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报道对76例12岁以下患儿的护理,认为发生颌下及颏下间隙感染时,应及时抗炎治疗,观察病情变化;进流食,注意漱口,局部清洁及休息。口底蜂窝组织炎护理:病情危重者,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及对光反应,记录出入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氧。若行切开引流,注意观察包扎敷料绷带松紧度是否适宜;渗出液多者,及时更换敷料。

  • 标签: 儿童 颌下颏下间隙感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间断关闭自控镇痛泵(PCIA)对术后病人镇痛效果的影响,预防和解除术后尿潴留。方法将89例术后应用PCIA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根据膀胱充盈程度,按压膀胱病人有尿意时,关闭PCIA约0.5~1h,结合诱导排尿的方法,促使病人自行排尿,无效者给予留置导尿。排尿后开放PCIA,按自控给药键,追加一次0.5ml的药液。当病人再次有尿意时,按上述方法重复操作。对照组持续使用PCIA,病人有尿意时自行排尿,经诱导排尿方法无效者给予留置导尿。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留置导尿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间断关闭PCIA,可以减少导尿的例数,且不影响术后病人的镇痛效果。

  • 标签: 镇痛 病人控制/方法 疼痛 手术后/预防和控制 尿潴留/预防和控制
  • 简介:摘要: 社区护理( 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来自于西方,又名社区保健护理和社区卫生护理。是将护理对象由个体转变为群体的过程,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的一种综合性学科。“健康”是社区护理观念的核心,主要面向社区居民,以预防、保健、延长居民寿命、提升护理质量和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主。

  • 标签: 社区护理 化疗 肿瘤患者 PICC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间隙护理模式在急诊处理中的效果,及其对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60例危重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纳无间隙护理模式。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抢救室滞留率、抢救处置行为正确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抢救成功率、视觉模拟评分(VAS)、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抢救室滞留率、抢救处置行为正确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抢救成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抢救室滞留率为22%、抢救处置行为正确率为94%、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抢救成功率为89%。VAS评分中,实验组均值为4.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此外,实验组家属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无间隙护理模式在急诊处理中展现出显著的优越性,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成功率,还显著增强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无间隙护理模式 急诊 危重患儿 满意度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VSD管精细化管理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入院间隙感染患者进行选择,选取病例均为2019.3-2021.4时间段入组,共64例,入组后将利用数字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单一小组32例,精细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办法,对比两组患者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精细组换药次数相比对比组更少,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更短(P<0.05)。结论:间隙感染患者中应用VSD管精细化管理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

  • 标签: VSD管精细化管理 间隙感染 抗生素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口轻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实行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01-2019.01期间所接纳治疗的口腔颌面部建系感染患者100例,将其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以及观察组(50例,采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最终护理效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经过护理后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且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实行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痛感,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口轻颌面部间隙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口轻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实行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01-2019.01 期间所接纳治疗的口腔颌面部建系感染患者 100 例,将其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 50 例,采用常规护理)以及观察组( 50 例,采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最终护理效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结果:观察组在经过护理后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 P<0.05 ) , 且 SAS 评分及 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实行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痛感,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口轻颌面部间隙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在临床治疗重症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中应用VSD的疗效评价。方法对某省三甲等级医院病例资料数据库筛选2015年11月13日一2018年11月13日期间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所有关于重症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随机选取具有疾病临床确诊指标且符合本次研究基本标准的3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选取的研究对象的所有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5例应用VSD治疗方法的患者作为观察组;15例应用传统治疗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术后WBC、CRP水平)以及患者对治疗方法的满意程度。所有研究对象的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对比两组住院天数,应用VSD治疗方法的观察组要比对照组的住院天数短;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WBC、CRP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水平均比对照组的好,治疗后的三组研究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重症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中应用VS治疗方法可以有利于患者感染炎症的迅速控制,改善患者的预后,还可以在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的同时减轻患者治疗的痛苦和所承受的经济压力,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重症颌面部多间隙感染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在临床治疗重症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中应用 VSD 的疗效评价。 方法:对 某 省三甲等级 医院病例资料数据库筛选 2015 年 11 月 13 日 一2018年 11 月 13 日 期间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 所有关于 重症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 的病例资料,其中随机选取具有疾病 临床确诊指标 且符合 本次研究基本标准 的30例患者 作为本次 研究对象。 将所选取的 研究对象的所有 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 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15 例应用 VSD 治疗方法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15 例应用传统治疗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术后 WBC 、 CRP 水平)以及患者对治疗方法的满意程度。 所有研究对象的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果: 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对比两组住院天数,应用 VSD 治疗方法的 观察组要比对照组的住院天数短;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 WBC 、 CRP 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 WBC ( C 反应蛋白)

  • 标签:
  • 简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属外科急重症,重症胰腺炎急性反应期常伴有毛细血管渗漏,加上妊娠妇女本身腹腔容积的改变,可出现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pressure,IAP)升高,随着疾病的发展和液体复苏的进行,最后可发生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compartmentsyndrome,ACS)。ACS是由于腹腔内压力急剧升高并影响腹腔内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

  • 标签: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 腹腔间隙综合征 腹腔内压力 护理 并发 毛细血管渗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对口腔间隙感染患者及其陪伴的管理方案,最大限度地保障口腔间隙感染患者、陪伴及工作人员的健康,减少院内感染,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方法】:根据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诊疗方案及我院发布的相关文件,结合口腔间隙感染患者管理特点实施口腔病房最佳患者管理、陪伴管理方案.。【结果】根据方案在正常收治口腔间隙感染患者,确保了病区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讨论】该方案仅用于我科口腔间隙感染患者新冠肺炎期间的管理,是否适合其他医院口腔间隙感染住院患者的管理仍需通过网络平台推出后行验证。

  • 标签: []新冠肺炎期间 间隙感染患者 住院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021年接收治疗疝气患者73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手术,随机将7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 疝气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及宫旁浸润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重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运用综合护理模式的价值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期间院内的62例重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运用随机分配方式设置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运用常规护理方式开展对照组的护理工作,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运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整体护理有效性明显超过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安全隐患 护理
  • 简介: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常导致截肢,其患病率在4%~10%。相比于下肢动脉病变,上肢动脉阻塞性疾病在临床上不太常见,而其中前臂动脉阻塞则更为少见。2015年7月我院收治1例鱼刺伤致2型糖尿病患者手坏疽的患者,患者被鱼刺刺伤后因处理不及时且治疗不当,出现右手手指坏疽和鱼际间隙感染积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坏疽 糖尿病并发症 创面床准备 负压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医疗水平的发展也有了改善。目的:观察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9月-2021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红肿、发热、疼痛、功能障碍),对比干预前、干预1周后两组面部情况[中文版临床面部评价量表(Facialclinimetricevaluation,FaCE)]以及美容心理状态[美容心理状态自评量表(Cosmeticmentalstateself-scale,CMSS)],统计干预1周内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红肿、发热、疼痛、功能障碍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两组面部活动情况、面部问题感受及FaCE总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象障碍、心理障碍及CMSS总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内,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能促进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面容恢复,减轻患者美容心理压力,预防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颈部多间隙感染伴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 方法,为在临床中如何更好的护理此类患者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升护理服务 。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颈部多间隙感染伴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 。 结果 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后血压、血糖均控制尚可 。 气管切开伤口逐渐愈合。 结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颈部多间隙感染,及时将脓肿切开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是治疗和护理的关键 。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 气管切开 颈部多间隙感染 护理
  • 作者: 杨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2-02
  • 出处:《护理前沿》 2022年第24期
  • 机构: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同济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太原,03003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颌面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出院准备现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护士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合理的出院指导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出院后康复相关知识情况调查表、医院出院准备度量表,对31例颌面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出院准备度各维度条目均分为(7.0±1.6)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预期性支持、个人状态及适应能力; 出院时住院天数及目前状态对日常生活工作的影响程度是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论:颌面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护士应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和需求,通过个性化合理的出院指导提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水平。

  • 标签: 颌面部间隙感染 糖尿病 出院准备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个性化口腔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2023.1期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05例,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干预前后面部情况(FaCE)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焦虑量表(HAMA)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发热、功能障碍、红肿等症状缓解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FaCE、HAMD、HAM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aCE、HAMD、HAMA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可缩短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症状恢复时间,改善面部情况,降低心理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个性化口腔护理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