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中华护理学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学术会议于2006年11月17—18日在广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5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以“科学管理,开拓进取”为主题的盛会。中华护理学会黄人健理事长、广东省卫生厅医政处彭刚艺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讲话,广东省护理学会梁嘉定理事长,张振路、钟华荪副理事长也应邀出席了会议。中华护理学会消毒供应专业委员会12名委员全体到会。

  • 标签: 学术会议纪要 消毒供应中心 论坛 中华护理学会 专业委员会 理事长
  • 简介:[本刊讯]创建于1844年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综合性3级甲等医院。为庆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60周年院庆,仁济医院于2012年11月8—9日举办了一次以“优质护理——人文专业并行”为主题的国际护理论坛,邀请了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共同探讨有关护理的职业精神、护理人文、服务文化理念、医者的疗伤艺术、美国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及人文教育对护理专业的根基作用、英国老年护理中人文关爱的举措以及护理人员的人文情感教育等护理研究的新动态新理念。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荷兰、芬兰、比利时等国外嘉宾及北京、浙江、广东、武汉、江苏和中国台湾以及上海各级医院数百名专家、学者及临床护理人员参加了论坛

  • 标签: 上海交通大学 优质护理 仁济医院 人文教育 论坛 国际
  • 简介:总结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区域组长岗位设置管理体会。结合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工作特点,在原护士长和责任组长为主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增设区域组长岗位,实施岗位管理,发挥区域组长的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区域巡回、沟通协调和环境物品管理等功能。2年来,通过区域组长的细节管理,提高了静脉药物配置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其中每日第一批药物的配置时间全程缩短600~800min;药品配置错误发生件数由2012年平均82起/月下降为2013年35起/月;护理人员无菌配置原则和操作规范的合格率达到95%以上;每日首批药物准时出仓率达到100%;提高了药师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提升了区域组长的管理能力。

  • 标签: 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 区域组长 管理
  • 简介:目的提升消毒供应质量,实现医疗机构资源共享。方法整合和优化集团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对器械实行集中管理和集中物流配送,对临床基础包和部分专科包实行标准化配置;采取业务管理办法、质量双控模式、信息化管理、运营成本核算运作方法,制订区域化运作流程。结果区域化供应后清洗、包装质量合格率提高(P〈0.01),标准包配置后品种数量减少(P〈0.01)。结论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创建可以提高集团内外消毒供应质量,提升工作效率。

  • 标签: 消毒供应 资源整合 质量控制
  • 简介:由瑞典卫生和社会事务部和瑞典2010年世博会参展组委会主办,中国卫生部和瑞典贸易委员会协办的”中瑞和谐健康论坛”于2010年10月13—14日在上海世博会的瑞典馆内隆重举行。瑞典王储维多利亚公主和丹尼尔亲王莅临,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

  • 标签: 论坛 健康 和谐 上海 中国卫生部 维多利亚
  • 简介:妇科微创技术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次论坛在丰富拓展理论知识的同时,让护理人员进一步了解妇科微创临床护理技术及手术配合、临床实践的新动态、新进展。从整体上提高护理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本次论坛将邀请北京地区护理知名专家对优质护理服务中护理管理理念、实践体会;数字化手术室护理管理;

  • 标签: 护理技术 微创诊疗 论坛 妇科 手术室护理管理 临床实践
  • 简介:门诊输液作为门诊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具有环节多,工作量大,治疗时间集中,患者年龄跨度大,病情复杂多变,新药种类繁多等特点,这给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所以,三方合作对提高输液“窗口”的满意度和输液服务质量,降低风险隐患,具有很大价值,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门诊输液 风险防范 合作 管理 门诊工作 治疗时间
  • 简介:2015年9月11~13日,由中华护理杂志社主办、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全国护理科研设计论文写作培训暨中美护理管理高峰论坛”在素有“东方威尼斯”美誉的苏州·独墅湖畔成功举办。论坛上,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医院副院长孙红主任护师以《临床护理科研中的选题》为题详细介绍了静脉治疗中科研选题的来源、过程、厚则等内容。她强调“题好文一半”、找“矛盾”就是找问题,“难治之症”和“不治之症”就是问题所在。

  • 标签: 临床护理科研 高峰论坛 护理管理 论文写作 培训 设计
  • 简介:摘要:手术室护士在医疗团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跨专业沟通团队合作能力直接影响手术的效率和患者的安全。本文旨在探讨手术室护士面临的沟通合作挑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通过文献回顾和实证研究,本文分析了手术室护士在多学科团队中的沟通障碍、团队协作的难点以及患者安全文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有效的沟通技巧、团队建设活动和持续的教育训练是提高手术室护士跨专业合作的关键。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如何通过制度建设和技术支持来促进手术室护士的沟通合作。本文强调了建立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团队合作模式的重要性,以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 标签: 跨专业沟通 团队合作 手术室护士 患者安全 多学科团队
  • 简介:摘要:产科疼痛是许多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经历的普遍现象。有效的产科疼痛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孕妇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减轻她们的焦虑和恐惧情绪。然而,产科疼痛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其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多学科团队合作在产科疼痛管理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多学科团队由医生、护士、助产士、心理学家和物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协同工作,以提供全面的疼痛管理和支持。通过整合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多学科团队合作能够确保孕妇得到最佳的疼痛缓解和情绪支持。因此,多学科团队合作在产科疼痛管理实践中具有极大的潜力和重要性。

  • 标签: 多学科 团队合作 产科 疼痛管理
  • 简介:【摘 要】:跨学科合作在护理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够促进患者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实施。然而,护理实践中的跨学科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学科边界角色的模糊性、沟通理解的困难、领导管理问题以及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尽管如此,跨学科合作也带来了许多机遇,如知识和技能的互补性、创新和研究的协同发展、整体护理的提升改善,以及患者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实现。为了促进护理实践中的跨学科合作,教育培训、团队建设领导、沟通协调机制的建立以及制度政策的支持等策略方法被提出。鉴于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和潜力,我们呼吁护理教育和实践领域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加强对跨学科合作的关注和支持。

  • 标签: 护理实践 跨学科合作 挑战 机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全科护理团队合作协同优化评估对患者安全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在2023年8月至2023年11月进行,实验设计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选取50例患者,实验组实施全科护理团队合作协同优化方案而对照组维持常规护理模式,研究关注患者入院后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全科护理团队合作的协同优化在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尽管对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尚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可以进一步优化方案以便全面评估其对患者安全的长期效果。

  • 标签: 全科护理团队合作 住院时间 并发症发生率 患者满意度
  • 简介:2004年11月9日,第二届国际护理论坛在浙江金华召开。本次论坛由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主办,来自国内外的知名护理学专家、学者三十多人及医学院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亲情、健康、诚信”,该校86岁的,在护理教育岗位上工作了60余年的陆月林老师被推选为本届论坛的形象代言人。

  • 标签: 职业技术学院 论坛 金华 国际 2004年 形象代言人
  • 简介:介绍了远程护理继续教育和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共享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明确指出了在区域协同医疗信息网络上建立远程护理教育平台的可行性和意义。

  • 标签: 护理继续教育 远程教育 区域协同 信息共享
  • 简介:摘要 : 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的密切配合是确保手术、麻醉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手术的成败,不单取决于手术医生,而且手术护士、麻醉医生密切配合的程度密不可分。一台成功的手术,是三者共同的努力,任何一方配合不好,都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因此,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术,还要加强基础麻醉知识的学习,了解和熟悉各种麻醉的方法、步骤及麻醉意外的配合处理,及时掌握不断更新的现代化监护仪的使用,这样才能与麻醉医生配合良好,保证麻醉、手术过程顺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 标签: 麻醉 手术室 护理
  • 简介:合作学习应用于护理教育始于1992年,美国拉赛里大学护理学院BeckSE博士首次将合作学习应用到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并验证这一学习模式是促进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教学法。合作学习可能更适用于技能学习的教学模式。我校2006年2月~2007年1月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合作学习 教育 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