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内分泌肿庙,也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胰岛D1细胞,可分为良性、恶性。由于D1细胞分泌大量胰腺血管活性肠肽,常引起大量水样腹泻、严重低血钾、胃酸缺乏或过少,称为水泻伴低血钾、胃酸缺乏综合征,又称为Verner—Morrison综合征。2008年3月15日,

  • 标签: 胰腺 血管活性肠肽瘤 护理
  • 简介:我科应用的血管活性药物有硝普钠、多巴胺、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等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具有造成病人伤害的最高风险,容易引起病人的血压、心率的波动,影响末梢循环,药物外渗还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等严重的并发症。我科采用注射泵或输液泵准确、均匀、持续地泵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动态监测血压和进行心电监测,加强穿刺部位的观察与护理,正确处理回血,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 标签: 血管活植药物 心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血管活性药物静疗管理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提高其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268例实施血管活性药物静疗的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来源,以2019年8月为分界线,此前时间里收治的134例患者(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实施静疗管理,此后的时间里收治的134例患者(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实施静疗管理。观察对比患者在实施管理前后发生的不良医疗事件,以此总结管理存在的问题。结果 实施静疗管理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医疗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静疗管理前,数据统计对比(P<0.05)。结论 血管活性药物静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未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对相应的医疗人员管理松散等,必须要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奖惩条例来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定期安排培训和考核,使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丰富和提高。

  • 标签:
  • 简介:相互尊重尊重是爱情存活的空气,老年夫妻随着心态的平稳,对世俗纷争的淡然,对尊重的要求就显得尤为迫切,尊重之后换来的是浓浓爱意。学会欣赏你可以将老伴儿的唠叨当作爱的佐料、也可将夫君的沉默视作深沉的关怀。学会欣赏对方,多从长处想想,有利于在晚年岁月里过得安逸平和。创造激情老年人并非就是多情浪漫的遗忘物,结婚大喜、生

  • 标签: 妻爱情 爱情保鲜剂 老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期对比注射方案对头颈部CTA检查对比外渗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进行右颈部CTA检查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比注射方案,实验组采用三期对比注射方案,对比两种方式对比的外渗率,结果:实验组总外渗率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女性、年龄大于60岁外渗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颈部CTA检查应用三期对比注射方案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对比外渗率,确保患者检查顺利完成。

  • 标签: 三期对比剂注射 头颈部CTA检查 血管造影术 对比剂外渗率
  • 简介:[摘要 ]目的:对呼吸窘迫综合症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 2016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收治 100例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对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100例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治疗中, 62例显效、 32例有效、 6例无效,整体具有 94.0%有效率。结论:在呼吸窘迫综合症治疗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获得显著疗效,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症 肺表面活性物质 固尔苏
  • 简介:[摘要 ]:目前口腔科临床使用的含漱剂多为含有化学成分的西药制剂,近期疗效尚可,远期效果不佳,还偶有产生副作用的病例。而纯中药制剂近年来用于牙周病的临床治疗,对于治疗牙周病有明显疗效。牙周病的病因很复杂,临床使用的含漱剂治疗多为对其可能的病因和对症治疗,疗效多不稳定。中医药以其辩证用药,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明显体现出其优越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增强CT、CTA检查患者实施预防护理干预后,患者渗漏控制情况。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进行的增强CT、CTA检查患者共19840例,研究组(n=9920)给予预防护理,参照组(n=9920)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渗漏控制情况。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增强CT、CTA检查患者渗漏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增强CT、CTA、检查患者实施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渗漏情况,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高压注射碘对比剂 渗漏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共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结果:观察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改善患者的用药态度。

  • 标签: 精神活性物质 精神障碍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到早产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8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指标,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早产儿进行分组,给予其中一组早产儿早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共计40例作为研究组,剩余一组早产儿接受择晚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共计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情况。结果  研究组早产儿临床整体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临床中对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早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疾病的临床效果,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临床疗效 应用价值
  • 简介:介绍了表面麻醉的作用原理及常用麻醉制剂、缩短表面麻醉生效时间的方法、表面麻醉的应用及副反应。

  • 标签: 表面麻醉剂 作用原理 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围绕影像科对比外渗的原因进行探讨,并研究分析其护理对策。方法 取100例我院在2020年6月-2020年12月接受影像科检查的患者均分两组进行研究,同时对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参照组)以及优质护理干预(研究组),并观察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两组患者对比外渗发生率,再利用统计学数据包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对比外渗发生原因。结果 研究组外渗发生率为2(4.00%)对比参照组外渗发生率28(56.00%)显低,通过统计学数据处理发现P<0.05 。年龄、穿刺血管、全身性因素、护理人员操作不当等均与对比发生外渗有直接关系。结论 为控制影像科对比外渗情况的发生,结合对比外渗的原因,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优质的干预措施推荐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影像科对比剂外渗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两种不同的镇静应用策略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影响,评估其在镇静状态、治疗结果和不良事件方面的差异。方法: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本医院的22重症监护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1)和观察组(n=11),分别接受不同的镇静应用策略。结果:根据研究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镇静深度评分、治疗持续时间、疼痛强度评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具有显著优势。然而,在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镇静应用策略在ICU患者中可能会影响镇静深度、治疗持续时间和疼痛强度。然而,对于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认其统计学显著性。这些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镇静策略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ICU 患者 镇静剂 疼痛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安全问题及相应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120例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临床资料,并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共21例,控制速度不良占比最高,为33.33%,其他依次为液体外渗、针头堵塞、体位性低血压、静脉炎、心动过速及心动过缓;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中,护士因素占比61.90%,患者因素占比38.10%。结论 通过正确选择静脉穿刺,给予良好的用药宣教,可保证安全用药,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效果。

  • 标签: 外周静脉 血管活性药物 护理安全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外周及深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对血管的影响。方法 本次试验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危重患者74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分为各37例的两组,对照组经外周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研究组经深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比对两组收缩压水平。结果 研究组比对照组3 min、5 min收缩压水平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深静脉 血管活性药 泵入 血管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患者在接受CT增强检查的过程中出现对比外渗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58例CT增强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是否出现对比外渗情况进行分析,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对对比外渗的原因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158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在CT增强检查的过程中,出现了对比外渗的情况。出现对比外渗情况后,患者出现了局部肿胀、疼痛、水泡现象,并于检查后2~4日肿胀、疼痛、水泡症状消失,未出现炎症、组织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临床人员应该对CT增强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对比外渗的原因进行合理分析,并提出恰当的干预措施。

  • 标签: CT增强检查 对比剂外渗 原因 护理对策
  • 作者: 张红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7期
  • 机构: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放射科,重庆401420
  • 简介:碘对比的不良反应是以CT检查为基础的,而碘对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在对比中最高的,而不良反应的种类则取决于碘对比所致的各种病理机理,并且与对比浓度、温度、注射速率等因素有关。在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的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以及病人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对比肾病的预防性护理于放射护理更为重要。

  • 标签: CT增强碘对比剂;不良反应;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在冠状动脉领域,造影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这也导致了急性肾损伤的显着增加。目前对造影肾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肾素——血管紧张素原系统和蛋白尿方面,但对其发病机制的报道也较多。尽管造影技术不断发展,从离子型到非离子型,从高渗型到等渗型或低渗型,但造影诱发肾病的发生率仍然很高。多种肾脏并发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包括高血压和肾性蛋白尿,其中最常见的是蛋白尿和肾小球肾炎。数据显示,CIN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住院的第三大常见原因,这就需要医生引起重视,积极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肾衰竭的可能性

  • 标签: 冠状动脉 造影剂 不良反应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