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膀胱冲洗液温度对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且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的前列腺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签结果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分别采取室温冲洗液和32-36℃恒温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比较两组患者膀胱痉挛发生情况,冲洗时间、冲洗液量等。结果:实验组患者膀胱痉挛次数、持续时间,尿路感染、血凝快堵管发生率,膀胱冲洗液量、冲洗时间,术后24h膀胱出血率,均少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以接近体温的膀胱冲洗液对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进行持续膀胱冲洗,能有效缓解膀胱痉挛,缩短冲洗时间,减少尿路感染,膀胱出血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 标签: 持续膀胱冲洗 冲洗液温度 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上提升护理工作效率的方法。方莹按实施不同制度的时间段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实行三级责任护理管理制度,B组在实行三级责任护理管理制度并对现有病区进行合理分区的基础上。依据患者危重分级和护理人员分层来分配每个床单位的责任护士(双向分层管理制度)。两组进行护理总时数、所护理的患者人数、不同危重分级患者的平均护理时数、同一患者不同危重分级平均天数等比较。结果B组中不同分层护理人员所护理的患者危重分级与护理时数成正比,但总护理时数相近。所护理人数随危重分级提高而减少。危重分级l级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下降。结论双向分层管理组相对于三级责任护理管理组更能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护理工作效率。

  • 标签: 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 效率平衡
  • 简介:目的:探索石膏外冷敷后皮肤表面温度变化规律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自制冰袋放置在管型石膏表面24h,采用热敏电阻法连续测试石膏内皮温变化。结果:冰袋放置于管型石膏表面能够降低皮温10℃左右,约1h皮温降至最低,移支冰袋后约1h复温。临床应用可明显缓解伤处疼痛。结论:石膏不妨碍冰袋降低石膏内皮温,石膏外冰袋冷敷是简单、实用的方法。

  • 标签: 冷敷 石膏 皮肤温度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中药保留灌肠的最佳温度和速度,以期为中药保留灌肠的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不同的灌肠温度、速度干预分为4组,12d为1个疗程,分别记录测评疗效相关性指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灌肠后药液保留时间、对温度和速度等的主观感受。结果组1、组3药液保留时间长于组2,组2长于组4;保留时间和医院焦虑、抑郁呈现负相关。组3、组4的温度感觉较好(P<0.05);组2、组4的速度感觉较好(P<0.05)。组3、组4腹痛得分较高,组2、组4即刻便意得分较高(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灌肠以温度37.0~38.9℃、速度10~14mL/min为宜,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 标签: 灌肠药物温度 结肠炎疗效 临床观察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平衡罐与穴位埋线配合在减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在本院进行减肥治疗的肥胖患者80例,纳入病例的时间为2021年6月-2022年6月,依照双色球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予以平衡罐治疗、平衡罐+穴位埋线治疗,评价在临床效果上两组的差异。结果:通过组间进行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可确定研究组更高,其与对照组间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平衡罐配合穴位埋线可以获得更理想的减肥效果,有利于促进体重、体质的降低,临床值得借鉴和选择。

  • 标签: 减肥 穴位埋线 平衡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在儿童感觉失调的干预方案中,探讨了对其实施平衡类体育游戏的效果。方法:研究的样本为30名我院收治的感觉失调儿童,通过抽签法分为两组,将常规体育活动施以常规组,将平衡类体育游戏施以研究组,调查各组儿童经两种方式干预后的前庭功能失衡评分、本体感觉失调评分。结果:分析两组儿童干预前后的前庭功能失衡、本体感觉失调评分: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对感觉失调儿童实施平衡类体育游戏干预,可显著改善儿童的感觉失调情况,促进儿童的恢复,临床应用十分显著

  • 标签: 感觉失调 研究 儿童 平衡类 干预 体育游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借鉴平衡记分卡综合评价思路,调整急诊科护士奖金二级分配方法。方法根据平衡记分卡财务、顾客、内部业务、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结合急诊护理工作特点,从顾客满意、质量考核、个人学习与成长、财务管理指标4个方面考评护士的工作业绩,以此计算护士的绩效工资。结果调整奖金分配方案以后,病人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护士绩效考核缺陷人数有所下降(均P〈0.05),促进了护士的个人学习与成长。结论以平衡记分卡为基础,以多维评估结果为依据调整急诊护士奖金分配原则,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充分调动了护士积极性,是科学合理并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 平衡记分卡 护士 奖金分配 急诊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分期压疮、压疮不同部位的温差关系,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红外测温仪每天同一时段测量354例骶尾部Ⅱ一Ⅳ期压疮中心温度、压疮边缘温度与旁开5cm正常皮肤温度,计算3个部位的温差。结果不同分期压疮中心、边缘、周边正常皮肤温度经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部位间温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390,P〈0.001),不同分期间温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829,P=0.009),分期与部位间具有交互作用(F=3.006,P=-0.019),说明不同分期的压疮及压疮不同部位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结论各期压疮疮面温度均高于正常皮肤温度,认为炎症反应等因素可使局部温度升高。为避免局部温度升高增加组织代谢的氧负荷,根据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压疮治疗中不宜应用热疗设备进行热疗。

  • 标签: 压疮 疮面温度 红外测温仪
  • 简介:颈椎病是以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由于此病较易复发,故颈椎病患者如能结合有针对性的练功疗法对疾病的康复十分有益。

  • 标签: 颈椎病 石氏脊柱平衡操 康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全息刮痧联合平衡火罐在失眠症状治疗中效果观察。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全息刮痧联合平衡火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   结果:两组治疗前的PSQI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全息刮痧联合平衡火罐治疗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全息刮痧联合平衡火罐应用于失眠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睡眠。

  • 标签:   全息刮痧 平衡火罐 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温度干预为基础的复苏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全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以温度干预为基础的复苏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复苏情况以及应激反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复苏情况以及应激反应指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温度干预 复苏护理 全麻手术患者 临床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温度膀胱冲洗液用于前列腺电气化(TVP)患者持续膀胱冲洗,与患者术后膀胱痉挛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两种不同温度的冲洗液对两组患者行持续膀胱冲洗,观察膀胱痉挛发生率,并留取冲洗液计算出血量,监测冲洗前后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观察组膀胱痉挛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出血量无明显变化。且观察组冲洗前后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小。结论36~37℃加温液是用于TVP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液的最适宜温度,能明显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膀胱痉挛 温度 灌洗
  • 简介:[目的]探讨经肺温度稀释法(PiCCO)与肺动脉热稀释法(Swart—Ganz)的相关性。[方法]对24例危重病人同时行Swart—Ganz、PiCCO连续监测,并记录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心排血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PiCCO监护仪还可监测胸腔内血容量(ITBV)和血管外肺水(EVLW)。于同一时间点采集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两种监测技术的相关性。[结果]相关分析显示,心排血指数PiCCO与Swan—Ganz相关系数为0.885(P〈0.05)。应用PiCCO技术可准确测量心排出量,其所测量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与胸腔内血容积较中心静脉压(CVP)更能反映心脏前负荷变化。[结论]PiCCO连续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作为危重病人可靠的监测手段。

  • 标签: 血流动力学监测 经肺温度稀释法 肺动脉热稀释法 护理
  • 简介:体外循环(CPB)中温度的监测必不可少,可保证手术中所需温度,控制降温及复温速度,协助诊断,指导治疗。常温下CPB中心及周围温度的监测未见报道。本组观察20例常温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中中心及周围温度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常温 体外循环 心脏直视手术 CPB 中心温度 周围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