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2013安徽省滁州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对滁州地区3所医院所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2012版标准判断结果;采用WHONET5.6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收集临床分离菌292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63株,占26.1%;革兰阴性菌2164株,占73.9%。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33.2%和85.9%。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中未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56.9%、31.3%和22.8%。肠杆菌科细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低于30%。不动杆菌属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8.1%和50.2%。结论细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对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耐药性 多重耐药 泛耐药
  • 简介:目的了解肠球菌属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55株临床分离的肠球菌,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做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K-B纸片法筛检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株,数据统计分析用WHONET5.5软件。结果共检出465株屎肠球菌和347株粪肠球菌,主要分离自尿液、引流液和伤口分泌物。屎肠球菌总体耐药率较高,其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青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71.4%,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对这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37.2%);粪肠球菌对四环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的耐药率(分别为76.4%和72.6%)明显高于屎肠球菌对这两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59.4%和5.6%);两种细菌对红霉素均显示较高的耐药率(≥76.9%),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率较低(均≤2.2%)。812株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中共筛检出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株537株,占66.1%(537/812)。结论肠球菌属感染以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为主;屎肠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已检出多株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大部分肠球菌为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株;临床治疗应根据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治疗药物。

  • 标签: 屎肠球菌 粪肠球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湖北省成人患者血培养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对湖北省细菌耐药性监测网20121—12月所有成人患者血液标本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按统一方案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成人患者血培养共分离病原菌3833株,其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5.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4.0%)、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11.8%)、克雷伯菌属(8.1%)和肠球菌属(5.4%)。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67.1%和85.9%。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率高(〉80.0%),克雷伯菌属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率高(〉80.0%)。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在0-25.0%。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41.8%和55.7%。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不敏感株。MRSA对氯霉素耐药率低(〈30.0%),MRCNS对利福平耐药率低(〈15.0%),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50.0%),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低。屎肠球菌耐万古霉素的检出率为3.4%。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敏感、中介和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57.6%、28.8%和13.6%。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有少量菌株为广泛耐药菌株(除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外对所有常用抗菌药物均耐药)。结论大肠埃希菌和金葡菌是成人血培养最常见的病原菌,其对不同种类抗菌药物耐药性不同,临床医师应该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昆明市延安医院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检出率变迁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和控制该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WHONET5.6药敏统计软件统计分析2001—2012逐年大肠埃希菌ESBL的检出率,分析其变迁情况,并就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2001—2012共分离到非重复大肠埃希菌3177株,其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1906株,总阳性率为60.0%(1906/3177)。期间2001ESBL阳性检出率最低,为36.9%(59/160),以后逐年上升,以2003—2004上升最为明显,从48.4%(75/155)上升至63.2%(74/117),2008产ESBL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为72.9%(175/240),从2004—2012ESBL检出率呈现出波动状态,波动在54.2%~72.9%,2008—2012表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在常用抗菌药物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分别为95.5%和95.1%;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呋喃妥因、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也有较高的敏感率,分别为91.9%、85.7%、74.1%、85.7%、72.6%、76.3%和61.4%;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27.8%和30.3%。结论大肠埃希菌中ESBL检出率在经历了一个快速上升期后,目前似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波动期,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仍是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抗菌活性最强的抗菌药物。该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及头孢他啶等也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氟喹诺酮类敏感性偏低,产ESBL大肠埃希菌感染时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 简介: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与上海《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社共同主办的2015度《感染性疾病诊治新理论、新进展》学习班将于20154月15—19日在浙江新昌举行,学习班将全部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的临床微生物学、药理学和抗感染治疗专家授课。完成课程并经考核合格者将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分。

  • 标签: 医学教育 考核合格者 感染性疾病 Ⅰ类学分 治疗专家 临床微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