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影像学表现,为其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67例艾滋病(AIDS)并PCP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AIDS并PCP患者的典型肺部影像学表现为:以两侧肺门为中心逐渐向周围扩展以及中、下肺野呈弥漫性网格状影,部分病变可相互融合成斑片状阴影或呈“磨玻璃样”、“地图样”、“碎石路征”等改变,病变以间质性炎症为主。少数患者可见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等。结论:胸部DR及螺旋CT扫描是AIDS并PCP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尤其是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密度以及其细微结构。双肺磨玻璃影、网状影、碎石路征等为AIDS合并PCP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炎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后注射利多因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自 2018 年 8 月起,至 2020 年 8 月共搜集病例资料 88 例, 将以上耳鸣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n=44 )在鼓室内注射利多因,而实验组(n=44 )在耳后区域注射利多因,利 用TEQ 评分量表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耳鸣情况,计算治疗有效率,再分别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 TEQ 评分差异并 不显著( p > 0.05 ) ,治疗后实验组( 10.2±3.8 )显著低于对照组( 13.3±4.2 ) , t=9.433, p < 0.05;对比治疗有效率,实验组 42 例(95.45%)显著优于对照组 35 例(79.55%) , X2=10.231, p< 0.05。结论:在耳后区域注射利多因治疗耳鸣的临床效果 明显好于鼓室内注射效果,即治疗有效率相对更高,患者耳鸣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应当加以推广。

  • 标签: 耳后注射 利多卡因 耳鸣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使用干扰素联合恩替韦治疗时的价值。方法 2018 年 10 月〜2020 年 12 月,挑选在我 院收治的 71 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选择掷骰法分为A 组(n=36 例)、B 组(n=35 例)。A 组实行干扰素联合恩替韦治疗,B 组依照常规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及肝功能指标。结果 AB 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97.22%、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干扰素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 : 目的:调查龙口社区老年常见疾病的种类、原因及其高发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龙口社区 300 名老年的个人一般情况及易发疾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全部 300 名社区老年人中,有 168 名老年人在冬季为疾病高发期。结论:老年患病常受季节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在老年常见疾病高发季节,对社区老年有针对性地治疗,并全面开展卫生宣教活动,减少老年季节性发病。

  • 标签: 社区老年人 常见疾病
  • 简介:【摘要】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当前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主流教学模式,为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生理学教学中,构建了基于卫教学助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调查问卷显示,大多数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模式,表示可以有效促进学习,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同步辐射类同轴相衬成像在乳腺癌离体标本中的应用。方法:12例乳腺癌标本经4%甲醛溶液固定后,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ShanghaiSynchrotronRadiationFacility,SSRF)X线成像与生物医学应用光束线站(BL13W)上进行同步辐射类同轴相位衬度二维及三维成像,最后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将所得影像学资料与病理学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物像距为100cm、能量为13keV时,图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衬度分辨率。类同轴相位衬度二维及三维成像均可在无对比剂条件下清晰显示肿瘤新生血管,最小肿瘤血管直径约9μm。结论:同步辐射类同轴相位衬度成像可检测乳腺癌标本中的肿瘤新生血管,清晰观察肿瘤血管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为研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机制及各种干预或治疗措施对肿瘤血管的影响提供了检测和监测方法,具有很高的医学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血管生成 同步辐射类同轴相位衬度成像
  • 简介:目的: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RT-3DE)评估正常人右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并与左室三维及传统方法相比较,评价三维测量右室每搏输出量(RVSV)的准确性。方法34例正常成人,行经胸左、右心室RT-3DE图像采集,脱机分析右室整体及流出道(RV-outflow)、体部(RV-body)和流入道(RV-inflow)节段容积参数和射血分数(RVEF),左室整体三维容积参数和射血分数(LVEF)。同时用传统M型Teichholtz方法测量LVSV和LVEF;用右室流出道流速曲线速度时间积分(VTI)方法估测RVSV。分析3种方法测得SV的相关性。结果34例正常人三维方法测得的RVSV与三维方法测得的LVSV相关性较高(r=0.86,P〈0.001);与Teichholtz方法测得的LVSV相关性较差(r=0.31,P〈0.001);与右室流出道VTI方法测得的RVSV相关性较差(r=0.46,P〈0.001);二维和流速曲线方法测值均较三维方法偏高(P〈0.05)。右室各节段收缩强度存在差异,节段EF值(%)流入道(62.00±7.20)>流出道(53.08±14.10)>体部(32.00±11.08)(P〈0.05)。右室三维整体收缩功能参数经体表面积标化后,不同性别间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RV-3DE方法评估正常成人LVSV、RVSV一致性好,相关性较高。正常人右室流入道的收缩活动强度及对整体每搏输出量的贡献占主要地位,其次是流出道、体部。RT-3DE为研究右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提供了可靠、无创的新方法。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右心室 收缩功能 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