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静脉采血时合适的进针角度,以减轻疼痛。方法在体检人群中,选取393例为实验组,选取387例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进针角度,对照组采用传统进针角度,比较2组不同进针角度与疼痛的感受程度。结果实验组静脉采血比对照组静脉采血能明显减轻疼痛;2组进针角度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改良进针角度在健康体检人群中进行静脉采血,可以达到有效减轻疼痛甚至无痛的效果。

  • 标签: 穿刺角度 静脉采血 疼痛
  • 简介:摘要:脑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以大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上通常将脑瘫分为三大类:大脑损伤性疾病、中枢性运动障碍疾病、中枢性感觉障碍疾病。其中,小儿脑瘫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并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由于小儿脑瘫是一种慢性疾病,在其治疗过程中,营养支持是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小儿营养不良与脑瘫之间的关系,积极进行饮食生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服务对象营养不良状态,提高服务对象生活质量。本文以我福利机构收治的小儿脑瘫服务对象为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了饮食生活护理对脑瘫伴营养不良服务对象应用效果。

  • 标签: 饮食护理 营养不良 脑瘫
  • 简介: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世界范围内包括加拿大和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均在探讨增加腹膜透析使用率的可能性。但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仍存在许多并发症,如腹膜炎、漂管、营养不良等,导致其不能继续腹膜透析治疗。随着中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逐年增加,中老年透析患者的比例在全球呈快速进行性增长趋势。

  • 标签: 腹膜透析 健康教育 培训对象 腹膜炎 营养状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献血者为对象,探讨基于风险评价的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预防护理策略。方法:设计了血站COVID-19感染预防护理工作调查表,并对2023年1月至3月期间在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的100名献血者进行随机调查。根据献血员的评价结果,总结了当前血站COVID-19感染预防护理工作存在的不足。随后,组建了改进策略小组,采用根因分析法分析根本原因,并基于风险评价提出了改进COVID-19感染预防护理的策略。结果:调查发现,86%的献血员对血站COVID-19感染预防护理工作较为满意,但14%的献血员不满意,其中6名献血员反馈血站COVID-19感染预防护理措施仍然不到位、4名反馈血站关于COVID-19的感染预防护理工作过于繁琐、3名反馈献血部分环节等待时间过长。根因分析发现,血站COVID-19感染预防护理措施不完善、人员配置不科学、宣传教育不到位是影响血站COVID-19防控工作的根本原因。结论: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血站工作,基于风险评价进一步优化血站新冠病毒感染预防护理策略,有助于保障血站工作人员和献血员的安全,推动血站工作正常运转。

  • 标签: 风险评价 新冠病毒 感染预防护理策略 无偿献血员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手术室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 S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 2018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手术室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为 0.00 %,对照组为 10.00 %,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93.33 %,对照组为 80.00 %, P<0.05。结论 手术室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伤口愈合效果和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手术部位感染
  • 简介:医学人文关怀体现的是对人、人的生命与身心健康的关爱,是一种实践人类内心医学人文精神信仰的、具体的过程。手术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生理应激原,焦虑、恐惧、抑郁是手术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当这种应激过于强烈时,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干扰手术、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有文献报道,对手术有明显应激者,约半数发生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适应不良。如何缓解因手术而产生的焦虑,提高病人的心理应对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人文关怀护理可解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我科对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进行了人文关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医学人文关怀 围手术期 手术病人 紧张恐惧心理 心理应对能力 人文关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手术室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10.0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80.00%,P<0.05。结论手术室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伤口愈合效果和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手术部位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宫外孕是孕卵种植在输卵管引起的疾病,是妇科最常见的急腹症,因引起受精卵在输卵管着床发育,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引起输卵管妊娠破裂,短期内即可发生大量腹腔内出血使患者休克,也是严重威胁生育期妇女生命的疾病之一。随着科学的发展,腹腔镜微创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此病经早期探查诊治,预后良好。因此手术期前后的护理工作也至关重要。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成功地为98例宫外孕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宫外孕 经腹腔手术 输卵管妊娠破裂 腹腔镜微创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微创手术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依从性高等优势,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目前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腹腔镜的适用范围不断拓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是保障患者舒适、安全、成功完成手术的关键。目前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护模式下,护理人员需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对护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总结,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保障手术的成功实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妇科微创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旨在降低髋部手术的感染率,使手术更为顺利地进行,本文介绍了脑科手术专用3L粘贴手术巾应用于髋部手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的护理措施及其各项优点。

  • 标签: 3L粘贴手术巾 髋部手术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整体护理对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从本院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中抽取9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手术室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在无其他因素干扰下,实验组患者整体情况优于常规组,且患者血压、心率情况较稳定,P<0.05。结论:手术室整体护理效果较好,能促进护理水平的提高,巩固治疗的效果,能有效防范避免风险事件,提高治疗的安全程度,同时有助于患者调整心态,加快患者恢复进程,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整体护理 妇科手术 围手术期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医务人员在手术室使用能量驱动平台的风险和后果。方法 通过对 2013年 -2018年,手术室能量平台安全性相关的 315篇文献进行量性内容分析,得到较为全面的信息,并且分析了这些事件的根本原因以及每种能量平台的非选择性重复操作的适应症。结果 共采用了五种不同能量平台的不良事件,其中单极电凝 231例,高级双极电凝 42例,超声设备 18例,传统双极电凝 16例,冷光源 8例。报告中的不良事件包括皮肤烧伤、绝缘缺陷、内脏烧伤或穿孔、火灾、出血以及误用。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误用、培训不完善、与购买或维修设备有关的费用等。结论 本研究阐明了能量平台使用的风险及其对后果的影响。绝大多数病例与医疗或辅助医疗小组对使用的持续误解有关,但并发症也与购买和维护这些设备的行政决定有关。

  • 标签: 手术室 能量平台 风险管理
  • 简介:目的加强洁净手术手术人员管理的工作。方法采取设专职收发更衣、鞋柜钥匙人员,严格控制进出手术室人员,手术室人员严格执行手术室规则,减少手术室人员进出手术间及流动,加强手术室人员培训及其无菌操作技术、外出的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措施。结果减少了手术室内的感染和交叉感染,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控制在0.2%以下。结论要使洁净手术事发挥预期的效果,必须投入管理力量。加强手术人员管理,否则即使设施先进,也未必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手术室/组织和管理 人员管理 医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接受外科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护理工作中,围手术期品管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20例外科介入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分析,将入组对象随机均分成参照组(n=10)及研究组(n=10),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对象则接受围手术期品管圈护理,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接受外科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其围手术期内开展品管圈护理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可行性较强。

  • 标签: 外科介入手术 品管圈 并发症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临床综合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90腰椎管狭窄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试验组(n=45)。对照组采取临床一般护理,试验组采取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对比其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试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在干预之后均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并发症概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手术患者 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