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手术过程中眼科医生手中的细菌数量,以确保有效地指导手术过程中保持手部卫生。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2月我院进行相同手术类型及相同数量的手术医生12名进行研究,进行相同的操作方法后,观察眼科医生的双手细菌菌落培养的结果以及不同教育背景和职称的眼科医生的细菌菌落培养结果的比较。结果:眼科医生在不同时间间隔培养细菌菌落的结果之间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手术手消毒后的1小时相比,手术后2小时和3小时眼科医生手的菌落数量明显增加,两者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2小时后眼科医生手的菌落数量相比,眼科手消毒后3小时眼科医生手的菌落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2名眼科医生手上培养细菌菌落的结果与医师的学历和职称无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部卫生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并减少医院感染的最基本,最简单和最简便的方法,这是可行且最有效的措施。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只能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效果并通过加强手部卫生管理来降低。科学适当的监测和管理方法是确保消毒和灭菌质量的关键,并且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眼科手术 手术医生 手部细菌 菌落
  • 简介:【摘要】 目的 : 对 加强药品数量和有效期管理的效果 进行研究 分析 。 方法: 将我院于 2015 年 1 月至 2017 年 1 月未采取 加强药品数量和有效期管理 期间接治 100 患者为对照组,于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施行 加强药品数量和有效期管理 期间的 100 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对 病房的药品管理 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 患者对 病房的药品管理 工作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 ( P <0.05 ) ,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 病房的药品管理 中采取 加强药品数量和有效期管理 ,其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避免药品报废和挤压,提高患者对 病房的药品管理 工作的满意度。该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加强药品数量 有效期管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样本采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 COVID-19康观人员的满意度,减少防护用品的消耗,降低院内感染发生风险,我院组建样本采集队承担隔离区全部样本的采集任务。方法:组建由 13名护士、 2名指导专家组成的样本采集队,全员经传染病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及 COVID-19诊疗指南,咽拭子,肛拭子采集操作规范等培训合格,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后于 3月 2日开展临床工作。 结果: 2020 年 02 月 26 日至 3 月 31 日,共采集鼻咽拭子、肛拭子、血液样本 1369份(其中鼻咽拭子 609份、肛拭子 599份、血液标本 161份),对比组建采样队前后两组( 3月 1日前、 3月 2日后)采样样本阳性率分别为咽拭子 2.44%、 7.39%,肛拭子 0、 2.3%,总样本阳性率 1.3%、 4.86%,提示采样队采样阳性率远远高于病区护士组;两组采样发生缺陷、错误比较分别为 2.60%、 0.7%,提示病区护士组远远高于采样组, 2组均未发生采样遗漏、样本泄漏、样本质量不合格及样本丢失等不良事件;我们也对两组防护用品的消耗量进行了对比, P 0.0005,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采样队成员零感染;观察人员入住期间整体满意度 97%。结论:组建采样队的工作模式在 COVID-19出院后集中隔离观察区的运用卓有成效,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COVID-19 康复隔离医学观察 样本采集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检验护理品管圈在降低血液样本异常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1年1月-6月以及2021年7-12月两个时间段采集的血液样本各100份纳入研究,前一时间段我院以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干预检验科工作,后一时间段我院检验科开展检验护理品管圈活动,并对比两个时间段血液样本异常发生率。结果 检验护理品管圈活动开展后血液样本异常率叫活动开展前显著降低,且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验护理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规范检验科血液检验流程,并减少血液样本异常率的发生,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准确数据参考,有利于患者预后质量的改善。

  • 标签: 检验护理品管圈 血液样本 异常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临床样本和采样方法对微生物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5年 6月至 2016年 6月经我院微生物学检验的 210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验时间的不同将样本分为观察组( 1041份)和对照组( 1059份),对比分析两组间通过不同的采样方法进行检验的不同类型的样本的阳性检出率。 结果 血培养样本( X2=4.388 , P=0.036 )、粪便样本( X2=4.471 , P=0.034 )、呼吸道样本( X2=5.420 , P=0.020 )对微生物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方法对检出率也有显著影响( X2=18.536 , P=0.001 )。结论 不同临床样本的阳性检出率会根据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中固体培养基撞击法由于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准确可靠,医院可优先采用从而提高微生物阳性检出率,进而提升临床诊治效果。

  • 标签: 临床样本 采样方法 微生物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临床样本和采样方法对微生物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经我院微生物学检验的210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验时间的不同将样本分为观察组(1041份)和对照组(1059份),对比分析两组间通过不同的采样方法进行检验的不同类型的样本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血培养样本(X2=4.388,P=0.036)、粪便样本(X2=4.471,P=0.034)、呼吸道样本(X2=5.420,P=0.020)对微生物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方法对检出率也有显著影响(X2=18.536,P=0.001)。结论不同临床样本的阳性检出率会根据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中固体培养基撞击法由于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准确可靠,医院可优先采用从而提高微生物阳性检出率,进而提升临床诊治效果。

  • 标签: 临床样本 采样方法 微生物 阳性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