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评述了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最新应用及研究状况 , 介绍了纳米生物材料所具有的特殊性能 , 以及纳米材料在国内外的应用实例和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情况 , 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纳米材料 生物医学 应用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临床医学水平逐渐提高,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医疗技术,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的疾病防治。本文主要针对临床医学在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

  • 标签: 现代医学 临床医学 发展
  • 简介:影像组学指从医学影像中提取、分析大量高级定量影像特征,从而对疾病进行诊疗。这一概念诞生不足5年,但已成为全球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热点,涉及多类肿瘤的筛查、诊断、治疗和评估,并取得了相当乐观的结果。今后影像组学会基于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获取标准、稳定的特征并完成验证,从循证医学角度应用于肿瘤的精准医疗。该研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影像组学的过去、现在未来。

  • 标签: 影像组学 肿瘤学 超声
  • 简介: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发病率逐年上升。双能CT超声是诊断痛风及治疗后随访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双能CT诊断痛风准确率高,可准确评估痛风患者尿酸结晶的分布。超声检查价格低廉、无创、简便、可重复性好,在诊断痛风方面有独特优势。本文主要对双能CT和超声在痛风的诊断和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痛风 诊断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用随机法选择我院在 2019 年 10 月~ 2020 年 10 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诊断模式下的 诊断结果。结果: 对比两种诊断模式下的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短阵室上速、早搏二/三联的检出率,观察组显著 高于常规组,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肺部混合性感染的病原CT表现特征。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肺部混合感染34例的临床及CT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感染病原体及对应的CT特点。结果:肺部混合性感染的CT表现多种多样,基本表现为肺内实质和间质同时受累,呈小点状、小片状、结节状、磨玻璃、小空洞阴影多种混合存在;不按肺叶和支气管纹理的散在分布。病变兼有单纯病毒、细菌或真菌同时感染的特点。其中细菌+真菌9例,结核+支原体2例,巨细胞病毒+细菌感染6例,结核+真菌10例,结核+细菌+真菌5例,卡氏肺囊虫+细菌2例。结论:肺部混合性感染的病原分布广,老年患者、结核、肿瘤或ICU患者等容易发生混合感染,CT表现为肺实质及间质同时受累,影像表现混杂,无明显特异性。CT的价值在于明确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 标签: 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本设计为一种用于肝病治疗仪的灯罩,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包括聚光罩和遮光罩,肝病治疗仪的治疗灯可拆卸 套设于聚光罩内,聚光罩可拆卸套设于遮光罩内;遮光罩的中上部呈可伸缩的波纹状,遮光罩下部的外侧设有相对称的第一调节 环扣和第二调节环扣,上部设有相对称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还包括第一约束带和第二约束带,所述第一约束带和第二约束带 的一端均遮光罩下部的内侧连接,另一端分别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而分别第一调节环扣和第二调节环扣连接。该灯罩结 构简单,不仅可以有效聚集照射的光束,提高照射治疗的效果和效率,而且可起到防寒和遮挡外人视线的作用,有效提升了患者 进行照射治疗的舒适感。

  • 标签: 肝病治疗仪,灯罩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老龄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DSA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不仅费用高,而且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研究表明,约66%行DSA的患者其目的仅在于冠心病的诊断,而不需要支架置入等进一步的处理。多层螺旋CT的应用,特别是64层螺旋CT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而且明显缩短了数据采集时间,使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范围明显扩大。本文以DSA为标准,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肺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笔者在整理“肺大肠相表里”古籍文献和现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中医名词“肺”、“大肠”现代医学名词“肺”、“大肠”具有同源性。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从经络穴位刺激引起脑功能区变化、中医“脏病及腑,腑病及脏”理论、经络穴位刺激引起相应脏器功能改变等角度人手,分析影像医学参与“肺大肠相表里”研究的可行性。

  • 标签: 肺与大肠表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比剂剂量优化成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头颈部CTA随机分为A、B2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剂量(65~90m1)优化剂量(46~50m1)行16层螺旋CT动脉血管成像,利用原始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从而对cT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A、B2组全程血管内浓度曲线波动甚微、形态基本一致,主观判断无明显差异,优化方案组能有效消除头臂静脉高密度伪影干扰,显著提高颈部动脉起始段及颅内动脉的显示能力,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远侧段图像质量,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颅内静脉显影淡、动脉显示质量高,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16层螺旋CTA对比剂剂量优化方案,能够明显减少上腔静脉、颅内静脉伪影,提高图像质量,完全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 标签: 头颈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造影剂 诊断显像
  • 简介: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直肠癌患者病理预后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49例未行新辅助治疗而直接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神经及脉管是否受侵及是否存在癌结节;免疫组化包括Ki-67、p53及p21的表达情况。测量49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病灶ADC值(b=800s/mm2)。对不同组别[包括不同分化程度、T1~2对T3~4,N0对N+、环周切缘(-)对(+)、神经侵犯(-)对(+)、脉管癌栓(-)对(+)及癌结节(-)对(+)]之间的ADC值进行比较;同时对不同p53及p21表达组之间的ADC值进行比较,计算Ki-67标记指数(LI)ADC值的相关系数。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两名医师对ADC值测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0.775)。本研究中,T1~2组ADC值显著高于T3~4组(P=0.001);N0组ADC值显著高于N+组(P=0.017)。ADC值Ki-67LI呈负相关(r=-0.318)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ADC值在其他组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ADC值与其病理预后因子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生物学特性,有望作为直肠癌非创伤性影像生物标记。

  • 标签: 直肠癌 弥散加权成像 影像标记
  • 简介:目的评估超声造影增强CT对肾癌囊性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7月-2017年4月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的102例经病理证实为囊性肾癌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应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102例肾癌囊性变均经外科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包括92例透明细胞癌、6例嫌色细胞癌和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02例肾占位性病变彩超检查的血流显示率为82.35%(84/102),超声造影血供显示率为98.04%(100/102),增强CT血供显示率为95.10%(97/102).超声造影误诊4例为复杂囊肿,诊断准确率为96.08%(98/102).增强CT误诊8例为复杂囊肿,3例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未发现病灶,诊断准确率为87.25%(89/102).超声造影Bosniak分级:Ⅱ级2例,ⅡF级2例,Ⅲ级18例,Ⅳ级80例;增强CTBosniak分级:Ⅱ级3例,ⅡF级5例,Ⅲ级17例,Ⅳ级75例.Fisher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超声造影增强C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0).结论:超声造影增强CT均可使用Bosniak分级诊断肾癌囊性变,超声造影诊断效果不亚于增强CT,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

  • 标签: 超声造影 增强CT 囊性肾癌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外科2007年6月—2013年3月手术切除明确肺癌并具有CT薄层和三维重建的≤20mm微小结节的161例患者,观察影像学特征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从影像学角度探索具有侵袭性特征的病理类型的预测临界值。方法特定专家组根据既定的读片顺序分析影像结果,并与病理诊断对照,应用SPSS软件进行χ2、Pearson相关分析,ROC预测临界值。结果高危组低危组影像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结节最大径、密度(磨玻璃密度影中实性病变所占比例)、血供、分叶、毛刺和胸膜凹陷征,其中以结节密度、结节最大径病理亚型相关性最高。ROC分析显示,结节最大径的临界值为13.50mm,结节密度的临界值为37.5%,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17和0.841。结论最大径和密度可能是判断微小肺癌侵袭性病理类型的预测值。

  • 标签: 肺微小结节 非小细胞肺癌 影像学特征
  • 简介:目的:对超声术中监控高强度聚焦超声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意义进行研究.方法:高强度聚焦超声射频治疗子宫肌瘤27例,其中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6例,射频治疗21例,术中均用超声诊断仪进行监控.结果:27例病人术中出现明显声像图改变,通过随访26例病人治疗有效,1例病人术后3d又出现血流信号.结论:超声能准确确定肌瘤的位置、大小和数目,并确定治疗区域.肌瘤回声增强,边界清晰并体积缩小可作为术中监控治疗有效的标准.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射频消融 子宫肌瘤 超声监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影像检查诊断中人文精神的运用价值,为后续相关工作优化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针对以往有关 于医学影像检查和诊断的资料文献进行汇总分析,在准确掌握医学影像检查诊断工作要求和新时代新特点的基础上,明确运用 人文精神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分析人文精神的运用要点和具体措施。结果:在医学影像检查诊断中运用人文精神的重要价值 较为突出,有助于明显优化医学影像检查诊断效果,在规避以往常见问题上同样也具备积极作用。结论:未来医学影像检查 诊断中运用人文精神极为必要,应该作为未来优化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 标签: 医学影像检查 诊断 人文精神
  • 简介:【摘要】公共卫生管理是一项多组织、多机构共同参与的,协调卫生安全事件的事业,而公共安全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全方位地参与,也需要协调社会各方面的人力物力。针对我国卫生管理事业中面临的问题,我们急需解决的就是我国 卫生管理事业相关人才的教育问题,同时民众的卫生安全知识水平也需要通过卫生管理人才的教育及宣传来得到提高。公共卫生 安全事件传播需要及时、快速,而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无疑是满足这一要求最无可替代的途径。因此,公共卫生管理事 业需要在人力上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建立快速、便捷的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同时也需要全面提高民众的卫生安全水 平,只有这三者相互协调、相互影响才能得到更好发展

  • 标签: 公共卫生管理 科学发展 教育 信息化
  • 简介:目的:探讨二维超声造影在判断输卵管通畅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诊断不孕症患者进行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并与碘剂X线造影对照,评价输卵管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50例不孕患者100条输卵管中,超声造影显示输卵管通畅72条、阻塞22条、通而不畅6条;碘剂X线造影显示输卵管通畅74条、阻塞20条、通而不畅6条。以X线造影为对照,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97.3%,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术可对输卵管通畅性作出客观评价,操作简便、安全、实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孕症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部CT在不同分期胰腺炎诊断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胰腺炎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腹部CT检查,参照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组织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检查结果进行CT检查结果的分析。结果:本组78例慢性胰腺炎中1期患者检出率综合检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2、3期检出率综合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部CT在2~3期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鉴别阳性符合率较高,诊疗中需要结合病患实际情况选择性开展。

  • 标签: 胰腺炎 腹部CT 鉴别 分期
  • 简介: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梗死诊断评估方面的作用.方法:本组共18例,均接受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内的颅脑磁共振检查.结果:脑梗死随着病变时间的增加,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在急性期病变局部的ADC减低,在DWI中显示为高信号,在ADC图像上显示为低信号,稳定期病变局部的ADC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附近,慢性期病变局部的ADC增加,在DWI呈低信号,在ADC图像上呈高信号.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比较准确、可靠地诊断早期脑梗死并反映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基础.

  • 标签: 诊断 早期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 局部 病变
  • 简介:摘要: PI3K/AKT 信号传导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之一, AKT 作为下游信息分子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迁移、黏附、肿瘤血管生成等过程,并在胃癌、肝癌等多种常见肿瘤中有高表达。本文就 AKT 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AKT 消化道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