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落实整体护理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挑选院内2020年1月-2022年1月瘢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的产妇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落实整体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母婴结局。结果 研究组产后24h出血量、住院时间、产后发热率显著少于参照组,而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落实整体护理成效突出,可以充分提高对母婴的护理效果,保障母婴安全,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与推广。

  • 标签: 瘢痕子宫妊娠  再次剖宫产   整体护理   母婴结局
  • 简介:目的对国内外养老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对国外指标体系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养老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文章信息进行描述、分析。结果纳入15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13篇,共介绍了17个指标体系,各指标体系的结构及条目数存在较大差异,更加关注结果性指标,忽视结构及过程性指标。结论养老机构的护理质量受到了普遍关注,构建了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同时,需要对各指标的测量方法、阈值进行规定,保证质量指标的可操作性。且针对评价后所发现的质量问题制订相对应的干预措施,保证质量改进的连续性,以达到对养老机构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目的。

  • 标签: 养老机构 质量评价 指标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的、科学的儿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对我国儿科护理现状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本文首先介绍了儿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然后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关键指标进行了筛选和权重分配,并探讨了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儿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策略和建议。

  • 标签: 儿科护理 护理质量 评价体系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实施科主任个人业务评价体系对科主任队伍的管理,完善医院科主任绩效考核有关个人业务部分内容,发挥科主任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围绕医疗核心制度和医院质量管理重要制度,利用 2年时间通过启动、反馈和持续改进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医院比较完整的一套临床医技科主任个人业务评价体系。 结论 强化了科主任责任感,增强了科主任素质及管理水平,带动了科室整体质量提高,促进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进一步提升。

  • 标签: 临床医技科主任 绩效考核 个人业务 评价体系
  • 简介:健康教育是一项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1-2]。尽管健康教育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的成绩[3],但目前我国医院健康教育知晓率未达到预期目标,护患使用率低。追其原因,主要是在我国还未建立一系列健全、规范化的医院健康教育体系评价体系。为了促进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发展,现综述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健康教育 评价研究 住院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一个适用于肾内科的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以提供科学准确的评估工具,促进肾内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方法:本研究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文献资料法、层次分析法和统计学方法等研究方法。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获取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意见,确定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并通过判断矩阵计算指标权重。使用统计学方法验证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结果:构建的肾内科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括一级指标(结构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根据专家意见和层次分析法计算结果,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肾内科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具有覆盖面广、可行性高、操作简单,并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该评价体系为卫生部门管理和评价肾内科护理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用工具。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该评价体系有助于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肾内科 临床护理 质量评价体系
  • 简介:摘要:目前护理资源匮乏,如何将有限的高质量的护理资源投入到日益严峻的医疗护理工作当中,是目前各类医院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2021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1)》中明确指出:护士的经验能力、技术水平、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应当与岗位的任职条件相匹配的要求。本文旨在从临床实践出发,探索如何科学高效的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血液疾病临床护理队伍;因此建立完善一套护理岗位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发现护士在岗位期间的理论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实践技能、管理等能力的欠缺之处,为实现岗位与能力相匹配提供参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绩效考核的数据化和科学化,为护士的专业课程的设计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参考,进一步发挥血液内科护理专业的最大优势和促进血液护理专业朝着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本研究对血液内科护士岗位质量及评价指标做了初步确定,分别从不同角度的涵盖了血液内科护士岗位能力要求的各个方面。

  • 标签: 血液内科护理 评价体系 岗位 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nursespecialist,CNS)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资料调研、对比研究、Delphi法、优序图法、加权加法、加权乘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构建以能力为基础的CNS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试运行,对其进行验证.结果构建了包含3个层次共36个基础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并经检验证明,利用此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结果是可信的.结论设计科学可行的研究路线、确保各个环节的有效实施,是成功建立指标体系的关键.

  • 标签: 构建 加法 乘法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科学研究方法 证明
  • 简介:以护士职业素养与能力作为护理教育的新评价标准,构建中职护理教育形成性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包括自主学习、综合能力、学习态度、课业、社会活动、学习发展轨迹6个一级指标,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其中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采用自设的《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表》和《综合能力核查表》进行评价.在中职护理教育中融入形成性评价,实现了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有机统一.

  • 标签: 教育 护理 评价 教育 形成性评价
  • 简介:目的整合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为选拔、评价、培养、考核导师胜任力过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TheCochraneLibrary、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Medline、PubMed、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护理导师胜任力评价指标的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今(2016年3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整合。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筛选出26个条目,7个类别(导师基本素质、工作品质、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临床能力、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共整合出3个维度(人格结构、能力结构及知识结构)。结论在评价导师胜任力时,应注重导师基本素质、科研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教学评估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专科知识和技能及对交叉学科的了解。

  • 标签: 护理研究生 专业学位 导师胜任力 评价指标
  • 简介:目的通过科学研究方法,构建介入手术室护士胜任特征评价体系。方法通过系统文献分析初拟介入手术室护士胜任特征评价体系,并通过两轮专家咨询修改形成正式介入手术室护士胜任特征评价体系。结果最终构建包含7个维度43项胜任特征指标的介入手术室护士胜任特征评价体系。结论介入手术室护士胜任特征评价体系专家认可度高,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介入手术室护士的准入、工作实践、培训等提供参考依据,推动介入护理良好发展。

  • 标签: 介入 手术室 护士 胜任特征
  • 简介:[目的]构建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应用德尔菲法向25名护理专家就构建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指标进行多轮函询.[结果]两轮专家函询后,专家的积极系数是88%和91%,权威系数是0.81和0.85,包括4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和49项三级指标,各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4.0,变异系数均〈0.25.[结论]专家对4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和49项三级指标的积极性和权威程度较高,集中程度较好,函询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护理 本科 创新能力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无痛人流手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选择的80例行剖宫产后再次进行妊娠流产者流产结果资料,根据人工流产方式进行分组,并设置对照组(n=30)与研究组(n=30),对照组采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药物人流,研究组采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无痛人流手术,比较两组流产效果;结果:观察组孕囊排除时间、出血量和出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完全流产率(97.50%)高于对照组(75.00%),组间差异证实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不同人工流产方式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中,相比于传统药物流产,使用无痛人流手术不仅提升流产效果,而且利于利于提升人流安全性。

  • 标签: 剖宫产 妊娠 无痛人流手术
  • 简介:[目的]构建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价内容及权重。[方法]研究小组2016年2月—2016年12月通过理论分析、文献回顾、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了解现有的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价的方法及不足之处,构建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价的初稿。运用两轮专家咨询明确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价的维度、条目及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体系的各条目的权重。[结果]经历两轮专家咨询,入选专家20名。两轮咨询中专家共提出建议40条。最终确立了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价体系的结构,包括基本素质、评估准备、技能操作和综合评价4个维度和17个条目。4个维度中技能操作维度最重要;条目层中应变能力等所占权重高。[结论]通过系统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明确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价的内容和权重。

  • 标签: 基础护理 操作技能 评价体系 高职护生 层次分析法
  • 简介:目的构建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和客观性的护理临床课程整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评价护理临床课程整合教学质量提供全面和可量化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回溯、文献分析、访谈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初步构建,运用Delphi法对30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以确定评价指标及各指标权重.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为100.00%,专家权威系数Cr值为0.835和0.897;第一、二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度(W)分别为:0.085、0.344、0.425、0.619(P<0.01).护理临床课程整合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结论两轮函询之后,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和意见协调性均较高,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以为护理临床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借鉴。

  • 标签: 护理课程整合 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在社会经济的带动之下,医学事业的发展进程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实际运营中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契合医学发展质量,积极对护理的技术水平进行全面的深化与提升是尤为关键的。具体到新生儿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来,通过三维质量体系等相关内容的结合,进一步的对新生儿外科护理的各项质量和指标进行全面的平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了解目前的护理现状,这对于新生儿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十分的现实推动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体系健全
  • 简介:目的构建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并切实提高社区护理质量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18个区县的社区卫生中心和质量控制中心从事护理管理工作10年以上、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社区护理管理专家16名作为函询对象,应用德尔菲法对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2轮函询。结果专家的权威程度(Cr)系数为0.86,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18~0.35(P〈0.01);建立的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社区护理中心护理质量、社区护理站点护理质量、家庭医生签约及上门服务护理质量、服务团队的满意率、社区护理质量创新等5个一级指标(其权重分别为0.51,0.15,0.19,0.09,0.06)和24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结论专家的积极性、权威程度及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均较高;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应体现社区护理“六位一体”的功能及区域性特征和持续优质服务的理念。

  • 标签: 社区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评价其构建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的4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目标,此期间没有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将其作为对照组,抽取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期间的4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目标,在此期间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将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环境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沟通质量评分、护理文件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环境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沟通质量评分、护理文件评分分别为:(18.67±0.29)分,(19.43±0.64)分,(19.29±0.34)分,(18.56±0.24)分,(18.75±0.62)分,对照组护理人员的环境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沟通质量评分、护理文件评分分别为:(11.21±0.46)分,(12.67±1.89)分,(12.76±1.82)分,(12.42±1.43)分,(11.78±1.49)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得到显著提升,护理整体质量明显改善,构建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