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内瘘使用寿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1
/ 2

怎样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内瘘使用寿命

游良翠 

巫溪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5800 

血液透析通常用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疾病的治疗,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最为主要的通路,可以说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人体能够用作内瘘的血管比较少,而对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而言,因自身病变及其长时间治疗过程中抽血和静脉输液等操作所带来的影响,血管条件相对更差。所以,如何正确对内瘘进行护理,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确保血液透析的顺利实施,对于患者疾病治疗效果的提高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是将患者体内血液引流出来,经透析机进行净化处理,对其中代谢所产生自身无法有效清除的毒素进行清除,然后再次将血液输回至机体内部的过程。血液透析治疗需要具有相应通路,也就是动静脉内瘘。

u=3698798802,900041270&fm=253&fmt=auto&app=120&f=JPEG.webp

关于动静脉内瘘,为一种血管吻合小手术,主要是针对前臂靠近手腕位置的动脉与相邻静脉进行缝合处理,确保吻合以后的静脉中可以流动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血管可以给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提供充分的血液支持,是血液透析治疗的有力保障。

二、加强内瘘护理,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一)内瘘术前护理

首先,帮助患者确定创建动静脉内瘘的最佳时机,新的自体内瘘通常需要1月以上的成熟时间,宜保持在3-4月以上。因此,在患者肌酐清除率不足15ml/min,或是预计6月以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情况下,可以建议患者创建永久性血管通路,尤其是针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而言,血管通路的创建更应提前。这样不但可以有效规避临时插管所带来的风险,使患者承受痛苦,同时可以节省一定的医疗费用,为急救治疗提供一定便利。

c753611b220646eb941256148d0ee9a7

其次,术前应做好患者的宣教及心理干预,给予患者相应鼓励,让其保护好双侧前臂静脉,特别是非优势侧的前臂静脉应格外进行保护,以免外伤感染情况的发生。重复性的静脉穿刺,比较容易造成静脉的损伤,促使疤痕得以形成,术后较为容易产生通路狭窄的问题。所以,需有效规避在术侧前臂实施采血、输液和深静脉插管等操作。与此同时,应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创建较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在知悉自身患有尿毒症等疾病的情况下,通常会感觉生命受到威胁,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以热情的态度同患者进行交流,力争获取患者的信任。给予患者相应鼓励,让其说出自身的感受,提出问题,对患者加以鼓励,使其能够接受现实,并给患者详细讲解血液透析和内瘘手术相关知识,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确保患者可以积极配合手术。

(二)内瘘术后护理

术后,若是静脉侧可以触到震颤,听到血管杂音,说明静脉保持通畅。开始应进行多次检查,若是存在异常,及时予以处理。后续每日进行两次检查。与此同时,应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自我监护,以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另外,应将患者术侧肢体抬高,以缓解末梢侧浮肿的情况。在对敷料进行包扎处理的过程中,不加压力。有效规避吻合口与静脉近心端受到压迫,患者手术侧上肢应禁止进行止血带的缠绕,且不可于该侧进行血压的测量,以避免吻合口发生破裂。术侧应禁止进行静脉注射、输液和采血等操作。有效规避各种血管因素造成的刺激作用,例如,寒冷(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在季节更换之际应加强自身的保暖),低血压、压迫等,且应避免内瘘狭窄或是闭塞的情况。通常情况下,术后约2周的时间拆线,伤口愈合较好者,可以开始实施局部位置的功能锻炼,对患者加以叮嘱,让其多多进行握拳和握球的运动,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针对术前臂进行2-3次/日的湿热敷,每次20-30分钟,或是将前臂浸入热水中进行浸泡,这样更为利于内瘘的快速扩张成熟。

(三)内瘘的使用护理

首先,内瘘成熟指的是动脉压影响之下,内瘘静脉扩张肥厚,需要在术后2-3周以后方能实际应用,最好等待4-6周的时间。对于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和血管条件相对较差的患者,最好3月后使用。待静脉渐渐扩张,静脉壁肥厚时才能实施穿刺处理,这样可以延长内瘘相应的使用寿命。其次,内瘘穿刺方法和使用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加遵循无菌操作与消毒隔离制度。患者皮肤的常规性消毒,使用碘酒、酒精或是安尔碘。

待内瘘愈合以后,可于肘窝上方进行止血带的缠绕,在动静脉充分怒张的情况下,穿刺操作比较容易获取成功。每次需要更换穿刺位置,尽可能保证不在同一位置进行反复性穿刺。定点穿刺容易导致静脉壁薄弱,造成动脉瘤样扩张的问题。各穿刺点应排好顺序,定期进行更换,由于组织愈合需要约10日的时间,所以每一穿刺点的应用周期最好多于10日。紧邻的两个穿刺位置应保持1cm的距离。动脉针与吻合口之间的距离应保持至少为5cm,静脉两针距离应保持在6-10cm。首次应用内瘘时,需要由技术较为娴熟的护理人员操作,务必做到一次性成功。在穿刺获取成功以后,应做好相应固定工作。透析结束时,对穿刺针予以拔除,即刻应用无菌纱布压在血管穿刺点上方位置,力度以不出血,同时不能过度阻断血流,可以触及血管震颤为宜,压迫时间应保持为20-30分钟。多次穿刺未获取成功,或是按压不当,都会导致皮下血肿的情况,有可能导致内瘘的狭窄或是闭塞,导致内瘘使用寿命的缩短。在出现血肿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冰块敷,或是使用50%浓度的硫酸镁湿敷,直到血肿消退。患者进行透析治疗期间,超滤不宜过快过多,以避免患者出现低血压的情况。对于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患者,需要对给药量加以控制,确保贫血症状的缓慢改善,在Hb达到10-12g/bl,或是达到30%-35%的情况下,调节为维持量,避免血球容积快速升高,血液粘稠度的加大,导致内瘘发生阻塞。最后,患者在进行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应对其进行健康宣教,以加强患者内瘘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形成较好的卫生习惯,保证瘘侧肢体皮肤的清洁干燥没有破损,定时进行湿热敷与肢体运动,可以在局部位置进行喜辽妥的涂抹,同时轻柔进行按摩,以实现对血管的软化。时常对内瘘进行检查,以保证内瘘较好的通畅性,若是内瘘血管杂音消失,同时伴随吻合口附近的疼痛,需即刻前往医院进行溶栓治疗。告知患者应加强水钠摄入的控制,并适当进行体重的控制,有效规避透析治疗期间由于脱水过多导致低血压情况的出现。

扣眼穿刺、感染、静脉壁损伤、压迫止血及不合理包扎,均会导致内瘘功能的丧失。应注意术前、术后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及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相应的用法,如此才能使得内瘘相应的使用寿命有所延长,为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