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超声影像学诊断分析痛经患者的不同声像特点,探讨超声与痛经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痛经患者150例,辨证分型为。肾气亏损型、气血虚弱型、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蕴结型,均行超声检查,分析痛经的中医证型与超声诊断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痛经在中医证型中以实证多,虚证少。不同中医证型在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影像学类型上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中以子宫内膜异位和子宫肌瘤占多数。结论:超声诊断能够为中医痛经的辨证施治提供影像学依据,有助于中医临床进行辨证分型。

  • 标签: 痛经 辨证分型 超声检查
  • 简介:患者女性,61岁,因腰椎间盘突出入住本院骨科病房。常规妇科超声检查发现右中下腹以巨大囊性为主的囊实混合性占位病变,上界位于脐上30mm,大小约145mm×74mm×120mm,形态欠规则,部分边界欠清,内见不规则的中高回声(45mm×46mm×49mm)(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示中高回声内见条状血流信号,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0.61。子宫大小为36mm×24mm×38mm,子宫内膜厚3mm,肌层回声均匀。右侧卵巢显示不清,左侧卵巢大小为18mm×12mm。子宫直肠窝未见游离无回声区。超声诊断:右中下腹囊实混合性占位病变:考虑卵巢来源,恶性肿瘤不能排除。腹盆腔增强CT见右中下腹部巨大囊实性占位影,大小为86mm×103mm,增强后实性成分可见明显强化,提示右中下腹囊实性占位:首先考虑胚胎源性肿瘤,具有恶性倾向;相关血清肿瘤标记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CA199、CA125、CA153及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specificgrowthfactor,TSGF)等均在正常范围。手术中见右中下腹一巨大囊实性肿块,最大径约150mm,与回盲部、小肠、大网膜多处致密粘连,肿瘤底部位于右侧附件下方,肝脏无转移灶,无腹腔积液,行肿块切除术。考虑肿瘤为胚胎来源,送冷冻检查,报告为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以甲状腺肿为主。组织病理学报告:巨检(右附件)灰红结节1个,大小为105mm×95mm×50mm,切面呈囊实性,内含灰红色清亮液体。诊断:右附件卵巢甲状腺肿(图2)。

  • 标签: 卵巢甲状腺肿 超声表现 成熟性囊性畸胎瘤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Doppler
  • 简介:目的:分析软骨肉瘤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声像图,探讨软骨肉瘤的特征性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19例软骨肉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并结合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分级综合分析。结果:19例软骨肉瘤,17例(89.5%)位于肌层深面,紧贴骨皮质表面;2例(10.5%)位于乳腺。肿块最长径≥5cm者18例(94.7%),弱回声15例(78.9%),边界清晰12例(63.2%),形态不规则15例(78.9%),内部回声不均匀19例(100%),伴发骨质破坏17例(89.5%),钙化形成17例(89.5%)。CDFI血流评级0级和Ⅰ级血流12例(63.2%)。低级别软骨肉瘤9例(47.4%)、高级别软骨肉瘤10例(52.6%)。两组CDFI血流评级及钙化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级别组0级血流及斑片状钙化更多(P<0.05),但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有无钙化、骨质破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骨肉瘤多表现为肌层深面、紧贴骨皮质生长的弱回声团块,肿块最长径多≥5cm,边界多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多伴发骨质破坏、钙化形成,肿块内血供较少。低级别与高级别软骨肉瘤的超声差异主要是低级别中血供更少,钙化多为斑片状。

  • 标签: 软骨肉瘤 软组织肿块 骨质破坏 钙化形成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 简介: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肝脏占位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其病理类型十分复杂,且治疗方法和预后显著不同,因此其鉴别诊断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第二代造影剂和低机械指数实时扫描技术的应用,超声造影作为一项非侵入性技术,利用超声造影剂使肝内血管、肝组织及肝内病灶显影,从而实时评价肝脏血管灌注的整个时期,并根据不同的特征性表现,显著提高了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本文就肝脏各种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脏占位性病变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乳汁潴留性乳腺囊肿的超声表现,评价超声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共28个乳汁潴留性乳腺囊肿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特征相对照。结果:22例,病变均为单侧,单发19例,多发3例,处于哺乳期12例,哺乳后10例,根据二维声像图特征分为四种类型:Ⅰ型,囊内低弱回声型;Ⅱ型,脂液分层型;Ⅲ型,囊内混合回声型;Ⅳ型,类实型。结论:超声检查对乳汁潴留性乳腺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很大价值,超声引导下针吸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 标签: 乳腺 乳汁潴留性囊肿 超声诊断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52岁,绝经3年,因间断性阴道出血一年多来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检查。超声检查所见:子宫内膜厚约20mm,明显增厚,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周边及内部见短条状血流信号;盆腔内未见游离无回声区。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血供丰富(图1),建议进一步检查。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进行宫腔镜检查,探查所见:宫颈管未见异常,宫腔前壁见菜花样赘生物,长径2cm,其余未见异常。刮出组织糟脆。病理诊断:子宫内膜腺癌Ⅱ级。

  • 标签: 超声表现 不均匀 子宫内膜癌
  • 简介:女,42岁.近4月来月经量显著增多,本次因月经淋漓不尽10余天来院就诊.G5P2L3A3,末次产于19年前,女扎12年,有双胎分娩史.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未见明显异常,阴道内有陈旧性血块;宫颈光滑,颈管肥大,质软;宫体饱满,如40+天妊娠大小,并略前屈;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

  • 标签: 子宫黏膜下肌瘤 超声诊断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舌下神经鞘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舌下神经鞘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颈部舌下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与其他神经来源的颈部神经鞘瘤一样,表现为肿瘤包膜完整,内部呈低回声且分布均匀,边界清晰,部分可在肿瘤长轴端看见梭形高回声,肿瘤内血流不明显或仅有稀疏血流。3例患者肿瘤均位于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以上,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分别位于肿瘤内外侧,肿瘤紧贴颌下腺,位于颌下腺的外侧或下方,在二腹肌上方。结论了解舌下神经鞘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与周围的解剖关系,可提高超声对舌下神经鞘瘤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舌下神经鞘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表现
  • 简介:涎腺导管癌(salivaryductcarcinoma,SDC)是一种较少见、具有侵袭性、发生于唾液腺的高度恶性肿瘤,由Kleinsasser等[1]于1968年首先报道,其组织学表现与乳腺导管癌类似。国内有文献报道SDC发生于腮腺、颌下腺及腭腺的比例为4.5∶2.5∶1[2]。本文报道1例经超声检查的颌下腺导管癌。

  • 标签: 颌下腺导管癌 超声 手术
  • 简介:患者女性,68岁,因无意中发现右乳肿块4d入院。查体示双乳对称,无乳头内陷及歪斜,挤压无溢液,右乳外侧可扪及约2cm×1.5cm质硬肿块,边界欠清,活动一般,无压痛,双侧腋下及锁骨上未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灰阶超声显示左侧乳腺大小为20.9mm×14.5mm椭圆形团块,水平位生长,边缘见小分叶,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见钙化灶,后方伴回声增强(图1)。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团块内部稀少点状、条状血流,血管较纤细(图2)。声弹性成像显示团块内部大部分为代表低应变的红色,弹性评分4分(图3)。团块周围乳腺组织无明显结构扭曲,无导管扩张、无水肿,Cooper韧带无改变。超声提示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BI-RADS)4C类。行右乳肿块扩大切除术治疗,术中显示病灶呈灰红色。术后石蜡病理示肿瘤细胞梭形、短梭形,不规则散在花边样成骨现象,病理诊断乳腺骨肉瘤(图4)。术后行全身骨扫描,未发现骨骼系统的骨肉瘤征象。

  • 标签: 乳腺原发性骨肉瘤 超声表现 肿块扩大切除术 BI-RADS 声弹性成像 超声显示
  • 简介: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超声造影的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ICC患者的临床、常规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动态资料。结果32例ICC患者共34个病灶。超声造影在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均表现为“快进快出”增强方式;空间上的分布特点有3种类型:20个(58.8%,20/34)周边环状高增强向内充填型,5个(14.7%,5/34)整体均匀增强型,9个(26.5%,9/34)周边环状高增强不向内充填型。结论ICC在超声造影上具有特定的增强方式,超声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

  • 标签: 肝内胆管细胞癌 超声造影 肝脏
  • 简介:卵巢肝样癌是一种罕见的原发于卵巢的恶性肿瘤,其病理学特征与肝细胞癌类似,通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卵巢占位并伴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升高。到目前为止,仅有20例报道[1]。本文报道1例经超声检查的卵巢肝样癌且不伴血清AFP升高者。

  • 标签: 肝样癌 卵巢 甲胎蛋白 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并总结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ow-gradeappendicealmucinousneoplasm,LAMN)的超声及CT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2例LAMN的超声及CT图像,归纳其特征,包括肿瘤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结构、血供情况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结果:12例LAMN的超声表现可分3型:盲管状型2例(16.7%),囊性为主包块型7例(58.3%)及实性为主包块型3例(25%);CT表现则分为2型:囊性包块型9例(75%)及不规则包块型3例(25%)。结论:LAMN的超声和CT图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加强其超声及CT图像特点的认识,对减少误诊、漏诊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 超声表现 CT表现 诊断
  • 简介:1资料患者,女性,22岁,因下腹部隆起7年余,近5个月腹胀加剧来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无消瘦,无贫血貌,腹部高度膨隆,触及一巨大包块,上至剑突下,两侧至腋中线,张力大,稍有触痛。腹部及妇科超声检查:全腹见巨大囊性团块,上至剑突下,下至盆腔,内充满密集点状回声,其下方囊壁见32mm×24mm低回声团突向囊腔内,形态欠规则(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低回声团内,血流稍丰富,阻力指数为0.44。子宫大小及形态正常,肌层回声均匀,内膜厚10mm,右卵巢显示不清,左卵巢大小为32mm×20mm×17mm。子宫直肠窝可见液性暗区,范围约40mm×15mm。超声提示:①腹腔巨大囊性为主的混合性占位病变,考虑卵巢来源,恶性肿瘤待排;②盆腔积液。平扫CT提示盆腹腔巨大囊实性肿块(图2~3),盆腔积液。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125,CA125)为38.58(正常值为0~35),甲胎蛋白、CA19-9及CA15-3均在正常范围内。手术中见盆腹腔一巨大囊肿,内含黄色混浊液体,提起囊肿,见囊肿来源为右侧卵巢,囊壁可及一50mm×40mm的质硬肿块。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卵巢黏液性囊腺瘤,部分为交界性,局部癌变(黏液性囊腺癌)。

  • 标签: 卵巢黏液性囊腺瘤 伴局部癌变 超声表现
  • 简介:目的分析门静脉积气的超声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声对6例门静脉积气患者进行研究其在灰阶超声、脉冲多普勒超声上的表现,并分析6例患者的原发疾病及预后。结果灰阶超声上,6例患者皆在门静脉管腔内显示气体强回声,肝实质内可出现多发不规则强回声斑点;脉冲多普勒超声显示4例患者出现特征性的毛刺状尖顶双相回声。3例死亡患者中,2例为肠道缺血坏死患者。结论门静脉积气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超声检查是诊断门静脉积气的有效手段。门静脉积气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导致门静脉积气的基础疾病。

  • 标签: 门静脉积气 超声检查 特征
  • 简介:目的:分析早孕期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经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早孕期残角子宫妊娠14例,分析其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14例子宫宫腔均呈单角状。典型声像图表现11例:对侧宫旁见一妊娠囊样结构,与正常宫颈管不相通,妊娠囊周围有正常肌层结构。3例缺乏明显典型声像图特征:对侧宫旁见一混合性包块,其内未见妊娠囊及胚芽结构1例,包块周围未见正常肌层结构3例。结论:早孕期残角子宫妊娠大部分具有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有助于疾病诊断。

  • 标签: 早孕期 残角子宫 妊娠 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富细胞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学诊断的关系。方法:分析11例乳腺富细胞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包括细胞内有无黏液、分布形态(多发细小囊泡、较大黏液湖、较大黏液湖伴印戒细胞)及细胞外黏液与细胞面积比值(<30%、30%~90%、>90%),并对照研究超声内部回声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超声图像上肿块均呈实性团块,5个肿块为高回声,2个为等回声,4个为低回声;8个形态不规则;8个边界模糊;10个见中等或丰富彩色血流信号。8例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5个弹性超声评分为2~3分。病灶细胞内黏液为多发细小囊泡时,超声表现为高回声;病灶细胞内黏液为黏液湖或无细胞内黏液时,超声表现为等回声或低回声。超声内部回声与细胞外黏液无明显关系。超声均诊断为BI-RADS4类。结论:乳腺富细胞黏液腺癌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的高回声,血流丰富,弹性评分低。其内部回声与细胞内黏液有关,与细胞外黏液无明显关系。超声有助于乳腺富细胞黏液腺癌的术前良恶性诊断。

  • 标签: 乳腺黏液腺癌 富细胞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 简介: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占女性肿瘤的第2位。在乳腺癌的病理学种类中,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45%左右。其中54.6%的浸润性导管癌是由x线钼靶检查发现,但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现将北京民航总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总结如下,其中12例行超声检查,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

  • 标签: 导管 乳腺 乳房X线摄影术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及CT征象.方法:对39例早期ANFH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髋关节或下肢不适,髋关节活动受限,纵向扣击痛(+),"4"字实验(+).股骨头主要CT征象有:①股骨头内骨小梁紊乱、模糊、扭曲、硬化;②股骨头内出现囊状软组织密度影,出现"新月征";③股骨头皮质轻度塌陷,表现为皮质成角、台阶征.结论:CT检查对ANFH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股骨头缺血坏死 CT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Breast cancer,BC )患者接受乳腺常规超声(Conventional ultrasound,US)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诊断的价值和准确性。方法:将 2019 年 5 月?020 年 8 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期间 我院接诊的 50 例早期 BC 患者, 均接受US、CEUS 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CEUS 检查的诊断准确率(82.00%)高于 US(70.00%), P

  • 标签: 乳腺 常规超声 超声造影 早期乳腺癌 诊断价值 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