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疾病采用放射 CT 血管造影诊断对降低诊断失误率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近年来我院诊 治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选取 40 例。两组患者均进行 CT 血管造影检查,对照组采用 3mm 方法进行数据重建,观察组采用 1mm 方法进行数据重建,探究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检查出钙化斑块个数、小钙化斑块个数多于对照组,观察组 检查结果较优(P < 0.05)。结论采用放射 CT 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诊断,使用不同厚度数据重建对诊断结果有 影响,采用 1mm 方法进行数据重建可以降低诊断失误率,提高诊断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放射 CT 血管造影诊断 诊断失误率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CT诊断征象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方法收集60例经胃镜、病理活检证实胃癌患者CT资料,其中54例手术。胃对比剂用1.5%泛影葡胺或水。42例检查前10min肌内注射山莨菪碱10-20mg。60例行CT平扫,其中24例经肘静脉团注注入60%泛影葡胺80mL增强。结果胃癌CT表现为病变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影,合并溃疡时表现为增厚胃壁及肿块内腔内龛影。CT可同时发现胃癌邻近侵犯及远处转移。结论CT可作为胃癌诊断方法之一,并有其独特优势。胃癌CT检查现阶段目的为疗前评估,指导临床制订合理治疗方案。

  • 标签: 胃癌 诊断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栓子监测技术是近几年超声开展起来新检查方法,主要是利用多普勒技术观察血液中微小栓子数量,以便为临床治疗方案实施提供客观化依据,以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本文应用此技术,观察了43例患者治疗前后栓子变化,总结如下。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栓子监测检查 活血祛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核医学科放射防护措施,并分析其具体护理措施。方法:严格按照国家对放射源管理标准,建立 健全放射源管理制度,规范相关护理人员专业素养,提升其护理技巧,不断优化放射源管理措施,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保证, 促进核医学科各项检查和治疗顺利开展。结果:通过放射源管理制度建立与护理人员娴熟护理操作,不仅明显提高了临床 诊治效率,还降低了核素污染率。结论:建立健全放射源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是促进临床诊治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也是降低核素污染重要任务。

  • 标签: 核医学科 放射源 防护 护理管理
  • 简介:针灸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医学宝贵遗产,具有独特魅力及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际重视[1-2],对其作用机制研究,也有了长足进步[3].但笔者在审稿及文献阅读过程中发现,部分研究者在研究思维上存在一些误区,研究方法也有一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结果分析及研究深度.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谈谈一些个人见解和反思,希望能对当前针灸脑功能研究思维拓展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 标签: 针灸 脑功能 反思
  • 简介:DWI是以水分子布朗运动为原理,对活体组织内水分子弥散进行定量分析并得到ADC值检查技术。肾脏血流量、含水量丰富,可调节全身水盐代谢。当肾脏发生肿瘤性病变时,其组织结构、微循环及细胞含水量存在一定变化,其组织ADC值也会出现不同程度改变。DWI有助于肾脏肿瘤检出、诊断、分级及疗效检测。本文对肾脏肿瘤DWI国内外相关研究予以综述。

  • 标签: 肾脏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诊断
  • 简介:目前,运用fMRI技术探索针刺作用机制已经成为一大热点,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运用fMRI研究针刺机制现状,从以下5个方面作一综述:①穴位主治功能;②针刺镇痛机制;③不同针刺刺激方式;④穴位-大脑联系;⑤经络-大脑联系。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针灸研究 针刺穴位 经络
  • 简介:影像学检查是甲状腺结节筛查、术前检查及定性定位诊断最快捷有效方法,其主要包括超声(常规、超声造影)、CT、MRI、放射性核素显像(FNI、SPECT-CT、PET-CT等)、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等。本文通过总结文献,对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分析,为合理有效地选择甲状腺检查方法提供参考。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仿真结肠成像(ultrasoundcolonography,USC)显示正常结直肠腔可行性和成像质量。方法:8例健康志愿者行严格肠道准备后,经二维超声评估各肠段(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对肠腔清洁度良好、无肠气及肠腔充盈良好肠段施行USC检查,统计USC在各肠段可施行率及成像质量。结果:USC可施行率:盲肠-升结肠4例(50.00%),横结肠3例(37.50%),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均8例(100%)。USC成像质量(1级:差;2级:欠佳;3级:良好)结果显示,盲肠-降结肠1级1例(25.00%)、2级2例(50.00%)、3级1例(25.00%);3例横结肠(100%)达2级;降结肠1级0例、2级6例(75.00%)、3级2例(25.00%);8例(100%)乙状结肠及8例(100%)直肠达3级。结论:USC在乙状结肠、直肠可施行率高,成像质量良好;在降结肠可施行率高,但成像质量欠佳;在盲肠-升结肠、横结肠可施行率低,成像质量较差。

  • 标签: 超声仿真结肠成像 结直肠 可行性 成像质量
  • 简介:新型血管栓塞剂研发一直是介入放射学中一个重要课题.自1985年我国学者首次将中药白及作为血管栓塞剂以来,中药栓塞剂研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起来,目前相关文献报道也较多,现将已报道中药栓塞剂做一综述.

  • 标签: 栓塞 治疗性 中草药
  • 简介:摘要 : 本文从针灸疗法角度对运动损伤治疗提出了观点,体现我国传统医学在运动损伤治疗中显著优势,这也势必会提升我国针灸疗法影响力。

  • 标签: 针灸 运动损伤 治疗 穴位
  • 简介:影像组学指从医学影像中提取、分析大量高级定量影像特征,从而对疾病进行诊疗。这一概念诞生不足5年,但已成为全球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热点,涉及多类肿瘤筛查、诊断、治疗和评估,并取得了相当乐观结果。今后影像组学会基于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获取标准、稳定特征并完成验证,从循证医学角度应用于肿瘤精准医疗。该研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影像组学过去、现在与未来。

  • 标签: 影像组学 肿瘤学 超声
  • 简介:骨肉瘤是最常见原发恶性骨肿瘤之一,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诊断及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传统影像学诊断骨肉瘤已有较多研究,CT和MRI等现代影像学检查方法出现,为早期发现骨肉瘤提供了可能,尤其是MRI检查,不仅能显示肿瘤内部特征及肿瘤浸润范围,且在肿瘤治疗后随访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超滤技术是用于截留液体中目标大小颗粒,而水和低分子量溶质则允许透过膜。采用世界先进切向流超滤浓缩技术,分别使用超滤膜包和中空纤维柱对流感病毒(H 3 N 2 亚型)超滤浓缩成倍体积,测定血凝价HA。结果HA成倍增加,废液 HA 呈阴性,病毒回收率达 100 %。结果表明,两种超滤系统各有优缺点,适用于流感病毒抗原浓缩。

  • 标签: 流感病毒,超滤膜包,中空纤维柱,血凝效价,
  • 简介:脉搏波是心脏射血活动引起血液和血管壁振动波叠加而成、沿着动脉迅速向外周血管传播形成表现波。现代超声技术对血管内流体力学及管壁运动力学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果。运用现代超声技术探索脉象形成机制,以便为中医脉象客观化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 标签: 脉象 超声检查 中医脉象波强 瞬时波强技术
  • 简介:由于传统影像学技术难以满足肿瘤免疫治疗临床需求,目前亟待开发新免疫影像学技术来示踪免疫细胞和评价免疫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免疫PET、CT、MRI、光学成像及多模式成像最新研究进展,虽然基于各种新型探针免疫成像技术获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仍需进一步验证它们安全性和有效性,才能获得可进入临床应用免疫成像技术。

  • 标签: 肿瘤 免疫治疗 影像技术 生物探针
  • 简介:胃癌是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术前了解胃癌周围淋巴结分布及转移情况,对术前分期、术式选择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现综述影像学检查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应用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转移 诊断显像
  • 简介:痛风是一种常见炎症性关节炎,发病率逐年上升。双能CT与超声是诊断痛风及治疗后随访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双能CT诊断痛风准确率高,可准确评估痛风患者尿酸结晶分布。超声检查价格低廉、无创、简便、可重复性好,在诊断痛风方面有独特优势。本文主要对双能CT和超声在痛风诊断和治疗后随访中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痛风 诊断显像
  • 简介:腹膜转移癌是恶性肿瘤细胞经血管、淋巴管转移至腹膜腔最常见继发性腹膜肿瘤,临床预后较差。目前国际通用术前腹膜癌指数来评估其转移程度,选择合适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新策略(CRS+HIPEC)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并降低死亡率,因此术前合理准确影像学评估就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腹膜转移癌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常用MSCT、DWI及PET-CT3种影像检查技术在腹膜转移癌诊断中研究进展。

  • 标签: 腹膜肿瘤 肿瘤 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简介:目的:回顾性探讨单纯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carcinomainsitu,DCIS)及DCIS伴浸润性乳腺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表现特征。方法:对261例住院患者进行术前CEUS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选取14例单纯DCIS(A组)和29例DCIS伴浸润性乳腺癌[原位癌成分≥20%者14例(B组)和原位癌成分<20%者15例(C组)],并对患者进行CEUS分析。结果:单纯DCIS多表现为边缘到中央整体中高强度灌注,部分周边可见血管样灌注,其中部分可呈环形血管样灌注。A组比B组曲线下面积大,上升斜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DCIS及DCIS伴浸润性乳腺癌CEUS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

  • 标签: 乳腺导管原位癌 超声造影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