病患者和孕妇,住院期间护理工作较重要。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明显提高,以往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其需求,所以要改进护理模式。而人性护理作为一种广泛推广的护理理念,旨在从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多个方面实施护理措施,积极干预,达到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效果等目的。

  • 标签: 妇产科护理 人性化护理 问题 策略
  • 简介:摘要: 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的白衣天使职责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在护理工作中,骨科护理具有时间长、专业水平要求高等特点,这就要求护理工作必须转变服务观念,发挥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性护理,用真心关爱每一位患者,让患者不仅仅获得满意的诊疗,护理,还能获得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舒适、安慰,从而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共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心内科患者17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为8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绪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10.3±1.2)分、抑郁评分(8.8±1.2)分、恐惧评分(9.3±1.2)分、敌对评分(9.2±0.8)分和护理满意度(97.67%),均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20.2±0.8)分、(12.8±1.5)分、(13.8±1.7)分、(13.7±0.7)分和(81.39%),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心内科 人性化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同质护理在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1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50)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50)实施同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血糖水平;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中,应用同质护理,可大幅提升患者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同质化护理 血糖管理 管理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骨科疾病患者经常面临复杂的康复需求,其中不仅包括物理治疗的疼痛管理,还涉及心理和情感层面的支持。人性护理通过综合考虑患者的全方位需求,重视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并尊重他们的个性需求和文化背景,从而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本文探讨了人性护理在骨科病患中的应用,强调了尊重、整体关怀、参与以及个性护理的重要性,并展示了这些原则如何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通过多维度的疼痛评估与控制、心理咨询的支持,以及为患者创造舒适和安全的护理环境,人性护理正逐步成为骨科护理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骨科疾病 疼痛管理 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