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院提高留置针使用和无痛静脉穿刺率的措施的应用价值,为后续输液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1年7月于我院接受输液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月份我院护理模式实施前的患儿视为对照组,将4、5、6、7月份患儿视为研究1组、2组、3组及研究4组,随着时间的跟进分别施以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结束对比两组患儿的留置针使用和无痛静脉穿刺率。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留置针使用和无痛静脉穿刺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留置针使用和无痛静脉穿刺率情况为研究4组>研究3组>研究2组>研究1组,P<0.05。结论:护理措施以及护理责任化等方式可提高留置针使用和无痛静脉穿刺率,可在儿科的输液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留置针 无痛静脉穿刺 责任化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有效提升PDA在护理人员中的使用,探讨品管圈具体的应用效果优势。方法:在2022年4月~2022年11月选取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研究对象的总人数为10名,在2022年3月由选取的10名研究对象组成品管圈活动小组,探讨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PDA的执行率差异。结果:在实施品管圈管理之后,护理人员PDA的执行率由79.06%提升到90.1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护理人员中推广使用PDA的过程中,通过品管圈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人员PDA的执行率,使得品管圈内的圈员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改善,可以应用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PDA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 随着人们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也在发生改变,肾衰竭的患者也在逐年增加,而肾衰竭的病人为了能够维护自身机能功能的平衡,都需要进行规律的透析。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首要选择,建立和使用动静脉内瘘能够尽可能延长维持性透析的时间,良好的内瘘是保证血液透析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因反复穿刺动静脉内瘘,会导致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感染、 狭窄、 血栓、 功能不良、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及患者的生命质量,故加强对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本文主要对护理干预提高围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进行探析, 旨在定期维护动静脉内瘘,从而提高患者的血液透析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透析患者 动静脉内瘘 使用率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与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眼科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眼科手术的发展,更多的低值耗材使用其中,但由于成本比较低,且相关工作人员的注意程度不高,更易出现过期、损坏、浪费等现象,从而造成耗材花费的增加,本篇将通过对眼科手术室低值耗材的现状问题剖析,结合微信平台的使用探讨改进方式与措施,通过增加近效期的耗材使用,有助于在更加高效、方便地利用耗材的基础上节省生产成本,降低护理人员工作量,从而提高眼科手术室医护质量。

  • 标签: 微信平台 手术室低值耗材 使用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儿科门急诊患儿留置针使用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儿科门急诊于 2019年 1月正式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以 2018年 1月 -12月为对照组( 600例,常规护理),以 2019年 1月 -12月为观察组( 590例,精细化护理管理),评价对比每年最后 3个月两组患儿留置针使用情况,同时对比患儿 /家属对护理工作评价(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 10月留置针使用 21.52%, 11月留置针使用 24.74%, 12月留置针使用 32.03%均较高于对照组( 3.16%, 6.17%, 12.00%, x2=21.093, p=0.000; x2=23.002, p=0.000; x2=38.211, p=0.000);观察组总满意度为 89.83%(满意 297例,比较满意 251例),对照组总满意度为 56.67%(满意 159例,比较满意 181例),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x2=29.132, p=0.000)。。结论:精细化护理管理在儿科门急诊中的应用不仅可提升患儿留置针使用有积极作用,同时可明显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及推广。

  • 标签: 精细化护理管理 儿科门急诊 留置针使用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在降低胰岛素笔错误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名圈员组成,确立以“提高出院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笔使用正确执行率”为活动主题,先后按计划制定、现状把握、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决策并执行等步骤进行实施,确定评估效果。结果:出院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笔正确执行率由45.12%提高到76.59%,目标的达成率和进步性都达到了标准。结论:开展品管活动,不仅可以降低糖尿病病人或家庭使用胰岛素笔的误差,同时也可以提高圈员团队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

  • 标签: 品管圈 胰岛素笔 错误使用率 效果
  • 简介:近年来,为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各护理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造成一些院校在校学生数量与学校现有的实验设备比例失衡。如何实现护理院校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更好地辅助实验教学,是护理院校实验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我院通过轮转开课方式、实验室多功能化等方法对2005级护理本科学生进行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资源利用率 护理实验室 实验教学资源 护理院校 护理本科学生 护理人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避免或减少患者及家属住院期间跌倒或受伤的危险因素,保护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我院病房中病床床尾,摇把把手复位不及时对病区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寻求相应的防范对策,指导护理人员规避病房管理风险,确保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安全。结果:提高了护士和患者的安全管理意识,减少了安全隐患及投诉、纠纷。结论:通过张贴床尾把手温馨提示、制作动画宣传视频和加强病房健康宣教,有助于提高病房床尾摇把复位率,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PDCA 提高 床尾摇把 复位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确运用疼痛评估方法对于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其对于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22年6-12月份医院骨科病房接待的住院患者448例,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正确选择评估方法和工具,然后调查出院患者的疼痛满意度和疼痛工具使用正确与否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优化和挑战,主要是对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进行优化,并在临床上实施。最后是在改进前后调查和对比产生的效果。结果:改进后,疼痛评估正确率有显著提升,而且患者满意度也大幅升高,对比P

  • 标签: 疼痛评估 正确使用 护理质量 重要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阐述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时辅以心理护理的措施,并分析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此次研究开始时间为 2019 年 1 月,结束时间为 2019 年 12 月,抽选于我院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病患 89 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辅以心理护理干预,评估比对两组患者依从情况,分析各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心态变化情况。 结果 此次观察组患者总体依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患者未经护理前负性心理状态相似( p > 0.05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相应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时容易出现负性心态,不利于开展治疗,辅以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调节心态,提高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无创呼吸机 依从性 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提高COPD患者吸入剂使用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25例COPD患者纳入研究,通过组圈、组织圈员进行头脑风暴,对COPD患者使用吸入剂依从性低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进行实施,对比品管圈开展前、后患者使用吸入剂的具体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品管圈成员的各项活动能力水平明显提升,评分前后对比统计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患者使用吸入剂的依从性明显提升(P〈0.05)。结论完善的品管圈活动措施能够有效提高COPD患者使用吸入剂的依从性,同时也可提升品管圈成员的活动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吸入剂 使用依从性
  • 简介:目的探讨2种不同手卫生方法对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护理人员81名,随机分为观察组39名,对照组42名。分别给予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和7步洗手进行手卫生干预。观察2组护理人员手卫生结果及手卫生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合格率97.44%,对照组合格率95.2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P〉0.05)。2种手卫生干预方法的依从性分别为观察组94.92%,对照组30.1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7.84,P〈0.01)。2种方法平均时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33,P〈0.01)。结论速干手消毒剂揉搓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高,消毒效果肯定,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易于推广和接受。

  • 标签: 速干手消毒剂 手卫生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 研究分析应用品管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吸入剂使用依从性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80例本院于 2019年 10月 -2020年 5月收治的 COPD患者 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在常规吸入治疗 7d后成立品管圈,按照圈内制定的方案管理并引导患者,并对比品管圈开展前后患者吸入剂使用依从性的情况。结果:品管圈开展前,患者吸入剂使用依从率为 71.25%,开展后升至 97.50%,以上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在 COPD患者吸入治疗的过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在吸入剂使用方面的依从性,进而改善吸入治疗的效果。

  • 标签: 品管圈 COPD 吸入治疗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QCC(品管圈)工具对护士提高危重病人床旁交接班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由内科10名护士组成QCC小组,分析护士对危重病人床旁交接质量不高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结果:QCC小组活动前2018年11月-2019年5月,通过对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进行查检,70%的护士床旁交接有遗漏,QCC小组活动后2019年6-12月,护士对危重病人床旁交接质量明显提高使用查检表《危重病人床旁交接表》实现95%的交接正确率。结论:运用QCC工具提高了护士对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的依从性,提高了危重病人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 QCC 危重病人护理 床头交接班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做好心电监护仪的安全管理 ,提高心电监护仪规范使用,帮助临床护理人员准确发现问题,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方法  成立品管圈,针对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各种品质管理手法,从加强操作规范化培训并制订心电监护仪管理制度,护理部组织对不同层级护士进行培训,使用标签贴,邀请专家理论授课等方面实施改进措施。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心电监护仪规范使用从56.00%提升至88.3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目标达成率为128.35%,进步率为57.80% 。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降低心电监护仪的故障率,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心电监护仪 规范使用 故障率
  • 简介:速效救心丸上市近20年,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合理用药将会提高疗效。1急性发作心绞痛、心律失常、肺心病、头痛、痛经等病症急性发作时,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10至15粒,能快速发挥效力。如能嚼碎再舌下含服起效将更加迅速。

  • 标签: 使用速效救心丸 合理使用
  • 简介:在吸痰法教学活动中,因购买的模型人颈部均未安置气管套管,多年来护生吸痰法操作仅从口、鼻腔途径练习,对气管切开的护理和自气管套管途径吸痰缺乏切身体验,致使护生实习中碰到此类操作很紧张。为改变这种局面,笔者结合临床就地取材,制成一种实用且廉价的气管套管模具,置入模型人颈部气管切开处实施吸痰法实验课教学,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气管套管 教学活动 模具 气管切开处 设计 护生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