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总结6例机械心瓣膜置换术后孕妇行剖宫产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护理重点是重视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特殊用药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同时做好专科护理与健康教育。6例安全度过围术期,心功能恢复II级以内出院;健康新生儿5例,中度窒息新生儿1例,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机械心瓣膜置换术后 孕妇 剖宫产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总结2014年1月—2015年2月130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观察及护理。130例患者中出现术后2h引流液较多者6例,4~5cm以上皮下淤血者3例,尿道出血者2例,胃肠道出血者2例,月经量过多导致贫血者5例,下肢麻木者1例。主要通过术后密切监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遵医嘱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观察伤口、引流管、皮肤黏膜、胃肠道、意识及四肢活动感知等,防止出血倾向和栓塞的发生;应用专业知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确保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上述患者通过对症处理及积极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控制,痊愈出院。

  • 标签: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值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氧吸入疗法对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月收住的78例法洛四联症(tetralogyoffollot,TOF)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术前未进行鼻导管吸氧,实验组术前行鼻导管吸氧支持治疗。比较2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氧分压(PaO_2)和术后机械通气撤离时间。结果术前实验组患儿鼻导管氧疗后PaO_2、SaO_2明显高于对照组(t=4.44,P=0.00;t=10.27,P=0.00),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t=2.21,P=0.04)。结论术前氧吸入疗法可提高TOF患儿SaO_2、PaO_2,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进而减少TOF患儿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氧吸入疗法 法洛四联症 通气机 机械
  • 简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俗称渐冻人症,是运动神经元病最多见的类型,上、下运动神经元均有损害,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和锥体束征,发病年龄多在30岁~60岁,多数45岁以上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常见首发症状为一侧或双侧手指活动笨拙、无力,随后出现手部小肌肉萎缩,以大、小鱼际肌,骨间肌,蚓状肌为明显,

  • 标签: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护理
  • 作者: 张则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时开展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中选出110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患者均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为其中一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为另外一组则采取优质化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和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总并发症率为5.45%(3/55),明显高于对比组30.91%(17/55),同时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对比组,而血二氧化碳分压则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优质化护理可以提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血气指数,降低并发症率。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融)S)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早产儿RDS60例,随机分为常频通气(CMV)模式组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模式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保温、营养支持、保证内环境的平稳以及预防感染等。在此基础上,分别采取CMV模式机械通气治疗和HFOV模式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通气8~12h后心率、血气分析结果、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通气8-12h后心率、TCS02、PH值、PCP2以及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FOV模式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CMV模式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FOV与CMV治疗早产儿RDS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可以有效改善早产儿的血流动力学,但HFOV治疗可更快速改善早产儿呼吸窘迫症状,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机械通气模式 呼吸窘迫 早产儿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