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下颌偏斜患者颞下颌关节对称。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成人下颌偏斜患者45例,均给予SPECT-CT检查,观察各部位放射强度结果,并对聂下颌关节对称情况观察。结果放射强度观察,各部位包括下颌升支、下颌角与髁突等,偏斜侧强度与对侧强度比较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下颌关节对称变化观察比较,髁突前倾斜面倾斜角、髁突前斜面长度与髁突前后径等双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如髁突内外径、髁突后斜面倾斜角度、髁突后斜面长度以及髁突高度等双侧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在成人下颌偏斜患者中,偏下侧与对侧有一定形态学差异,应作为临床诊疗的参考。

  • 标签: 成人下颌偏斜 颞下颌关节对称性 骨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面部手术进行皮内连续缝合与间断对位缝合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0例面部需行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0例面部软组织裂伤,20例为面部择期手术。将随机的10例面部软组织裂伤患者和随机10例面部择期手术患者为A组,余下患者为B组,共分为两组。缝合皮肤时A组采用6-0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B组采用6-0尼龙线间断对位缝合。结果1例患者伤口红肿,经抗感染治疗好转,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术后3月随访,两组患者中,面部择期手术患者无论何种缝合方法,瘢痕不明显;而13例面部外伤患者(7例为连续皮内缝合,6例为间断对位缝合),瘢痕均较明显,余7例患者瘢痕不明显。结论面部手术的疗效瘢痕大小与皮肤缝合方法关系不大,而与面部伤口与皮纹方向是否一致有关。

  • 标签: 颌面部手术 连续皮内缝合 间断对位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老年口腔面部肿瘤患者给予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从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口腔面部肿瘤老年患者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行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联合放射疗法,对比两组间患者经不同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临床有效率较之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面部肿瘤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 手术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面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4例口腔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对照组采用钢丝结扎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37例,采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的骨折愈合率。结果观察组中,31例I级愈合、6例II级愈合,愈合率83.78%;对照组的愈合率是59.46%,其中I级愈合22例、II级愈合10例、III级愈合5例,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口腔面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骨折部位尽快愈合,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骨折 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腔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Ⅰ期修复与重建。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口腔面部恶性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法,观察组采用股前外侧修复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修复及重建效果,评价皮瓣成活情况、愈合情况、外形满意程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愈合率、外形满意度三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Ⅰ期患者采用股前外侧修复与重建,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术后缺损 Ⅰ期修复 重建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面部鳞癌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手术切除及修复重建是否具有很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医院进行救治的36个口腔面部鳞癌病人,均等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个。对照组病人采取手术切除及肌皮瓣同期修复重建术,观察组进行手术切除及游离组织修复重建。一段时间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采访,把病人对所受治疗的评价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围手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手术切除及游离组织修复重建应用于口腔面部鳞癌患者的治疗中将大大降低患者并发症率,广泛应用于临床一定会有很高的价值。

  • 标签: 手术切除 游离组织移植术 口腔颌面部鳞癌 肌皮瓣同期重建修复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方法治疗口腔面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2017年1月-2018年1月口腔面部骨折患者病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间结扎固定手术,观察组进行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方法。比较两组口腔面部骨折疗效;骨折愈合的时间、面部形态恢复时间;手术前后患者口腔咀嚼功能;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口腔面部骨折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的时间、面部形态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口腔咀嚼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口腔咀嚼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面部骨折患者行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方法疗效非常理想,可减少并发症,促使骨折愈合和面部外观恢复,改善咀嚼功能。

  • 标签: 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方法 口腔颌面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对口腔面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口腔面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取例数和收取时间分别为——90例;2014年5.25日至2017年6.28日,选择随机的方式对本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每组患者各45例,比较2组Ⅰ期愈合率、固定无移位率、外形恢复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口腔面部骨折患者Ⅰ期愈合率95.56%、固定无移位率93.33%、外形恢复满意度97.78%,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值<0.05。观察组口腔面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采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面部骨折效果十分显著,且能够保证患者外形恢复良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研究。

  • 标签: 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 口腔颌面部骨折 传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口腔面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治方法和效果进行探究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选取62例糖尿病合并口腔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总结分析实验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62例患者中,有60例患者得到了治愈,2例患者因心力衰竭而死亡。在治愈的60例患者中均采用脓肿广泛切开引流,气管切开的患者有6例,伴有纵膈脓肿的患者有5例,出现脑梗死的患者有2例。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口腔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治疗关键在于早期的识别并保持呼吸的畅通,做到引流具有及时,敏感抗生素具有有效,并对全身基础性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提升该疾病的治愈率。

  • 标签: 糖尿病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 诊治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口腔面部损伤早期肿胀患者使用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的治疗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口腔面部损伤早期肿胀患者68例。依据患者的住院时间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3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临床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在口腔面部损伤早期肿胀患者的治疗中,用药合理,可以有效缓解口腔面部损伤患者的早期肿胀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地塞米松 甘露醇 疗效 口腔颌面部损伤早期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口腔面部肿瘤患者用颏下岛状皮瓣的治疗方法的恢复情况来分析颏下岛状皮瓣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5日我们在我院选取30名口腔面部肿瘤患者,对这30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回顾和后期恢复的跟踪了解。通过对口腔面部肿瘤患者的后期跟踪采访了解患者对颏下岛状皮瓣恢复结果的满意度。结果30例患者中有29例皮瓣完全成活,有1例患者皮瓣坏死,经过清洗后又重新长出胚芽,有6例患者在手术之后放疗,我们对术后的患者进行半年到三年的跟随观察。患者对颏下岛状皮瓣的修复和恢复效果非常满意,在术后他们并没有并发症的出现,并且面部肌肉恢复特别好,并没有影响到患者的正常语言交流,这也就更能提高患者在术后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口腔面部肿瘤患者给予了颏下岛状皮瓣极大的肯定,颏下岛状皮瓣在临床中具有创伤小、成活率高、手术简单等特点。

  • 标签: 颏下岛状皮瓣 口腔颌面部肿瘤 临床应用 患者满意率
  • 简介:摘要下面部的皮肤及肌肉非常紧密,下面部的解剖复杂,在不同层次和深度上表现出不同的功能,比如说话、吃饭、喝酒、以及面部的表现力等。因此肉毒毒素在下面部的使用非常复杂,本文基于下面部每一块肌肉的解剖学知识,提供了安全注射肉毒毒素的指导方针。

  • 标签: 肉毒毒素 下面部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痤疮面部清除术联合红蓝光治疗仪在面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相应护理干预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痤疮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痤疮面部清除术联合红蓝光治疗仪进行治疗,并接受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痤疮面部清除术联合红蓝光治疗仪可有效提高面部痤疮治疗效果,且配合优质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痤疮 红蓝光治疗 痤疮面部清除术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严重开放面头颈复合型外伤的效果。方法择选2013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开展治疗的严重开放面头颈复合型外伤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VA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VAS评分分别为(43.9±4.7)分、(42.3±4.1)分、(4.1±2.3)分,数值均小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83%,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改善严重开放面头颈复合型外伤患者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病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严重开放性颌面头颈外伤 复合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切口面部提升术联合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面部年轻化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5月就治的面部老化患者5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采用颞部以及耳前小切口面部提升,联合3L3M的自体脂肪移植综合技术对面部中部深层脂肪区以及鼻唇沟部位进行填充。结果随访3个月~1年,患者术后并发症轻微,经三种评价方式满意度调查显示三方满意率大于86.5%。结论小切口面部提升联合自体脂肪移植术,具有微创、瘢痕小,可给予患者一个接近真实、自然的年轻化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面部提升术 自体脂肪移植 SMAS筋膜 面部老化 鼻唇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切口面部提升术联合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面部年轻化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5月就治的面部老化患者5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采用颞部以及耳前小切口面部提升,联合3L3M的自体脂肪移植综合技术对面部中部深层脂肪区以及鼻唇沟部位进行填充。结果随访3个月~1年,患者术后并发症轻微,经三种评价方式满意度调查显示三方满意率大于86.5%。结论小切口面部提升联合自体脂肪移植术,具有微创、瘢痕小,可给予患者一个接近真实、自然的年轻化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面部提升术 自体脂肪移植 SMAS筋膜 面部老化 鼻唇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伤后面部愈合及美容护理,治疗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48例面部烧伤患者分析。根据我院2016年2月后,实施针对烧伤后换药室及护理干预管理,对比2016年前常规护理,患者烧伤创面愈合恢复情况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创面感染,满意度,愈合后面容恢复情况低于护理干预管理组(83.3%)且对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操作技巧,专业知识,更佳专业结论烧伤后面部愈合护理干预管理降低创面感染,对面部愈合后美容有直接影响。

  • 标签: 头面部烧伤护理
  • 简介:摘要面部美容外科手术顺序的新概念指患者面部美容手术,其中多以中老年患者的面部美容项目居多。面部美容外科手术的核心问题在于整形美容技术的更新,面部美容外科手术从过去的有创到现在的无创,从激光、红外线到新型材料、生物技术等等,现代的面部美容外科手术已经基本实现了创伤小、安全高和疗效显著等效果,本文从我国美容行业的发展现状、面部美容外科手术的一般顺序和面部美容外科手术顺序的新概念几方面展开论述,目的在于推广面部美容外科手术顺序的新概念,现论述如下

  • 标签: 面部美容 外科手术 顺序 新概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冲洗在骨骨折术护理中后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常规口腔护理组30例和棉球擦洗护理组30例,进而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棉球擦洗护理组经过护理后患者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常规口腔护理组经过护理后患者的总有效率80.00%,并且棉球擦洗护理组经过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口腔护理组(P<0.05)。结论采用棉球擦洗护理措施对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有利于进一步的提高骨骨折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拥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口腔冲洗 颌骨骨折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核磁共振诊断颞关节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总结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4年2月到2018年1月接收的92例184侧颞关节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92侧。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检查,而观察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的颞关节间隙、关节盘和关节腔积液影像学图像的显示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关节间隙总体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关节盘和关节腔积液影像学图像的显示情况方面,对照组患者无法清晰显示,而观察组则可清晰显示,差异显著(P<0.05)。结论核磁共振显像和螺旋CT对于颞关节重建的关节间隙影像的情况近似,而在关节盘和关节腔积液方面的显像优势显著,适合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 螺旋CT 颞颌关节疾病 关节间隙 关节盘 关节腔积液 对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