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围产期心肌病一种发生在妇女分娩前、后,病因不明,以心肌病变为基本特征和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变。国内发病率约占产妇的 0.023%。高龄、多产、多胎及有妊娠中毒史的产妇中发病率较高。本病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有的隐匿发展缓慢,有的来势凶猛发展迅速,给临床诊治带来一定困难。通过对本病例的再度回顾及报道,使基层产科医护人员增加对该病的认识,并对临床上出现的呼吸、循环系统症状的产妇予足够的重视,避免由于对 PPCM的认识不足及对患者咳嗽、胸闷、心悸的表现仅局限于肺部感染来分析思考而忽略了左心功能不全所致的咳嗽、胸闷,打破传统的思维,走出误区。护士在观察病情、倾听主诉时一定要抓住重点,并进行认真思考、分析,不能把工作重心放在盲目执行医嘱上。通过医护人员的通力合作,真正全面掌握每个病人的情况,从而保障病人的医疗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危重症患者应用 PICCO监测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抽选于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期间我院 ICU收治的 42例危重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 PICCO监测,并辅以科学有效的护理配合。结果 应用 PICCO监测以及护理指导后, 42例患者中, 40例治疗成功后出院, 2例患者死亡,治疗成功率 95.24%。导管留置 2-7d,未引发导管堵塞等不良现象;经随访 30d,均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危重症患者应用 PICCO监测并加强护理指导,可确保疗效有效性的最大化,预防引发导管相关并发症,具有较高医学价值。

  • 标签: 危重症 PICCO监测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危重症患者应用PICCO监测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抽选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42例危重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PICCO监测,并辅以科学有效的护理配合。结果应用PICCO监测以及护理指导后,42例患者中,40例治疗成功后出院,2例患者死亡,治疗成功率95.24%。导管留置2-7d,未引发导管堵塞等不良现象;经随访30d,均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危重症患者应用PICCO监测并加强护理指导,可确保疗效有效性的最大化,预防引发导管相关并发症,具有较高医学价值。

  • 标签: 危重症 PICCO监测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危重患者转运过程存在的安全问题及相关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18年9月到2019年5月期间,随机对64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比组患者(n=320)采取常规陪检,观察组患者(n=320)采用细节陪检,对比两组患者对转运过程中的满意度、转运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转运过程中的满意度、转运质量评分均要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我院进行危重患者转运交接的患者,对其采用细节陪检以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效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使患者的治疗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 标签: 危重患者 安全问题 细节护理 转运交接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危重患者转运过程存在的安全问题及相关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 2018年 9月到 2019年 5月期间,随机对 64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比组患者( n=320)采取常规陪检,观察组患者( n=320)采用细节陪检,对比两组患者对转运过程中的满意度、转运质量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转运过程中的满意度、转运质量评分均要高于对比组(p<0.05)。 结论:在我院进行危重患者转运交接的患者,对其采用细节陪检以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效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使患者的治疗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 标签: 危重患者 安全问题 细节护理 转运交接
  • 简介:[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化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 ,使得老年患者的住院率和住院比例及人数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与此同时 ,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生活水平 ,使得老年患者对住院治疗的舒适度和便捷性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医院病房作为医疗机构整体服务水平的特殊环境 ,也从传统单一的治疗区域逐渐转变为一种具有特殊人文环境的区域;其功能也从逐渐发展到具备常规医疗和护理原则的前提下 ,不断完善和满足患者身心需要的特殊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良好有序、高效安全的病房环境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安静、整齐、清洁、舒适、安全的休养环境 ,而且也是医疗机构保证医疗、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同时也能够有效确保治疗和护理效果并促进康复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整个过程中 ,当医护人员的水平相当时 ,能够体现医疗机构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便在于其硬件配套设施以及护理干预理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儿科危重症患儿的临床应用的观察和护理措施,以提高CRRT的护理水平。方法对2016年9月---2018年6月间21例实施CRRT的危重症患儿进行回顾,总结其临床观察要点和护理。结果通过CRRT的治疗,21例患者中6例获得了较好的结果继续接受后期治疗,11例死亡,4例因社会原因终止治疗,自动出院。结论CRRT是一个净化血液的复杂疗法,需提高及加强实施CRRT的临床症状的观察和护理,为其他治疗方法赢取时间。

  • 标签: 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重症患儿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儿科危重症患儿的临床应用的观察和护理措施,以提高 CRRT的护理水平。 方法 对 2016年 9月 --- 2018年 6月间 21例实施 CRRT的危重症患儿进行回顾,总结其临床观察要点和护理。 结果 通过 CRRT的治疗, 21例患者中 6例获得了较好的结果继续接受后期治疗, 11例死亡, 4例因社会原因终止治疗,自动出院。 结论 CRRT是一个净化血液的复杂疗法,需提高及加强实施 CRRT的临床症状的观察和护理,为其他治疗方法赢取时间。

  • 标签: 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重症患儿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创伤危重患者在救治期间接受细节护理联合保温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急诊接受救治的创伤危重患者88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分别常规急诊护理和细节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期间低体温事件发生情况、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救治期间仅有2例低体温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7例;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3.2%,高于对照组的77.3%。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创伤危重患者接受细节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可减少低体温事件,缩短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急诊 创伤 危重 细节护理 保温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创伤危重患者在救治期间接受细节护理联合保温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急诊接受救治的创伤危重患者88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分别常规急诊护理和细节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期间低体温事件发生情况、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救治期间仅有2例低体温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7例;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3.2%,高于对照组的77.3%。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创伤危重患者接受细节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可减少低体温事件,缩短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急诊 创伤 危重 细节护理 保温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 97 例 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方法 : 选取 2016 年 1 月 -2017 年 1 月于我院收治住院的 97 例 危重患者 ,将其按照随机对照组法分为 2 组,其中, A 组 49 例患者为达标组, B 组 48 例患者属于非达标组,对 2 组患者进行 GCS 、机械通气、呕吐以及腹泻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影响肠内影响达标的因素,同时比较实施对策后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 结果 : 患者在进行分析后显示: GCS 分数、机械通气、呕吐以及腹泻等因素均可影响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且经过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未采取措施前, 且 差距较为显著,即 P < 0.0 5 。 结论 : GCS 、机械通气、呕吐以及腹泻等因素均可影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对应治疗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大大节约住院费用, 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危重患者 早期肠内营养达标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呼吸科危重症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n=31)与风险管理实验组(n=31),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科危重症患者进行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呼吸科 危重症患者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全程护理模式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 2018 年 1月至 2019 年 1 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 120 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93.33 %,对照组为 80.00 %,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全程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效果,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护理 急诊 危重症 抢救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我院 2017 年 4 月至 2018 年 6 月收治的呼吸科危重症患者 62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 n=31 )与风险管理实验组( n=31 ),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呼吸科危重症患者进行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呼吸科 危重症患者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SBAR 交班模式 实施于 危重患儿 中对提升其 护理质量的 作用 。 方法: 将本医院儿科病房在 2018 年 01 月 --2018 年 12 月时间段内纳入的 200 例患儿用作统计指标资料,都采用 SBAR 交班模式,记录采用 SBAR 交班模式之前和之后护理工作人员对患儿病情有效观察合计值、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合计值、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合计值 。 结果: 采用 SBAR 交班模式之后护理工作人员对患儿病情有效观察合计值对比采用 SBAR 交班模式之前提升( P<0.05 );采用 SBAR 交班模式之后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合计值对比采用 SBAR 交班模式之前提升( P<0.05 );采用 SBAR 交班模式之后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合计值对比采用 SBAR 交班模式之前 差距较低 ( P>0.05 )。 结论: 为 危重患儿 选择 SBAR 交班模式有助于将其 护理质量 提升 。

  • 标签: SBAR交班模式 危重 患儿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急诊创伤危重患者在救治期间接受细节护理联合保温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急诊接受救治的创伤危重患者 88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 44例)和观察组( 44例)。分别常规急诊护理和细节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期间低体温事件发生情况、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救治期间仅有2例低体温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 7例;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达到 93.2%,高于对照组的 77.3%。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急诊创伤危重患者接受细节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可减少低体温事件,缩短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急诊 创伤 危重 细节护理 保温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实行品管圈对减少危重患者转运缺陷几率的干预效果 。方法:将 2019年 03月 05日至 03月 15日扬中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入的 42例院内转运 危重 患者纳入实行品管圈前调查资料,将 2 019年 07 月 0 1日至 07 月 11 日收入的 42例 院内转运危重 患者纳入实行品管圈后调查资料,评估实行 品管圈前 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 率、 目标达成率、 进步率。结果:实行 品管圈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 率低于实行品管圈前指标检测结果, 证实数据值检验和分析统计学意义( P<0.05 );目标达成率是 107% ,进步率是 60% 。结论:实行品管圈有助于将危重患者转运缺陷几率显著减少 。

  • 标签: 品管圈 危重 转运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实行品管圈对减少危重患者转运缺陷几率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9年03月05日至03月15日扬中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入的42例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纳入实行品管圈前调查资料,将2019年07月01日至07月11日收入的42例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纳入实行品管圈后调查资料,评估实行品管圈前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率、目标达成率、进步率。结果实行品管圈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率低于实行品管圈前指标检测结果,证实数据值检验和分析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成率是107%,进步率是60%。结论实行品管圈有助于将危重患者转运缺陷几率显著减少。

  • 标签: 品管圈 危重 转运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实行品管圈对减少危重患者转运缺陷几率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9年03月05日至03月15日扬中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入的42例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纳入实行品管圈前调查资料,将2019年07月01日至07月11日收入的42例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纳入实行品管圈后调查资料,评估实行品管圈前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率、目标达成率、进步率。结果实行品管圈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率低于实行品管圈前指标检测结果,证实数据值检验和分析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成率是107%,进步率是60%。结论实行品管圈有助于将危重患者转运缺陷几率显著减少。

  • 标签: 品管圈 危重 转运缺陷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行股静脉紧急穿刺术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穿刺困难的急危重患者按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 20例,单批次为观察组,双批次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定位、行股静脉穿刺输液急救,对照组采用常规定位法穿刺输液急救,比较两组危重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急危重患者穿刺成功率( 95%)明显高于对照组( 7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5%)明显低于对照组( 3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股静脉紧急穿刺术较传统体表定位的盲穿法成功率高,也可以有效降低穿刺风险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股静脉紧急穿刺术 急危重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