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品质管理活动对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2013年1~12月我院建立品质管理小组,学习与培训品质管理方法,培训控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理论,更好地用护理不良事件品质管理来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记录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程序及处理方法的知晓率、主动呈报情况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情况,并与2012年1~12月未实施品质管理前相比较。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上升,实施品质管理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质管理活动应用于护理工作中,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队伍素质,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品质管理 不良事件 护理管理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全方位质量控制干预模式对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126例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行全方位质量控制干预,比较组间护理质量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则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方位质量控制干预措施可有效提升血液净化护理质量,并可降低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能够促进患者住院时间的缩短和满意度的提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全方位质量控制干预模式 血液净化 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控制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血液净化患者中开展全方位质量控制干预模式对其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控制率的影响效果。方法:在我院血液净化患者中随机抽取出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全方位质量控制干预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和患者依从性提高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最终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净化患者开展全方位质量控制干预模式,对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增强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及配合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性作用。

  • 标签: 血液净化 全方位质量控制干预模式 护理不良事件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析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控制不良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挑选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本院接受持续性血液透析的91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并分析高血压控制不良的因素。结果:高血压控制不良的患者有33例(26.3%),控制良好的患者有58例(73.7%);控制不良组患者的透析前血钙、血磷水平高于控制量好组,BMI<20、体重变化 >5.0%、营养不良的患者数量均高于控制良好组,并且定期透析的次数低于控制良好组,干体重达标人数比参照组多,按时服用降压药人数低于控制良好组,EPO 周使用量高于控制良好组,RAS活性增高患者数对于控制良好组。其他并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分析干体重、肥胖指数、营养情况、定期透析、服用降压药,EPO 周使用量、RAS活性增高、透析前生化检查指标(血钙、血磷)均为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控制不良的因素,其中患者干体重的达标率直接影响血压水平。透析后应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干预,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策略。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高血压控制不良 因素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工作实,施临床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实施临床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管理前的100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实施临床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管理后的10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指标:护理满意度、事件类型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结果:从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数值P小于0.05。结论:针对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预防,实施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控制指标可以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让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有更高的满意度评价,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控制指标 预防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高症患者采取早期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医院收治的74例妊高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人数相同的研究组和对照组(n=37),前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后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综合护理 妊高症 血压控制 不良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控制系统在老年患者不良事件预防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7月老年科收治的老年人1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选取2022年1月至7月收治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控制系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心理和生理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控制系统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在病房环境安全、药物安全、护理人员风险管理能力和安全管理效果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老年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风险预警控制体系 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高热惊厥患儿使用院前急救指导的干预效果。方法:从 2019年 1月到 2019年 12月,共选择配合本研究的高热惊厥患儿 66例,对患儿 编号,进行随机抽取,分为 2组,研究组 33例,用院前急救指导,对照组 33例用常规到院护理 ,对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并评价两组工作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 P< 0.05),工作满意度高 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使用院前急救指导,有效降低 不良事件发生率, 提供救治效果,并且提高工作满意度 。

  • 标签: 高热惊厥患儿 院前急救指导 不良事件发生率 工作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产妇使用全程导乐助产护理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接收的150例产妇,使用抽签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比组和实验组,对比组75例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75例产妇使用全程导乐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护理方式下的SAS、SDS评分、产程时间。结果:在通过不同的护理手段后,两组病人的各项护理指标差异明显(P<0.05),证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采用全程导乐助产护理后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促进妊娠,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广泛的推广。

  • 标签: 全程导乐助产护理 常规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早期综合护理对妊高症患者血压控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影响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0年1月,纳入60名妊高症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早期综合护理,n=30),另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30),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血压指标:护理后:观察组(135.46±5.73)mmHg/(71.67±4.73)mmHg<对照组(143.53±5.27)mmHg、(78.71±4.64)mmHg,(p<0.05);对照组胎儿共出现低血糖6例(20.00%)、胎儿窘迫11例(36.67%)、新生儿窒息7例(23.33%)、早产8例(26.67%);观察组胎儿共出现低血糖1例(3.33%)、胎儿窘迫3例(10.00%),(p<0.05)。结论:针对妊高症患者,早期综合护理的实施,对于帮助患者控制血压,预防不良妊娠结局,作用显著,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早期综合护理 妊高症 血压控制 不良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事件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考组和研究组,并对比两组的生存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血压值情况对比数据。结果:研究组的生存质量评分和血压值变化情况均优于参考组,同时,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考组。且经数据软件分析P

  • 标签: 个体化延续护理 老年高血压患者 血压控制 不良事件预防效果引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的回顾分析,从而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为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奠定基础。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7年到2022年发生的148件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结果: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管理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和患儿及家属的因素。结论:要完善医院儿科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工作,完善工作流程等,以减少儿科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

  • 标签: 儿科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妊娠高血压孕妇积极展开优质护理模式对不良事件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80例GDM合并妊娠高血压孕妇,病例取自2021年1月~2023年1月。按双盲法分组,对比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例,优质护理模式)的血糖血压控制效果、不良妊娠事件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6.04±0.32)mmol/L、餐后2h血糖(7.41±0.63)mmol/L及DBP水平(90.82±8.08)mmHg、SBP水平(121.57±10.25)mmHg均低于对照组(t=22.049,5.692,,9.622,3.975;P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高血压 孕妇 优质护理模式 不良事件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病患在接受临床护理的过程当中很容易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出现多种的护理不良事件,这些不良事件不但给病患增加更多的痛苦,还会让医院的形象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这些年,由于我国的医疗体系在持续的发展,各级医院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评价标准日益提高,但是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会造成医院的整体形象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有资料显示,及时发现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因素,且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措施,可大大降低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产生巨大的意义。所以,本文就我院出现的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里涉及的 18名病患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现得出下述结论。

  • 标签: 外科 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2009年1月-2011年5月我科42例结核病治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和护理,32例不良反应消失,8例减轻,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早期发现患者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抗结核药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病患在接受临床护理的过程当中很容易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出现多种的护理不良事件,这些不良事件不但给病患增加更多的痛苦,还会让医院的形象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这些年,由于我国的医疗体系在持续的发展,各级医院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评价标准日益提高,但是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会造成医院的整体形象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有资料显示,及时发现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因素,且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措施,可大大降低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产生巨大的意义。所以,本文就我院出现的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里涉及的18名病患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现得出下述结论。

  • 标签: 外科 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兴安盟人民医院 内蒙古兴安盟 137400 摘要 :我国临床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管理的现状,就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上报率、归因分析模式、教育培训、安全预警机制等方面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提出我国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管理现存的诸多问题及 近年来为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所采取的策略,为规范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管理、建立标准化的集束管理策略提供借鉴。

  • 标签: 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 管理现状 分析
  • 简介:为减少延迟报告和漏报护理不良事件情况,提高主动上报件率,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的网络化管理,内容包括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营造医院护理安全文化氛围、制定护理不良时件报告的范围及护理不良事件网络报告程序。2009年实施网络上报,护士主动上报不良事件127件,实际知晓131件,主动上报率为96.9%,较2007年、2008年的主动上报率大大提高。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网络 主动上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