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价值。方法:将某医院在2020年2-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行介入手术的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采用心脏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心功能指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LVEDD、LVESD、LVEF、CI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72%(43/44),高于对照组的79.54%(35/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可有效消除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心功能,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介入 心脏康复护理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心脏介入治疗患者睡眠、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方法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冠心病心脏介入术患者中行综合护理对其心脏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筛选在我医院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将其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综合护理,将最终两组获得的护理效果进行比对。结果:护理后两组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心功能及生活质量以上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两组指标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运用在冠心病心脏介入术患者护理当中,能够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效果。

  • 标签: 冠心病心脏介入术 综合护理 心脏康复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8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各项指标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介入治疗中,实行舒适护理可以避免术后并发症,从而提高患儿康复速度。

  • 标签: 舒适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心脏介入治疗是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介于内科与外科手术治疗之间,是一种有创的诊治方法;主要技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支架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心脏介入手术在影像学方法的指导下,通过专业心脏导管对心脏病进行确诊和治疗,复杂病例一般转外科搭桥治疗和分次完成手术来解决。心脏介入术不仅加大手术难度,且提高了术后安全转运和护理的各环节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过往的研究大多数注重手术的安全性,忽略了患者在转运过程的安全防护。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医护人员应注重术后患者的院内转运和护理,医护人员需要遵循术后的风险管理制度,转运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要冷静应对,避免因医务人员失误导致患者的二次伤害,保证患者安全转运,提高心脏介入手术救治的成功率。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安全转运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心脏介入导管室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纳入的5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8-06月至2020-0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心脏介入导管治疗的患者,其中有2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有25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总依从率为96.00%(24/25),对照组为76.00%(19/2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对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助于保证治疗顺利开展,值得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心脏介入导管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管室心脏急诊介入手术的护理配合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急诊科介入手术治疗患者100例进行分组探讨(时间区间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分析组50例患者和对比组50例患者,分析组采取循证护理方式,对比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患者生命指标以及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分析组患者生命指标: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以及呼吸频率各项指标均优于对比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结论:在导管室对心脏急诊介入手术患者配合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护理效果,促使患者生命指标恢复正常,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导管室 急诊介入术 生活质量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行血管介入手术治疗的脑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介入护理。比较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五指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五指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介入护理 脑血管 介入治疗 焦虑 疼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介入护理方法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影响及价值。方法 抽取124例在我院于2020年7月18日-2021年3月1日间接受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均分两组进行研究,同时对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以及采用介入护理(观察组),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变化。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改善情况更明显,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低,观察组护理方式更令患者满意,比对照组优势显著,两组数据利用统计学数据包处理分析后有意义P<0.05。结论 本文通过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配合实施介入护理,患者心理情绪有很大的改变,将不良并发症的发生降到最低,最终使得患者满意,促使患者对护理措施的认可,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介入护理 脑血管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系统心脏康复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进入本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选择80例研究,随机范围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实验组接受系统心脏康复,对比干预效果。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中对象的SF-36结果中躯体疼痛、生理角色限制、生理功能和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指标比较P<0.05有差异性。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系统心脏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各项评分,其具有较高的作用。

  • 标签: 系统心脏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行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共62例,按抽签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介入护理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护理效果和对护理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两组经护理后均有一定的护理效果,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介入护理 脑血管 介入治疗 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课题主要针对介入护理方案,在脑血管介入治疗工作当中产生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以学习顺序的方式选取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进入5月开展脑血管节育物治疗的病人作为研究样本。样本量为100名按照病人自身的意愿,分别提供常规护理模式以及介入护理模式,并将其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对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等多项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分别为两组病人提供不同的护理模式,在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效果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这两项指标明显表现为研究组病人占有更大的优势,但研究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概率相对较低。结论:为脑血管介入治疗,病人开展临床护理操作时选择介于护理的方案,其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可以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脑血管 介入治疗 介入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安全管理用于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以心脏介入治疗的36例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3月-2020年5月,分为参照组18例与研究组18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围术期安全管理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介入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期间接收的心血管患者中行以随机择取,共计60例患者参与试验,使用数字编号盲选法完成平均分组,产生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介入护理),就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比于对照组更高(P

  • 标签: 介入护理 心血管介入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患者开展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护理安全护理方法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20年0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开展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0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n=54)和常规组(n=54),其中,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行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最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从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等三方面进行评价。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常规护理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肿瘤介入治疗中配合路径图的介入手术护理是否有使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18年3月—2020年3月90例肿瘤病患为研究对象,基于肿瘤介入手术时间短、病患住院时间比较短以及科室手术比较多等具体情况的分析在患者中选取肿瘤介入治疗患者共计90例,随机分组下分成介入组和参照组各45例,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介入组患者行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路径图,对比分析不同组别下患者等候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相对于未应用前而言,经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路径图的应用的患者,肿瘤患者对手术后的满意程度与进行下一台手术的效率均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并且患者等待进行手术的时间也减少了,使用该护理方法前后,患者的手术及护理效果都有所改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 标签: 介入手术 护理 路径图 肿瘤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介入放射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  2018 年  8 月—2019 年  7 月介入放射科介入治疗的患者 212 例作为对照组,  选择  2019 年  8 月—2020 年  7 月介入放射科介入治疗的患者  212 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评分和临床护理质量指标。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   98.6%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事故差错率 0.9%和感染率  0.5%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介入放射科介入治疗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 护理风险管理 介入放射科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持续推进,近年来,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明显增高的趋势,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由于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效果显著等优势,现已成为了临床用于攻克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介入治疗,不仅能及时弥补药物治疗的不足,而且还能避免开胸手术造成的巨大创伤,进而在急救治疗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综合疗效。目前,国内外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为了进一步确保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文对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期间的护理情况与研究进展做出了如下综述。

  • 标签: 护理干预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心血管疾病 研究进展 生命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六分钟步行实验结合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06月期间至2020年09月期间在我院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80例,按照介入治疗时间先后次序分组,其中40例患者在术后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参照组),剩余40例患者术后给予六分钟步行试验结合心脏康复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在术后和复查(3月后)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LVFS(26.32±3.12),LVEF(58.65±5.18),LVESD(30.23±3.30),参照组LVFS(24.35±2.45),LVEF(53.56±4.99),LVESD(34.09±4.12),比较t=2.986,3.897,4.863,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为SF-36(73.25±5.57)分远远高于参照组(62.54±4.35)分,比较t=7.765,P<0.05。结论:6MWT可以为PCI术后患者制定心脏康复的强度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而术后心脏康复护理方案的实施,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功能。

  • 标签: 六分钟步行试验 心脏康复护理 冠心病介入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以我院2019.1~2020.12内收治的119例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管理,统计对比所选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结果:据统计,所选患者术后无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过度灌注综合征、脑血管痉挛、脑栓塞等不良事件发生,仅有2例皮下血肿患者,占比1.68%,且护理后所有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重视脑血管介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全面满足患者的身心护理需求,积极采取对应措施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是保障患者手术疗效的关键。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