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链式急救对严重性创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急救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链式急救措施,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急求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设备准备、病情评估、生命体征判断、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分别为(1.96±0.52)、(9.22±1.54)、(2.82±0.57)、(12.66±2.45);观察组患者抢救效果(有效、好转、无效)情况,分别为68.63%、27.45%、3.92%,抢救成功率为96.08%。对照组患者抢救时间(设备准备、病情评估、生命体征判断、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分别为(2.25±0.46)、(17.78±1.56)、(4.78±1.11)、(18.36±4.19b);对照组患者抢救效果(有效、好转、无效)情况,分别为50.98%、23.53%、25.49%,抢救成功率为74.51%。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链式急救措施,缩短了患者急救时间,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率,提升了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度。

  • 标签: 一体化链式急救护理 严重性创伤患者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中应用链式创伤急救模式的效果。方法:于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中选择80例纳入研究,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急救)与观察组(链式创伤急救),两组各40例患者。比较两组急救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急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各项急救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急救成功率均显著更优,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 多发肋骨骨折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创伤急救模式在外伤急诊急救的应用。方法:本医院共收治80名急诊外伤病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无缝创伤急救方式,研究组是将对照基础上配合危机管理,对比两组治疗的反差。结果:在研究组中,从确诊时间、急诊到手术的时间、急诊到病房的时间都较少,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都较低,P<0.05。结论:危机处理与无缝衔接的综合医疗护理模式可以大大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的并发症。

  • 标签: 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 危机管理 外伤急诊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急救管理效果。方法:严重创伤患者取样72例,纳入时间2020年10月至2022年02月,顺序编码法分为观察组(急救管理,n=36)和常规组(常规护理管理,n=36),对比急救质量,观察急救效率变化。结果:管理后,观察组急救质量分值更高,辅助检查、急救、会诊、急诊至手术时间、有效抢救时间均比常规组短,P<0.05。结论: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应用急救管理模式可提升急救质量和急救工作效率。

  • 标签: 严重创伤救治 急救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严重创伤患者中应用链式创伤急救模式对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择取我院急诊科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接收的120例急性严重创伤患者,使用速记数字抽样分组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n=60,开展取链式创伤急救模式)和参照组(n=60,采取常规抢救护模式)。结果: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91.67%>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95.00%>70.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严重创伤患者中应用链式创伤急救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临床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严重创伤 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链式创伤急救模式在急性重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9年2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重创患者纳入本课题,依据患者收治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48例)和研究组(52例),分别予以常规急救链式创伤急救,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急救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病情评估时间、基础检查时间、基本抢救时间、多科会诊时间、转移手术室时间和总有效急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

  • 标签: []急诊科 急性重创 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无缝衔接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性分析本院自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收取的88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的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后者应用无缝衔接急救,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护理效果、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等。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要低于观察组,其数据分析有很大的变化;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花费的费用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结论 针对临床患有严重创伤患者要实施无缝衔接急救,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康复时间,值得大力推广采纳。

  • 标签: 无缝衔接一体化 急救护理 严重创伤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讨围绕外伤急救工作中使用危机管理方法并同时配合无缝隙创伤急救的使用效果展开,力求为外伤急救提供更多参考。方法:研讨对象为2020年8月-2022年2月前来本院救治的患者,均为外伤,共计78例,根据救治顺序将其分为参照组(39例)和分析组(39例)。参照组的外伤患者仍使用以往救护模式,分析组则在危机管理中贯穿使用无缝隙创伤救护方案,就相关救护指标做评比。结果:经统计,分析组外伤患者的病情确认所需时间和手术开始时间及病房到达时间均明显更短于参照组,急救成功率则较参照组更优,经统计学验证P

  • 标签: 危机管理 无缝隙一体化 急救护理 外伤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缝衔接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本院 2019 年 3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180 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 9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实验组则采取无缝衔接急救干预,对两组疗效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急诊抢救、辅助检查和多科会诊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抢救成功率也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给予无缝衔接急救干预,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疾病风险。

  • 标签: 无缝衔接一体化 急救护理模式 严重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休克指数评估的创伤急救模式在急诊外科中的应用。方法:本医院共收治80名急诊严重创伤病人,分成两组,分别常规急诊护理和基于休克指数评估的创伤急救模式,分析对比数据。结果:在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时间、分诊时间、接诊到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前者更短;对比研究组和比照租的抢救成功率,前者更高,比较术前死亡率和术后死亡率,前者更低,P<0.05。结论:基于休克指数评估的创伤急救模式,对于急诊外科患者,能加速其救治进度。

  • 标签: 休克指数评估 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 急诊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缝衔接急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7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急救,观察组无缝衔接急救。比较两组预后结局差异,并比较两组存活患者满意度差异。结果:①观察组急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存活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衔接急救的应用,可以缩短急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 标签: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 急诊救治 严重创伤
  • 简介:【摘要】对于严重创伤病人来说,大都存在病症严重的情况,机体存在不同程度创伤。如果没有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则可能使得患者出现残疾、死亡现象,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制定完善的急救干预方案,提出无缝衔接急救干预理念,可以达到良好救治效果,缩短抢救时间。本文对无缝衔接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病人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具体内容如下。

  • 标签: 无缝衔接一体化 急救护理模式 严重创伤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伤急诊急救中应用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创伤急救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4月在我院进行外伤急诊急救患者90例,运用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创伤急救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各项指标、护理满意度、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急诊各项指标优于对比组,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比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外伤急诊急救中应用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创伤急救模式的效果显著,可以优化急诊各项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危机管理 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 外伤急诊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链式创伤急救模式在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现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接诊的90例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纳入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急诊标准护理,实验组则给予链式创伤急救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急救时间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来讲,接诊时可采取链式创伤急救模式,其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急性严重性创伤 抢救时间 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采取无缝衔接急救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1月急诊收治的80例外伤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急诊救治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无缝隙创伤急救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有效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以及急诊至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采取无缝衔接急救模式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和辅助检查时间,让患者在短时间内接受救治,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急诊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急救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就诊的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实验组采取急救方式,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数据对比显示(P﹤0.05),说明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救模式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效果比较显著,可明显较少并发症出现,具备推广和使用价值。

  • 标签: 老年急性脑梗死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救干预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急救,观察组行急救,比较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运动功能评分,护理后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评分,护理后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急救方式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效果理想,具有使用价值。

  • 标签: 一体化急救护理 老年 急性脑梗死 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导致各类人为或非人为严重创伤事故时常发生。针对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创伤原因,临床救治及护理相较于其他疾病治疗护理难度更高,加之严重性创伤患者自身情况较为复杂,很容易存在些隐秘损伤导致漏诊,以此使得在抢救护效果大大降低,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直接因失血性休克、心脏压塞等严重后果死亡。基于上述背景,创伤患者,尤其是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措施应该谨慎选取,要合理高效,以此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全流程急救模式属于当前急诊急救工作开展期间所引入的种新型急救模式,其是集现场抢救、入院急救院内专科治疗、术后康复等系列抢救措施于的全面、细致护理措施,可保障环环相扣,确保急救效率的提升,为患者抢救争取更多时间,使得急救成功率提高,深受认可。特此,本文就针对该种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展开对比分析,并做如下报告。

  • 标签: 全流程一体化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救治的应用。方法:将时间锁定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间,选取本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0例进行调查。按照住院病床单双号的方式将50例研究患者分为两个独立小组。参比组患者使用常规急救,实验组患者使用急救。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和救治成功率。结果:在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中毒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参比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高于参比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急救能够缩短患者中毒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研究推广。

  • 标签: 一体化急救护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 中毒症状消失时间 救治成功率
  • 作者: 付春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22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研究急救对急诊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6例急诊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3)和研究组(n=33),常规组采用常规急救,研究组采用急救。对两组患者院前抢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护理质量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院前抢救时间为(14.40±8.70)min、急诊抢救时间为(18.15±8.96)min,常规组患者院前抢救时间为(27.90±8.80)min、急诊抢救时间为(25.40±10.05)min,研究组患者院前抢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要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服务态度评分为(92.50±7.40)、应变能力评分为(91.49±6.70)、急救操作评分为(91.20±7.10)、转运交接评分为(91.85±6.23),均要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急诊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急救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缩短患者院前抢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一体化急救护理;急诊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