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高职护理专业男生临床实习前后不同的心理体验,为有针对性地制订护理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分别在实习前后对9名男生进行两次深入访谈,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出主题。结果高职护理专业男生对于从事护理专业的意向倾向于消极,对护理专业的价值认同感低,存在很大的岗位流失率倾向。结论护理教育者应从入学前教育、学校教育、临床教育这一连续过程中做好男生的教育和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增强职业认同感。

  • 标签: 教育 护理 男性 临床实习 质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开展护理实习生全程导师制的效果,全面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及确保护理安全。方法将2009级138名护生设为观察组,2008级113名护生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导师制带教模式,1名带教老师与1名护生构成全程导师教学模式,由导师负责其实习期间的督导及检查工作。护理部使用护生对带教老师评价表及带教老师对护生评价表,每月实施双向评价,并将两组护生全年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统计全院护理不良事件,将2008级与2009级护生发生一般差错、安全隐患及护理投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开展护理实习生全程导师制后,护理实习生各项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开展前(P〈0.01或P〈O.05);护理差错及投诉的发生显著低于开展前(P〈0.01或P〈0.05)。结论护理实习生全程导师制的开展,全面提高了护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及减少了护理差错、护理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实习生 全程导师制 临床教学 综合素质
  • 简介:目的探讨在护理本科学生临床实习前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针对临床中存在的各种职业性损伤,对2008级70名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前4周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进行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课程结束后,评价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的效果。结果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后,学生职业防护知识水平、技能操作掌握程度均有明显提高(P〈0.01)。67名(95.7%)学生认为开设此课程加深了其对职业防护的理解,59名(84.3%)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职业防护技能。结论护理本科学生实习前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以及应对职业暴露的能力。

  • 标签: 学生 护理 职业防护 课程
  • 简介:目的了解影响护理专业男生实习积极性的原因,探讨提高护理专业男生实习积极性的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1年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33名本科护理专业男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专业男生实习积极性影响因素的总得分为(2.83±0.54)分。排在前5位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医生的态度与评论、女性患者部分治疗拒绝男生执行、专业思想不稳定、职业价值观不强及心理压力;排在后5位的分别是:教师自信心不足、教师关心学生不够、护理操作不同、带教方式单一、带教教师学历低。结论各级护理管理者及临床带教教师须重视影响护理专业男生实习积极性的因素,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实施相应的措施。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生 护理 临床实习 男性
  • 简介:目的探讨安全教育对减少学生在实习中发生护理差错的作用。方法将2009~2010年学生和2007~2008年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09~2010年学生为观察组,2007~2008年学生为对照组。在实习过程中,对观察组学生采用增加法律法规安全教育的措施,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育形式。实习结束后,护理部对科室带教教师和护士长上报的学生实习差错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学生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从管理细节出发,重视对学生的护理安全教育,可有效降低学生差错的发生。

  • 标签: 学生 护理 临床实习 医疗差错 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对大专、中专护生实习期间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为更好地进行教学实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在本市3家三甲医院临床实习的大专和中专护生各6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和对比分析。结果大专和中专护生实习期间主要的压力源有异同,大专护生压力均值大于中专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和中专护生均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应对压力源。结论学校教学应针对大中专护生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临床教学应重视护生的不同压力来源,加强实习管理,促进护生的健康成长。

  • 标签: 临床实习 心理压力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模拟人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综合模拟人对134名护生进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护生对模拟教学的评价。结果分别有97.76%、97.01%、94.03%、96.27%、95.52%、98.51%、97.76%、94.78%、98.51%的护生的认为模拟教学在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技能操作练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综合能力的提高、临床思维及应变、沟通、团队协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增强学习效果、身临其境等方面具有优越性。结论模拟教学使护生在近似真实的临床场景进行学习,有利于护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 标签: 护理学基础 模拟教学 基本护理技能 护生
  • 简介:目的探索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结构与内容的改革方法,使急救护理知识与技能适应临床需求,满足临床对高技术型紧缺专业人才的需求。方法增加实践教学比例,通过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及模拟案例情景实训方法,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结果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与急救技能的结合。结论实践教学改革缩短了学生向专业护士转化的过渡期,符合培养高技术型护理人才的总体培养目标。

  • 标签: 教育 护理 实践教学 急救医学
  • 简介:目的观察采用自制会阴切开缝合模型的实验教学效果。方法将2009级助产专业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课教学时,试验组采用自制会阴切开缝合模型练习,对照组采用新鲜猪肉、普通模型练习,比较两组学生的实验技能考核成绩和临床出科考核成绩。结果试验组的实验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临床出科考核成绩的优秀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会阴切开缝合模型既能降低实验教学成本,又能有效提高学生会阴切开缝合术的技巧,达到了《高级助产学》实验大纲的要求。

  • 标签: 会阴切开术 助产士 模型 教育
  • 简介:目的构建"双师型"护理教师临床专业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方法应用文献调研法、深度访谈法自行设计问卷,对全国6省19名护理专家进行Delphi专家咨询。结果形成了对"双师型"教师客观要求评价和护理学学生自我感知评价两份评价量表。结论此评价体系量化了护理"双师型"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改进标准,突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完善了"双师型"教师临床专业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 标签: 教育 护理 课堂教学 评价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BL)模式在护理伦理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确定TBL分组方式、教学设计、评分方式等,在护理伦理学课程中选择临终关怀伦理和安乐死伦理这两部分内容,对310名大专学生开展TBL教学。结果学生取得较为满意的学习成绩,85.5%~64.5%的学生对TBL分组方式及学习效果很满意;大部分学生自评小组合作能力、学习主动性、评判性思维能力、学习态度、沟通能力等有了较大进步。结论’rBL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但需注意课前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科学进行学生分组、合理安排课堂内容和时间、努力提高学生参与度等。

  • 标签: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 护理伦理学 教学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的优势与不足。方法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明确主讲教师权利与义务,制定主讲教师遴选、考评以及奖惩制度,探索和完善主讲教师负责制的管理措施和运行方式。结果专业课程建设质量明显提高:6年中,主讲课程的总评优秀率达到100%;课程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先后建成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优质双语示范课程,2门军队优质课程,5门校级优秀课程;骨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升:1名主讲教师获得总后勤部育才金奖,2名教师获育才银奖.3名教师获上海市育才奖,2名教师获校特级优秀教师称号,10名教师获校A级优秀教员称号。结论主讲教师负责制对调动护生求学积极性。激发教师主观能动性具有积极作用,在促进护理学科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有待改进和完善。

  • 标签: 护理 课程 主讲教师 师资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护理专业学生l临床实践综合能力的教学与管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4月的实习本科护生40名(观察组),在其l临床实践教学中实施目标管理模式,通过德尔菲(Delphi)函询法界定本科护生临床综合能力并将其作为本科护生临床实习的总目标,每个专科围绕临床实践总目标制定并实施专科阶段目标。采用历史对照,以2009年6月-2010年4月具有良好可比性.沿用传统实习带教方法的40名实习本科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及专业论文评审方法衡量护生临床综合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生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中的护理评估能力、病例分析能力、技能操作等成绩均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临床教学中实施目标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综合能力。

  • 标签: 目标管理 临床教学 护生 综合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在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某大学护理专业30名本科生分成4组,每组由2名导师组织针对脑卒中护理的PBL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法,包括导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学生对PBL课程的评价,以及学生对导师表现的评价。结果导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总分显著提高(P=0.027);学生认为PBL课程中"主持人充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对文献的检索和利用能力""有助于培养评判性思维""有助于培养语言沟通能力",但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对导师的评价中,"准备与态度""交流与反馈"的评分较高,"过程控制"的评分较低。结论PBL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导师需要进一步加强对PBL教学过程的控制能力。

  • 标签: 基于问题的学习 教育 护理 脑血管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