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206例初发髓细胞白血病,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亚型(M4E0)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细胞形态学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采用细胞形态学(M)结合细胞遗传学(C)和分子生物学(M)检查方法检测患者骨髓标本.结果:细胞形态学特征:M2b为异常中幼粒细胞增生,M3为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M4E0为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生,CML为粒系细胞增生.染色体及融合基因检测表明:M2b、M3、M4E0、CML分别与各自特异染色体及融合基因t(8;21)(q22;q22)/AML1-ETO、t(15;17)(q22;q21)/PML-RARα、inv(16)(p13;q22)/CBFβ-MYH11、t(9;22)(q34;q11)/BCR-ABL密切相关.结论:①M2b、M3、M4E0、CML4种白血病患者不论在临床特点上,还是细胞形态学上都有各自一定的特征.②4种白血病分别与特定的染色体及融合基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③特定的染色体和融合基因可作为白血病的标记物,对白血病的诊断、预后估计、监测治疗和微小残留白血病等都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伴特异性染色体髓细胞白血病 细胞形态学特征 临床表现 融合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将NSE(血液内神经特异烯醇化酶)应用在HIE(缺血缺氧性脑病)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了解血液内神经特异烯醇化酶和HIE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16年11月1日—2017年11月1日期间我院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50例纳入研究第一组,通过检查了解患者治疗后第一天、第五天、第七天血液中NSE浓度;选择同期生活可自理无神经障碍患者50例纳入第二组,了解患者后第一天血NSE浓度;对两组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关于血液NSE浓度对比,第一组患者治疗后第一天NSE最高且明显高于第二组,组间数据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在第一组中不同程度的HIE患者在治疗后第一天、治疗后第五天,患者的NSE浓度存有明显的变化,中度和重度患者的NSE浓度存有明显的差异,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重度HIE患者在治疗后的第七天和治疗后第五天进行NSE浓度比较,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缺血缺氧性脑病之中可通过NSE浓度进行判断,NSE可对HIE脑损伤程度进行判断,这有助于医师展开针对性的判断和治疗,可推广。

  • 标签: NSE 临床意义 患者 缺血缺氧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手足口患儿(EV-71感染)血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水平(NSE)变化进行临床探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110例手足口患儿,并根据EV-71抗体检测结果进行阳性分组和阴性分组,与此同时,选取了6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探究。实验将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患儿的血清NSE进行测定,并探究其差异性。结果从手足口疾病的患儿与健康儿童比较方面看,且血清NSE水平较高,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阴性组和阳性组患儿相对比,阳性组血清NSE水平则高于阴性组。结论手足口患儿的血清NSE水平相对较高,且以阳性患儿更为突出。因此,我们认为手足口患儿更容易并发神经系统损伤疾病,其中,EV-71感染患儿损伤程度更重。在治疗方面,加强早期干预有利于提高患儿预后,保障患儿的生命健康。

  • 标签: 血清NSE水平 手足口病患儿 EV-71感染 阳性 阴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索产前超声检查对早期筛查11~14孕周胎儿畸形特异、敏感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于我院检查的550例孕11~14周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接受早期超声诊断筛查。观察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所有孕妇产前超声检查胎儿畸形检出情况,以及孕11~14周胎儿超声诊断特异、敏感性及应用价值。结果胎儿产前超声检查胎儿畸形检出率为39.13%,孕11~14周胎儿超声诊断的特异度为92.24%,敏感度为88.89%,准确度则为92.18%,整体水平均相对较高。结论对11~14孕周胎儿畸形进行产前超声早期筛查,具有一定检出率,且产前超声检查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等均比较高,代表产前超声检查诊断可以作为一种相对有效的早期胎儿畸形筛查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早期筛查 胎儿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和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肺癌与肺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1-2018.1收治的肺结核与肺癌患者各100例,及100例正常体检者,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NSE、CEA表达水平,比较不同患者NSE、CEA表达水平。结果肺癌患者在CEA、NSE水平上与肺结核及正常体检者相比显著较高(P<0.05),而肺结核患者与正常体检者在CEA、NSE水平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NSE、CEA应用于鉴别肺癌与肺结核时,能帮助临床区分肺癌与肺结核患者,为早期诊断肺癌提供重要依据,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肺结核 肺癌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癌胚抗原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Nogo-66受体特异小干扰RNA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神经再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大鼠HIBD模型60只,分析大鼠的逃生时间等。结果假手术组和实验组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而假手术组和实验组相比无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无意义。HIBD组的大鼠逃生时间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的大鼠逃生时间明显短于HIBD组和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合成特异的siRNA能够对新生大鼠的脑组织NgR表达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能够有效促进大鼠神经的再生,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Nogo-66受体 特异性小干扰RNA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新生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舌下特异免疫治疗对小儿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早期生活环境因素分析。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42例,经特异免疫治疗后比较患儿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哮喘症状评分、VAS(哮喘+鼻炎)评分、ACT/C-ACT和PEF%,远期疗效为观测治疗1月后、3月后、6月后和12月后哮喘症状评分和VAS(哮喘+鼻炎)评分。并纳入同期同年龄的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儿童共50例为对照组,调查两组儿童的生活环境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儿治疗1月后哮喘症状评分、VAS(哮喘+鼻炎)评分、ACT/C-ACT和PEF%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1月后、3月后、6月后和12月后哮喘症状评分和VAS(哮喘+鼻炎)评分对比无差异,各时间点评分两两对比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或学校临近大马路、暴露于烟草烟雾地区、毛绒玩具是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危险因素。结论特异免疫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降低患儿的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环境因素是小儿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的影响因素,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避免儿童暴露于烟草及污染的环境中。

  • 标签: 特异性免疫治疗 儿童 支气管哮喘 变异性鼻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100蛋白(S-100)、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对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价值及对腺苷钴胺治疗效果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老年脑血管病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n=50)与加用腺苷钴胺治疗(观察组,n=50)认知功能障碍、S-100、NSE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评分治疗后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S100蛋白、NSE治疗后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老年脑血管病患者S100蛋白、NSE在血清中的含量同认知功能障碍评分呈正相关(r=0.758、0.687,P<0.05)。结论S100蛋白和NSE可对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况进行判断,在微创手术中取腺苷钴胺注射辅助治疗,可进一步增强临床效果,使S100蛋白和NSE降低,进而对认知功能障碍具强有力的改善作用。

  • 标签: 老年脑血管病 NSE S-100 认知功能障碍 腺苷钴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科急诊重症中多器官衰竭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70例内科急诊重症中多器官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4月-2016年6月,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常规组,一组命名为研究组,给予常规组传统治疗方法,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研究组肝素或川穹嗪及硝苯吡啶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发现研究组治疗后PH值、PaO2分别是(7.34±0.06)、(8.32±0.79),常规组分别是(7,31±0.06)、(7.72±0.06),研究组的PaCO2值是(7.42±0.75),常规组的PaCO2值是(8.66±0.86),相比之下,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临床类型和预后关系,研究组的存在病例率为85.7%,死亡比例率为14.3%,常规组存在病例率为11.4%,死亡病例为率88.6%,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肝素或川穹嗪及硝苯吡啶治疗内科急诊重症中多器官衰竭患者,增加了患者的存活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内科急诊重症 多器官衰竭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自身抗体、自身抗体,并与健康体检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比较,观察这两种种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特征,并分析其对整个免疫系统的破坏程度。方法选取临床上已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90例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但自身抗体阳性52例。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抗核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病组两者的类风湿因子总活性检测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抗核抗体及类风湿因子这两种自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关节炎中都有可能检测出,类风湿因子在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一定的特异,并且只破坏部分免疫系统,不破坏整个免疫系统。

  • 标签: 抗核抗体 类风湿因子 抗链球菌溶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手术过程中导致的泌尿器官损伤情况并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妇产科近期内行手术治疗且伴有泌尿气管损伤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各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泌尿器官损伤患者中输尿管损伤21例、膀胱损伤8例,两者对比,输尿管损伤率明显较高(P<0.05);21例输尿管损伤患者中17例术中发现并及时处理、2周内痊愈,4例术后3天内发现已存在严重感染、经损伤修补及抗感染治疗后3周内痊愈;8例膀胱损伤患者均为术中发现,术中积极处理后1-2周痊愈。结论泌尿器官损伤是妇产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有效的预防及合理的诊疗,对于降低妇产科手术泌尿器官损伤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妇产科 手术损伤 泌尿器官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频超声在小器官疾病检查中的检出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2月收治的64例小器官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高频超声进行检查诊断,分析其检出率。结果在这64例小病变患者中,乳腺疾病19例,高频超声检出19例,检出率100%;男性生殖器疾病24例,高频超声检出24例,检出率100%;甲状腺疾病20例,高频超声检出20例,检出率95.2%,总疾病检出63例,总检出率为98.4%。结论在小器官疾病的临床检查诊断中,高频超声具有很高应用价值,不但可以使诊断的准确率大幅提高,降低了漏诊误诊的概率,而且能够通过超神图像直观准确的呈现病变区域和病变位置等,有助于患者获得及时治疗。因此,建议高频超声技术在小器官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频超声 小器官疾病 检出率
  • 简介:目的探讨曲霉菌感染参与器官移植患者致死因素分析。方法分离培养鉴定曲霉菌,并检测曲霉菌18SrRNA基因;检测患者肝,心,肾功能指标;观察动物模型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结果4例器官移植患者痰液中均培养出曲霉菌,2例血液中培养出曲霉菌;痰液,血培养物及动物模型血液18SrRNA均为阳性;4例器官移植患者,肝功能指标增高不明显;1心,肾功能指标均有明显的增高;病理组织染色肾皮质查见曲霉菌菌丝,心肌及肝组织灶性坏死,肺形成多发性肺脓肿。结论器官移植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反应受到抑制,当曲霉菌感染后,使多脏器功能发生改变,特别是肺功能和肾功能,导致肺,肾功能衰竭,可能是器官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曲霉菌感染是目前临床器官移植术值得警惕的一个严重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 标签: 动物模型 曲霉菌感染 器官移植患者 致死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采取硅胶子宫托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其对患者盆腔器官脱垂、肠道脱垂以及排尿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慈利县妇幼保健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45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硅胶子宫托进行治疗。并于治疗后的第六个月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随访,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经过治疗后盆腔器官脱垂问卷、肠道脱垂问卷以及排尿症状问卷均低于治疗前,显著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4例(8.89%)患者放弃子宫托,有41例(91.11%)患者持续使用,本次治疗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局部溃疡,通过局部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硅胶子宫托能够有效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且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失败患者可改行手术等其它治疗方式,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硅胶子宫托 肠道脱垂 排尿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重症哮喘并发器官功能衰竭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3月-2016年6月入住的96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结果对照组48例急性重症哮喘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治愈率为85.41%,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5.83%,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的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好方法。

  • 标签: 急性重症哮喘 并发器官功能衰竭 临床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某院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接诊的3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观察目标,通过随机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1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对患者用青龙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采用青龙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表现,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4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儿中,被误诊为支气管炎的有27例,误诊支原体肺炎的有12例,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有7例;所有患儿经临床有效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27例,无效4例,治疗期间并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且无任何的并发症,无复发患儿。结论在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时候,需高度重视诊断与治疗的过程,及时诊断,趁早治疗,一旦确诊应采用有效的药物,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小儿咳嗽 变异性哮喘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哮喘并发器官衰竭患者临床中的护理方式以及护理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内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哮喘并发器官衰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根据其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平均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哮喘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进而提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 标签: 哮喘 器官功能衰竭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多器官衰竭患者应用中医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80例ICU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中医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中医组则应用中医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病死率,并对比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中医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中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可降低患者病死率,并能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加强护理病 多器官衰竭 中医 综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