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护士在执行“查七对”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抽取4家不同级别医院的432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执行操作前检查的护士有412名(95.4%)、操作中检查的有420名(97.2%)和操作后检查的有366名(84.7%);“七对”中发生漏查的共238次。结论规范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是落实“查七对”的重要保障,系统、反复的培训有助于培养护士的查对习惯。

  • 标签: 三查七对 查对制度 护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创伤性骨折患者采取不同时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我院所接收的 94例创伤性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心理组,各组患者分别为 47例。常规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心理组采取不同时期的护理模式,观察并对比常规组和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依从性。结果: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 45例( 95.74%)明显高于常规组 34例( 72.34%),心理组的护理依从性 46例( 97.87%)明显高于常规组 38例( 80.75%), 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采取不同时期的心理护理指导,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

  • 标签: 创伤骨折患者 不同时间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手术患者不同时机留置导尿管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于麻醉前留置导尿管,观察组患者于麻醉后15min留置导尿管,对比两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及插管前后的收缩压、心率。结果:插管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心率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O.05),插管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心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膀胱刺激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后15min对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可提高其一次插管成功率,还能降低其手术应激反应和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手术 不同时机 留置导尿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与射频消融术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科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与射频消融术病人(n=58)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29人,前者采取综合护理,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关于住院时间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11.25±2.16)d,和对照组数据(18.27±3.65)d相比更短(P<0.05)。关于氧分压、LVEF和最大心率: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与射频消融术后用综合护理,效果显著,住院时间也更短。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住院时间 冠状动脉搭桥术 LVEF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行盆底康复护理的最佳时间。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80例产妇平均分为组:A组于产后6周开始盆底康复、B组于产后8周开始盆底康复、C组于产后12周进行盆底康复。比较组产妇盆底肌康复的效果。结果:结束康复护理后,A组产妇盆底肌压力分级高于B、C两组;A组产妇的盆底肌恢复指标好于B、C两组。各项数据比较结果均得到P

  • 标签: 盆底康复 时机 护理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与心理护理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3月,抽取医院该阶段收治的4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血液透析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初次确诊并确定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早期组(20例),已经接受血液透析治疗1~3个月患者为中期组(10例),已经接受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患者为晚期组(10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结合患者评估结果制定并实施心理护理后,获取组患者的评估结果并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前,早期组HAMA评分、HAMD评分与晚期组比较无差异(P>0.05);早期组、晚期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高于中期组(P0.05);早期组、中期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晚期组(P

  • 标签: 血液透析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肾移植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遵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遵医行为调查表,对肾移植术后门诊随访及参加肾友会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术后不同时间进行分组。结果肾移植患者术后不同时间遵医行为存在差异。结论建立长期的督促机制,以提高肾移植患者的遵医行为。

  • 标签: 肾移植 遵医行为 对策
  • 简介:30多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一直位居女性肿瘤首位,并在全球范围内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年增长速度达3%~4%,高于全球的增长速度。乳腺癌患者在诊断、治疗和康复期面对着各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应激,而患者对这些心理应激的应对方式将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随着乳腺癌生存期逐渐延长,心理和行为应对问题日趋被关注。笔者对乳腺癌患者在不同时期应对方式进行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心理学 应对方式
  • 简介:目的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它可造成截瘫或四肢瘫,给病人造成巨大的痛苦,往往导致病人心理上的失衡.针对SCI病人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及时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做好心理护理,以增加病人治疗康复的信心,坚定生存和生活的意识,使病人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 标签: 脊髓损伤/护理 心理护理
  • 简介:我院每年有300名左右不同学历护生分别在不同时期进入临床实习,每个月有30多名的护生进入妇科病房实习。对护理临床实习早期(1月~3月)、中期(4月~9月)、后期(10月~12月)的护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加强护生职业教育,使护生在实习期间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专业观和职业责任感,不仅可以使护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还可以提高护生的素质。近几年妇科病房对护生的临床实习实行了人性化的管理,把职业教育渗入其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职业教育 妇科病房 高护生 临床实习 职业责任感 实习早期
  • 简介:临床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共有病理过程,其积极意义是机体致病因子的防御反应,增加机体抵抗力,又可作为疾病的诊断指标,但又有其消极一面,如导致消耗过度和重要器官损害。因此,临床对高热病人除进行病因治疗外,常采用药物方法进行对症治疗。对于降温效果的观测,教科书要求反馈降温后30min的体温,也就是以降温后30min为观察降温效果的时间。

  • 标签: 药物降温 高热病人 体温 同时间 机体抵抗力 降温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不同时段患侧上肢功能的康复情况.[方法]2012年2月-2012年11月对我院167例确诊为乳腺癌并行改良根治术的病人进行调查,在术后0.5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对病人患侧上肢进行测量.[结果]患肢前屈和后伸在术后不同时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康复效果越来越好.[结论]术后0.5个月-1个月是患侧上肢功能康复的关键时期,此期医护人员应给予全面指导,以促进病人康复.

  • 标签: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患侧上肢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  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也越来越高,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痛苦,而且也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对自身预后产生不良影响。不同年龄的患者或处于疾病不同时期的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也不同,出现的心理问题也不同。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越来越被医护人员及社会重视,因此,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对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对团体心理干预在不同时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更好地指导医护开展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团体心理干预 不同时期 乳腺癌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时长俯卧位通气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抽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本院老年重症科俯卧位通气治疗的82例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以电脑任意编号法划入A组与B组(n=41)。为两组患者实施差异性的时长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俯卧位通气治疗结束时A组与B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潮气量及氧分压指标对比均无显著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治疗期间分别发生2例、4例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时长俯卧位通气治疗,不会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造成不良反应,可以适当延长时长,减轻护理工作压力。

  • 标签: 时长 俯卧位通气 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发展不同时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月疫情发展期间18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析疫情发展初期、高峰期、稳定控制期患者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疫情初始阶段和稳定控制期间,在采取针对性护理后,患者正确认识了疫情防控有关知识,并对疫情采取积极态度应对。疫情高峰阶段,针对性护理实施后SAS评分比实施前低(P

  • 标签: 心理状态 血液透析 新冠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不同时期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结局。方法:选取AIS患者病情允许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于发病6∽9天内,平均(7±0.95)天,实施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对照组于发病11∽14天内,平均(12±0.95)天,实施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两组时限均15天。结果:对照组吞咽功能障碍治疗前评分为(7.99±0.71)分,治疗后为(5.88±0.37)分;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治疗前评分为(8.02±0.62)分,治疗后为( 2.6±0.15)分。两组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 (P<0.01),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均有改善,但发病6∽9天内实施吞咽功能障碍护理较发病11∽14天内实施吞咽功能障碍护理效果更显著,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AIS患者尽早开展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吞咽功能障碍  不同时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明晰高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段的血脂变化情况及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方法:以近期在本院生产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差异将其平均划分为AB两组,A组中包括30例适龄产妇,B组中包括30例高龄产妇,对比两组产妇不同时间段的血脂水平、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血脂指标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结果:产后24小时,AB两组产妇的各项血脂水平均无明显差异,产后72小时,B组产妇的血脂水平明显高于A组;B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血清甘油酯、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固醇与高龄产妇妊娠并发症相关。结论:高龄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发生风险高于适龄产妇,检测其血脂水平能够有效预测妊娠并发症。

  • 标签: 高龄产妇 血脂水平 妊娠并发症
  • 简介:[目的]调查高等专科学校护生就读护理专业的志愿选择、专业思想动态和职业定向,为高等专科学校护生专业理念培养提供指导。[方法]对护生入校时、第2学年、实习前,以及文科、理科护生护理专业思想进行动态分析,探究高等专科学校护生专业理念。[结果]经过1年的专业理念培养,护生本人志愿提高,家长意见降低,容易就业没有明显变化,综合建议(亲朋意见、读了再说、随大流等)降低,调查结果表明专业理念整体有明显进步。理科生大于文科生,职业定向趋于理智。[结论]专业理念培养能促使护生明确职业定位、职业性质、职业权益,潜心职业知识与技能学习。

  • 标签: 专科护生 专业理念 职业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