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关注的是女性生殖系统与胎儿的健康问题,关系人类繁衍生息之大计。文章聚焦传统妇产科学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新医科理念,进一步思考新医科背景下妇产科学的教学改革。

  • 标签: 妇产科护理学 教学创新体系构建 培养
  • 简介:摘要:本研究探讨了高职护理专业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强调了这一体系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观念方面。文章分析了当前评价体系的挑战,包括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的明确性、教学内容与评价方法的适应性、教师素质与教学能力的提升、学生学习成果与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教学管理与监督的有效性。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具体对策,如加强师资培训、完善教学资源库、优化评价方式、强化学生反馈和加强教学监督。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持续改进与优化评价体系的策略,以确保评价体系能够适应教育和社会的不断变化。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深入调查和实践,为高职护理专业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思政教学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升教育质量。

  • 标签: 高职教育 护理专业 思政教学 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 持续改进 教学挑战 教学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急诊全面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观察其实践效果。方法:以本院急诊科2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观察急诊科构建并实施全面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前、后护理差错事件、纠纷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结果:观察时间为1个月,急诊全面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实践前,发生护理差错事件2起、纠纷事件1起,总发生率为10.71%;全面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实践后,发生护理差错事件1起、无护理人员发生纠纷事件,总发生率为3.57%;实践后明显少于实践前,P<0.05。全面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实践后,急诊科护理质量评分较实践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构建全面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并实践于急诊科,对减少护理差错事件和纠纷事件,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全面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护理差错事件 三级护理质量 急诊科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构建区域急诊急救一体化协同救治体系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策略。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和急救救治能力的不断提升,建立一体化的急救体系已迫在眉睫。然而,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资源不均衡、流程不畅等。因此,本文提出了多方合作、信息共享、人才培训等策略,希望能为构建区域急诊急救一体化协同救治体系提供参考。

  • 标签: 区域急诊急救 一体化协同救治 急救体系 医疗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在骨科病房接受治疗的11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无痛护理管理体系。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推广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无痛护理管理 骨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于2021年1月-2024年4月收治的102例患者,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无痛护理管理体系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61.08分钟对比65.59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50.49毫升对比56.79毫升)。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9.43天)及疼痛持续时间(平均2.88天)也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平均15.02天,疼痛时间平均6.38天)。结论: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能显著改善手术和术后恢复指标,故可在骨科护理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无痛护理管理体系 骨科护理 术后恢复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体系在肺癌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在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纳入92名肺癌患者,通过随机数表将其分为接受优质护理的研究组(46名)和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6名)。比较两组在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在躯体、角色、情绪、认知和社会功能评分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护理满意度评分(88.35±3.19)也高于对照组(80.26±4.24)(t=10.341,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9%(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体系能够显著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肺癌护理 优质护理 生活质量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居家护理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和专家访谈法,结合文献复习,对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的22例伤口造口患者的居家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立了包含知识能力、技能操作、沟通协调、情感态度、自我发展五个维度的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际应用检验其有效性。结论:所构建的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评估和指导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居家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有助于促进专业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

  • 标签: 伤口造口护理 居家护理 胜任力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脊柱外科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指标体系,并探讨其应用。方法: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我们选取了86名脊柱外科患者进行了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确定脊柱外科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相关指标。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脊柱外科患者的相关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构建了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等多维度的脊柱外科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指标体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脊柱外科患者在康复期间对护理的需求普遍较高,其中以疼痛管理、康复指导和心理支持为重点。结论:脊柱外科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优化护理工作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提高脊柱外科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应该将这一指标体系纳入脊柱外科患者的整体护理计划中,以实现更加人性化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 标签: 脊柱外科患者 延续性护理 需求 指标体系 构建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柱外科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需求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方法:选择西安市中医医院脊柱外科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延续护理及脊柱外科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指标体系,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延续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及延续性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延续性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外科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指标体系的构建在脊柱外科患者延续性护理中,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脊柱外科 延续性护理 评价指标体系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口腔健康是人体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口腔门诊中接受优质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评价口腔门诊服务的质量水平,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保障服务质量和提升医疗水平的关键步骤。

  • 标签: 口腔门诊 优质服务 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并评估一套针对消毒供应科中眼科器械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比较新体系与传统流程的效果,提升器械消毒质量和使用安全性,降低器械损坏率,从而提高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方法:选取消毒供应科内的60个眼科器械,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0个器械作为实验组,40个器械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新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而对照组则沿用现行标准流程。评估指标包括消毒效果、器械损坏率、使用寿命和操作人员满意度。数据收集为期6个月,涵盖了细菌培养测试、器械维护记录和操作人员反馈调查。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消毒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器械的平均无故障使用时间延长,且损坏率有显著下降。此外,操作人员对新体系的满意度普遍高于传统流程。(P<0.05)。结论:研究表明,新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能显著提高眼科器械的消毒质量和维护效率。这一体系的实施对于提升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未来工作应着重于进一步完善该体系,并探索其在其他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

  • 标签: 眼科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 消毒供应科。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构建跌倒预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在预防骨科跌倒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320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7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60例患者为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跌倒管理;将2022年1月1日~6月30日收治的160例患者为观察组,构建跌倒预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实施跌倒管理。比较两组跌倒发生情况、患者预防跌倒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发生跌倒1例,占0.63%;对照组发生跌倒9例,占5.63%。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 =6.607,P=0.010<0.05)。入院时两组患者预防跌倒知识掌握情况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预防跌倒知识掌握情况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该组入院时(P<0.05),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P<0.05)。结论:构建跌倒预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并实施跌倒管理可显著减少骨科患者跌倒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预防跌倒知识掌握率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骨科患者 跌倒管理 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方法 以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根据研究需要对患者进行分组,行区别护理管理,并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统计两组抢救成功率及抢救时间。结果 经数据统计,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对比,急诊停留时间、确诊时间、转运时间各项用时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经研究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应用效果获得临床认可,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护理质量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现将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开展分组研究,组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组间人数为40例,抢救期间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添加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最终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抢救护理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患者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焦虑情绪和依从性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抢救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构建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率,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尽早控制,降低疾病危害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ADDIE模型的全科护理能力培训体系在基层医院跨科收治背景下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涉及跨科收治病区的23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制定全科护理能力培训体系,并在培训前后对护士进行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及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比较。结果 培训后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培训前,培训后护士核心能力评估平均分明显高于培训前(均P<0.05)。结论 基于ADDIE模型的全科护理能力培训体系在基层医院跨科收治背景下护士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有利于基层医院护士综合能力的提升。

  • 标签: ADDIE模型 全科护理能力培训体系 基层医院 跨科收治 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成分献血者的需求,系统提出献血者关爱策略,构建献血者关爱体系是更好地建设成分献血者队伍,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材料:献血者关爱现状了解与调查。结果:献血者关爱未构建体系,关爱体系不足或缺失。结论:1、提供成分血捐献的良好环境,基础饮食,满足献血者生理需求。2、通过建议增加铁蛋白检测项目;固定相应的补钙标准,和补钙时间;控制白细胞的采前标准;明确成分献血者采集双份血小板的采前计数,从而保障献血者健康安全。3、拓展成分献血者队伍管理路径,满足成分献血者社交需求。4、提升成分献血者纪念品品质,统一血液返还政策的制定,是满足对献血者尊重的需求。5、规范献血者表彰,满足成分献血者的自我价值实现需求。

  • 标签: 需求层次论   献血者   关爱   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互联网”科普结合多元化健康教育体系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对象均为经临床检查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组对象共计60例,患者入组时间为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式,将其均匀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前者30例开展常规护理,后者30例开展“互联网”科普结合多元化健康教育体系,对比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率所获数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认知功能所获数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随着互联网”科普结合多元化健康教育体系的有效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升高,具有极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多元化健康教育体系 互联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其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为中职护理教学注入了新活力。本文探讨了在中职护理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意义,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为护理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中职护理 翻转课堂 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