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系统、科学的高职助产专业课程体系,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医学模式的高素质助产人才开辟新途径。[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拟定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运用Delphi法通过两轮专家函询和论证进行高职助产专业课程重组,确定构建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助产专业课程体系。[结果]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0%,100%;函询专家的判断依据系数为0.90,熟悉系数为0.88,权威程度0.89;函询专家意见协调系数5.39;构建了"两结合+四模块"高职助产专业课程体系。[结论]本课程体系改革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对进一步深化高职助产专业教学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教育 助产专业 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 两结合 四模块
  • 简介:目的通过科学研究方法,构建介入手术室护士胜任特征评价体系。方法通过系统文献分析初拟介入手术室护士胜任特征评价体系,并通过两轮专家咨询修改形成正式介入手术室护士胜任特征评价体系。结果最终构建包含7个维度43项胜任特征指标的介入手术室护士胜任特征评价体系。结论介入手术室护士胜任特征评价体系专家认可度高,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介入手术室护士的准入、工作实践、培训等提供参考依据,推动介入护理良好发展。

  • 标签: 介入 手术室 护士 胜任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信息化体系在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6年1月16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护理信息化体系前的患者80例,实施后的患者80例。比较实施护理信息化体系前后护士及患者满意度、护理专业技能水平情况。结果:实施护理信息化体系后,护士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中,技术满意度、态度满意度、巡视病房及陪护情况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基础护理、技术水平、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及疼痛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护理信息化体系能明显提高护士及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专业技能评分,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 信息化体系 满意度 管理
  • 简介:[目的]运用标准化体系对临床护理本科生进行带教,并通过此体系来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的提升情况。[方法]将标准化体系用于学生临床理论授课和临床实践授课评价中。在学生进入临床课程学习前及实习结束后分别通过学生自评的方式评价临床能力提升状况。[结果]采用标准化体系进行教学后护理本科生临床处置能力、临床沟通能力、临床科研能力、临床管理能力、职业心理素质得分均高于干预前。[结论]围绕临床能力标准化体系进行评价和带教可全方位提升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

  • 标签: 本科护生 标准体系 临床能力 教学 评价
  • 简介:目的初步建立医疗服务分档评估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咨询法、专家的积极性系数、专家权威程度及专家意见的一致性系数等,对指标进行筛选,初步建立医疗服务分档评估指标体系。结果研制出含有21个条目的医疗服务分档评估指标体系,其中综合类指标1个,结构指标5个,过程指标7个,结果指标9个。结论医疗服务分档评估指标体系对推动医疗服务分档定价评价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 标签: 医疗服务 分级分档 评价指标
  • 简介:目的整合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为选拔、评价、培养、考核导师胜任力过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TheCochraneLibrary、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Medline、PubMed、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护理导师胜任力评价指标的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今(2016年3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整合。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筛选出26个条目,7个类别(导师基本素质、工作品质、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临床能力、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共整合出3个维度(人格结构、能力结构及知识结构)。结论在评价导师胜任力时,应注重导师基本素质、科研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教学评估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专科知识和技能及对交叉学科的了解。

  • 标签: 护理研究生 专业学位 导师胜任力 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