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干休所建立家庭病房,探索老年慢性病连续护理的有效工作模式与效果.方法确立家庭病房设立原则及要求,严格筛选收治对象,评估家庭环境,按照家庭病房运行流程实施管理,制订家庭病房查房制度及个性化连续护理方案.结果开设家庭病房11年中共收治患者857例,其中经治疗和护理病情稳定349例,病情好转66例,发生病情变化转院353例,转院后死亡89例.医护人员共出诊、会诊983例次,双向转诊1714例次,处理突发事件69起.开展家庭病房11年来未发生医疗、护理差错及医患纠纷,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100.00%.结论在干休所建立家庭病房,方便了高龄、多病、行动不便患者的医疗需求,缓解了患者住院难及医院床位压力,是一种有效的慢性病连续护理方式.

  • 标签: 老年 慢性病 家庭病房 管理 连续护理
  • 简介:目的调查护士感知组织氛围与工作家庭冲突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哈尔滨市3所综合医院的1053名临床一线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理组织氛围量表和工作-家庭冲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士护理组织氛围总均分为(3.72±0.51)分;护士工作-家庭冲突总均分为(3.26±1.08)分;分层回归分析表明,护士的婚姻状况、学历及组织氛围对其工作家庭冲突均有显著影响(P<0.01或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注重创造良好的护理组织氛围,有效缓解护士工作家庭冲突.

  • 标签: 护理 组织氛围 工作家庭冲突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产后抑郁症家庭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23例正常足月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17例和对照组10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产后抑郁症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后1个月抑郁症发生率为2.56%(3/117),产后6个月抑郁症发生率为5.13%(6/117);对照组产后1个月抑郁症发生率为19.81%(21/106),6个月抑郁症发生率为21.70%(23/106)。两组产后1个月、6个月抑郁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家庭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对于改善产妇心理状况、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家庭护理干预 产后抑郁症
  • 简介:随着我国慢性病病人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逐渐严重和小儿疾病病种的越发复杂,具有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逐渐损害健康的特点.病人长期滞留医院使医院排号难,床位紧张,医患摩擦增加和卫生服务负担加重.脆弱人群的健康和医疗卫生服务问题,大多数可以在社区通过低成本、规范、适宜、有效的服务得到解决.同时“医院社区家庭”的连续性护理模式成为专家学者探索未来护理模式的试金石.但是我国家庭护理理念模式还未被广泛应用,缺乏系统的护理理论的支持和指引.

  • 标签: 达标理论 家庭护理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一次性物品管理应用目视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目视管理模式的颜色、标识、看板等方法对一次性物品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实施且视管理后,一次性物品准备齐全,摆放有序.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医护人员对工作环境满意度提升.结论:目视管理形象直观,具有简单、实用、合理、高效的管理特点.在科室一次性物品管理中应用目视管理,方便临床护士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目视管理 神经外科 物品管理
  • 简介:新加坡护理事业发展很快,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护理模式与理念,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护理管理模式[1-2]。笔者一行于2013年6月在新加坡中央医院进修学习,亲身参与了医院的护理实践,了解了新加坡医院护理架构,深入学习了新加坡先进管理理念、医护团队建设与沟通等具体内容。通过本次学习,笔者认识到新加坡在护理领导角色认知、护理管理体系及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现就新加坡护理基本情况,以及医院的护理管理体系与护理管理理念、护理人员管理机制、护理人性化管理等方面介绍如下。

  • 标签: 新加坡 护理管理 管理模式
  • 简介:针对医院专科特点,组建了咯血专科护理小组,制定工作规范与流程,加强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开展专科查房与会诊等临床实践活动。实施咯血专科护理规范管理后,护士对咯血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明显提高,提高了咯血专科护理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

  • 标签: 咯血 专科护理 护理管理
  • 简介:回顾性调查我院儿科门诊近2年来46起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纠纷发生原因主要表现在分诊服务不当、用药安全隐患、急危重症救治不及时、院内交叉感染等方面,提出加强分诊服务质量、注意患儿用药安全、做好高危患儿的救治以及严格执行院内交叉感染管理措施,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儿科门诊护患纠纷的关键.

  • 标签: 儿科门诊 护患纠纷 管理对策
  • 简介:[目的]研究父母参与新生儿疼痛管理对疼痛管理态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4所省级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按医院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除了常规护理外给新生儿父母提供疼痛信息手册和婴儿安慰技能的指导.[结果]干预组父母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结论]让父母参与婴儿疼痛管理可提升其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并有助于父母角色的实现.

  • 标签: 新生儿 父母 疼痛管理
  • 简介:风险管理是一个程序,是指现有和潜在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和经济损失。传统认为中医科物理治疗属于辅助治疗手段之一,通过简单的仪器操作,可暂时性的缓解患者局部疼痛,在医患安全管理中属于不被关注的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的快速发展与更新,患者的维权意识、就医体验和诉求不断提高,理疗区工作的各个环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医疗风险,加强理疗区护理行为安全管理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2011年以来,以创建市级重点专科为契机,在我院中医科物理治疗区实施护理行为风险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风险管理 物理治疗区 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灾害救援前期工作中应急人员的管理方法.方法:总结分析承担应急任务及应急演练中应急人员管理方面的缺陷,制定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灾害应急能力.结果:完善的应急人员调配方案、应急预案及应急人员的业务水平、长效机制的建立等,多重因素影响完成灾害救援任务的效果.结论:建立系统的人员管理体系是确保灾害救援的重要措施之一.

  • 标签: 灾害救援 应急 人员管理
  • 简介:调查结果表明[1],近三十年来,国家统计的癌症标准发病率约为285.91/100,000(男性317.97/100,000,女性253.09/100,000),《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公布的数据为“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5万,因癌症死亡约250万”、“全国每6分钟就有1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7~8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可见,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给患者本人及家庭、社会造成极大的心理、经济负担,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等,而且临床上往往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癌症[2]。然而,由于国内医疗资源的缺乏和医院病床周转率的增快的总体形势[3],临床上行放化疗的癌症患者住院日数逐步缩短,多数患者在疗程内住院时间仅仅数日,而要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仅仅依靠医护人员为期几天的护理干预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干预作为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的有效衔接,对进一步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癌症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服务中,自我管理能更好地解决癌症患者带瘤生存期的疾病管理问题,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自我管理理论基础及其在慢性病和癌症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癌症 自我管理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高危药品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高危药品管理存在问题,建立高危药品管理体系,制订高危药品管理系统追踪方案和建立金字塔式的高危药品分级管理模式。了解运用追踪方法学前后高危药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运用追踪方法学后,高危药品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运用追踪方法学前,前后比较,χ2=5.379,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在高危药品管理中应用追踪方法学可降低高危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药品的安全管理

  • 标签: 高危药品 追踪方法学 药物管理
  • 简介:目的:规范病区药品管理,提高药品管理质量,防范临床用药风险,确保用药安全。方法收集本科室药品管理中存在问题,主要有:药品混放;基数不固定;放置不规范,未进行分区管理;标识不醒目;有过期现象;护士药物知识欠缺。进行一系列规范管理:成立科室药学部;规范存放科室药品,分区分类存放,严格按贮存条件存放,差异化存放,统一药品标签,严格有效期管理;强化护理人员药品知识;建立药品三级管理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全科护士参与,实施3个月后评价规范管理效果。结果实施病区药品规范管理后,药品管理质量明显提高,护士对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品规范管理,可有效提高科室药品管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防范患者用药安全隐患,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心内科 高危药品 规范管理 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