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由体位对持续性横位后位的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22年7月-2023年7月之间收治的持续性横位后位产妇设为观察对象,总计6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这60例持续性横位后位产妇进行分组,其中采用截石位分娩的30例产妇被划分至常规组中,接受自由体位分娩干预的30例产妇被划分至研究组中,并设置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不良母婴事件以及产程时间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测评产妇自然分娩率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常规组(P<0.05);测评产妇不良母婴事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母婴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测评产妇产程时间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产程时间较短(P<0.05)。结论:对于持续性横位后位产妇来说,不需采用自由体位干预,这有助于缩短其产程时间,降低不良母婴事件发生率,提升其自然分娩率,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自由体位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 效果 观察
  • 简介: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处[1]。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压疮问题凸现,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生命,已引起高度重视[2]。及时更换体位协助翻身,可以预防压疮和提高舒适性。对于年老体弱、昏迷、手术后自主活动能力丧失、瘫痪等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协助翻身及时更换体位[3]。目前临床协助翻身时,常采用三角翻身,然而单纯使用三角翻身时躯干与床面成一个角度,双下肢特别是上侧的下肢难以舒适放置。为提高患者翻身时舒适性,笔者设计与制作助翻身下肢,翻身时配合三角翻身一起使用,经过临床使用,获得较好效果,现将制作与使用方法报告如下。

  • 标签: 患者 助翻身下肢枕 护理用具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估新型多功能翻身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自2021年1月起在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时间超过30天且长期卧床患者100例,以信封法“1:1”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新型多功能翻身,对照组使用传统翻身;记录患者一般资料,观察并评估患者压力性损伤情况、2h有效卧位率、治疗期间腿围变化、舒适度等。

  • 标签: 多功能翻身枕 长期卧床 压力性损伤 有效卧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围绕持续性横位和后位高龄产妇,分析不同体位护理在其足月妊娠分娩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持续性横位和后位高龄产妇若干例,基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选取70例,按照住院时间分为2组(各35例),其中35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截石位护理干预,35例设为观察组,实施侧卧位护理干预,就两组产妇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发生率、疼痛、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高龄产妇 足月妊娠分娩 体位护理 疼痛 剖宫产
  • 简介:目的探讨小R型在预防脑卒中卧床患者误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先后将2013年1—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3例脑卒中卧床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翻身及卧床时应用翻身,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小R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误吸、咳痰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误吸、咳痰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将小R型应用于脑卒中卧床患者中,能减少误吸的发生,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pneumonia,SAP)的预防有一定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R型枕 误吸 卒中相关性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肩外展在肩关节镜患者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将40例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术后采用肩外展固定,对照组术后采用肩肘带悬吊固定,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4周和术后6周UCLA评分和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度。结果:术后4周,观察组UCLA评分及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周,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度无明显差别(P>0.05),UCLA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肩外展有利于肩关节镜术后患者的早期功能康复。

  • 标签: 肩外展枕 肩肘固定 肩关节镜 术后康复
  • 简介:介绍一种脊柱手术防面部压疮交替充气式体位的制作与使用方法。该体位主体采用硅胶制作并配有棉布枕套,质地柔软、透气性好,并设置有可充气容腔,进行交替式充气,有效缓解面部压力。上下开口及鼻容腔分别放置眼鼻口唇,避免对其造成压迫;上下弧槽分别放置前额和下颌,内置缓冲棉,缓解剪切力和摩擦力;弹性固件有效固定气管插管,维持术中有效通气,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该体位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可有效预防脊柱手术面部压疮,并增加患者舒适度、有利于手术操作,效果可靠。

  • 标签: 脊柱手术 俯卧位 面部压疮 体位枕
  • 简介: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是近代神经外科的一项常用技术,它较经颅手术安全性高,损伤小.但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较其他脑部手术患者更易发生频繁呕吐.我们对拟行经蝶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在术前进行去平卧位的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呕吐的发生,现将训练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切除术 术前 去枕平卧位 训练 护理 垂体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功能颈椎制动在颈椎术后患者颈部制动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颈椎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盐袋固定普通,观察组采用自制多功能颈椎。比较两组患者在颈椎术后的舒适度、疼痛程度以及睡眠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舒适度、睡眠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疼痛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自制多功能颈椎在颈椎术后颈部制动中,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睡眠质量,减轻疼痛,推荐在临床上使用。

  • 标签: 多功能颈椎枕 舒适度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自制新型垫在NICU 危重新生儿头部压力性损伤中的效果观察。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入住我院 NICU 126例危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方法,试验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自制新型垫预防头部压力性损伤,比较两组患儿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结果 试验组患儿头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 05),满意度比对照组较高。 结论 自制新型垫能有效预防 NICU 危重新生儿头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保障患儿皮肤完整性,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儿预后和生存质量。

  • 标签: 危重新生儿 头部压力性损伤 自制新型垫枕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脑动脉瘤破裂使用分期介入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参加研究患者共60名,抽取时间为2020年9月到2022年1月,随机分组,每组30人,即介入组(分期介入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2组治疗方式的最终疗效。结果:两组疗效相比较,介入组手术指标用时更短(P值<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论:研究结果证明分期介入治疗的最终疗效更显著,术后出现不良并发症的几率偏低,适合在该种疾病的治疗上进行推广普及。

  • 标签: 分期 介入手术 宽颈脑动脉瘤 疗效
  • 简介:临床上持续吸氧的患者需要外出做检查时一般情况下使用氧气进行持续的供氧。在氧气的使用过程中通常采用玻璃接头连接吸氧管和氧气导管,经常因为碰撞使玻璃接头破裂,导致吸氧不能正常进行或不慎划伤医务人员或患者家属,存在护理安全隐患。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将一次性20ml注射器针头套改装做为导管接头。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注射器针头套 氧气枕导管接头
  • 简介:[目的]探讨双规道互动干预对增强母乳喂养的作用。[方法]将112例新增产妇按照入组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在院内均实施常规的母乳喂养指导,出院后对照组接受传统家庭照顾,不施加护理干预,实验组予以双轨道互动模式干预。调查其入组时、产后1个月、产后3个月、6个月及产后1年母乳喂养的执行情况,并应用自设问卷调查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母乳喂养率及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优于对照组,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双轨道互动干预对加强母乳喂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对母乳喂养工作的普及和推广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母乳喂养 双轨道 互动干预
  • 简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是治疗颅内颈动脉瘤的介入方法,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支架内血栓形成^([1-2])。通过规范化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3])。文献^([4-6])报道,抗血小板治疗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为血小板减少症,其中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为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7])。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可导致致命性呼吸道出血、颅内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

  • 标签: 颅内宽颈动脉瘤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血小板减少 呼吸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多轨道专科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冠心病PCI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术后实行基于动机等行为转化的多轨道专科护理,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研究探讨。结果:实验组术后恢复效果更佳。结论: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多轨道专科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康复具有良好应用效果。

  • 标签: 冠心病 PCI术 多轨道专科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多轨道专科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行PCI治疗8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各42例),甲组常规护理,乙组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多轨道专科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P>0.05);护理后,乙组LVEDD、LEVF改善效果优于甲组(P<0.05);乙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P<0.05)。结论 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多轨道专科护理应用在PCI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后中,可以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动机行为转化 多轨道专科护理 心功能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