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运作模式。方法麻醉恢复室设8张床位,配备监护设备,设立规范的护理工作程序,建立合理的护理人员管理制度。结果此护理模式使大部分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结论完善的护理运作模式是保证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的关键。

  • 标签: 麻醉恢复室(PACU) 评分 人力资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麻醉护理与常规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共选择106例于2017年1月份至2018年5月份在本院进行手术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5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手术室麻醉护理方法。结果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麻醉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麻醉护理 常规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全身麻醉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麻醉是利用药物等方式消除病人手术带来的疼痛。手术室护士应熟练掌握麻醉的基本操作及各种麻醉用药等,在麻醉的过程中,与麻醉医师密切配合,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维护病人在麻醉期间的生命安全,减少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全身麻醉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07例产科腰硬联合麻醉护理效果。方法选择507例产科腰硬联合麻醉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综合性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7.93%(243/507),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占52.07%(264/507),采取综合性护理;以产痛、焦虑水平、分娩控制感得分作为观察指标,并对比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VAS、VRS、PPI、VAS-A得分均低于对照组,LAS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低血压、尿潴留、寒战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可有效提高产科腰硬联合麻醉初产妇的舒适度,显著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对于促进分娩、改善妊娠结局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产科 腰硬联合麻醉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无痛人流麻醉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无痛人流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5)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45)应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腹痛持续时间、收缩压下降、心率下降等各项临床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术中使用麻醉药物的剂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人流麻醉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有效改善麻醉效果,术后清醒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无痛人流 麻醉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幼儿由于身体孱弱,抵抗力较差,所以幼儿群体的发病率是很高的。幼儿的病症很多时候需要用到手术来进行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在手术过程中对幼儿进行麻醉是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及国家卫生部门对临床小儿麻醉过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这种情况,在高校相关专业对医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需改进临床小儿麻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对小儿进行麻醉工作的水平。本文将着重探讨临床小儿麻醉教学的改进内容及具体措施。

  • 标签: 临床麻醉教学 改进与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麻醉恢复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42例麻醉恢复室患者,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舒适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7.18%比参照组的84.51%要高(P<0.05)。研究组在心率和苏醒时间方面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麻醉恢复室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缩短苏醒时间,保持良好的心率,疏通焦虑、烦躁等情绪,对患者预后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舒适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硬膜外麻醉患者术中应激状态和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患者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给予术前心理护理的观察组和仅给予术前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术中的应激状态指标及疼痛程度。结果(1)观察组患者术中的SAS、SDS、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麻醉后10、15、20、25min时,观察组患者的NR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术中应激状态、改善麻醉的镇痛效果,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心理护理干预 应激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归纳总结麻醉复苏室的护理隐患,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方法抽取我院麻醉复苏室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间出现安全隐患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临资料,总结护理安全隐患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非计划性拔管、感染控制不当、监护不到位均可引发麻醉复苏室意外情况,影响麻醉效果,予以针对性防范措施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针对麻醉复苏室安全隐患提出相应防范措施可明显减少意外情况,提高护理安全程度,减少护患纠纷。

  • 标签: 麻醉复苏室 护理隐患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围苏醒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苏醒期是否采取预见性护理作为分组的依据,对照组占45.71%(48/105),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占54.29%(57/105),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包括呼吸道护理、消化道护理、循环系统护理、安全护理、管道护理、体位护理、保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消化道、呼吸道并发症、烦躁乱动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消化道、呼吸道并发症、烦躁乱动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显著提高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围苏醒期的护理质量,对于加快苏醒、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围苏醒期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方法探究颅脑手术后麻醉苏醒期间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3年5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0例颅脑手术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患者精神状态及恢复情况均良好,护理满意度为93.3%(28/30);对照组中,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2例得到有效处理,13例患者精神状态及恢复情况良好,9例患者尚可,8例较差,护理满意度为60%(18/30)。可见,观察组对并发症的控制、患者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颅脑手术后麻醉苏醒期间的综合护理,能够及时发现、处理相关并发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脑手术 麻醉苏醒 综合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统计焦虑和抑郁评分等数据,探讨在麻醉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术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上的优势。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行全麻手术的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收集并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术前、术后SAS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前53.27±4.73分,对照组术前51.77±6.35分,(t=1.038,P>0.05);观察组术后24h37.47±5.37分,对照组术后24h43.83±5.07分,(t=-4.722,P<0.05)。术前、术后SDS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前53.23±5.42分,对照组术前54.53±5.86分,(t=-0.891,P>0.05);观察组术后24h37.43±5.35分,对照组术后24h40.47±4.95分,(t=-2.279,P<0.05)结论麻醉前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理康复 麻醉前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护理肺部手术后麻醉清醒期低氧血症。方法: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低氧血症。通过术前改善患者肺功能;术中充分供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术后拔管后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足量的氧供给等措施有效地避免和救治低氧血症。结果:本组发生低氧血症5例均成功救治。结论:严密监护能及时发现低氧血症;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维持足够氧供是术后有效地避免和救治低氧血症的关键。

  • 标签: 肺切除术 麻醉 硬膜外 麻醉恢复期 低氧血症/并发症 低氧血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苏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和护理方法。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全身麻醉复苏患者共46例,数字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体温保护护理。比较2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及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体温、心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患者体温及心率水平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术后患者体温及心率水平则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温保护护理可显著缩短全身麻醉复苏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改善其体温、心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全身麻醉复苏 完全清醒时间 体温 心率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麻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室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遵照随机分组基本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常规麻醉苏醒室内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模式,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以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苏醒期躁动情况为重度的仅1例,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室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对血压水平、心率的影响,减少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可推广。

  • 标签: 麻醉苏醒室 全麻手术 综合护理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麻醉护理配合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2月份——2017年5月份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86例分成两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麻醉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术后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轻度疼痛69.77%,较比对照组44.19%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为97.67%,较比对照组83.72%比较有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护理配合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疼痛程度明显降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麻醉护理配合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醉护理配合在剖宫产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最近几年前往我院行剖宫产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应用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麻醉护理配合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VAS评分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98%,对照组总满意率72%,p<0.05;组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VAS评分对比,p<0.05。结论麻醉护理配合在剖宫产患者手术中的应用,可以缩减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深入分析。

  • 标签: 麻醉护理配合在剖宫产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交叉感染控制及预防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我院麻醉恢复室接收的5000例手术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麻醉恢复室护理期间交叉感染的发生情况,提出预防和控制对策。结果5000例患者中共25例患者出现了交叉感染,所占比例为0.5%,其中,呼吸道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2%、24%;年龄与交叉感染率的关系呈现为“U”型分布,年龄越高和年龄越低的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越高。停留时间与交叉感染率的关系呈现为线性分布,停留时间越长,交叉感染发生率越高。因无菌操作执行不到位、消毒隔离不严格所致感染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6%、32%。结论麻醉恢复室交叉感染的发生主要与无菌操作执行不到位、消毒隔离不严格有关,因此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以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护理工作 交叉感染 控制及预防
  • 简介:电子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结肠疾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该项检查具有一定的侵入性,部分患者不能耐受痛苦或配合欠佳,而导致检查失败。为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诊疗质量,我科自2005-03开展了无痛肠镜检查,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结肠镜检查/护理 麻醉 静脉
  • 简介:摘要幼儿由于身体孱弱,抵抗力较差,所以幼儿群体的发病率是很高的。幼儿的病症很多时候需要用到手术来进行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在手术过程中对幼儿进行麻醉是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及国家卫生部门对临床小儿麻醉过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这种情况,在高校相关专业对医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需改进临床小儿麻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对小儿进行麻醉工作的水平。本文将着重探讨临床小儿麻醉教学的改进内容及具体措施。

  • 标签: 临床麻醉教学 改进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