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烧伤和烫伤是两种常见的小儿外伤类型,是突发性的灾害性损伤,与小儿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儿的皮下脂肪相对较少,皮肤嫩,接触各类热源之后通常会造成烧伤,且创面一般较深,严重时对小儿的身心发展带来恶劣的影响,如何降低小儿的烫伤和烧伤率,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分析了小儿烧伤烫伤的原因,并对具体的防护措施进行介绍,为降低小儿烧伤发生率,减少损害程度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烧伤 烫伤 身心发展 理论依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方法采用单双数球抽签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就职的42名工作人员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21名)与观察组(应用针对性防护措施干预,21名),分别对两组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发生率与满意度进行详细比较并观察。结果观察组的职业危害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47.6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满意度(95.24%)高于对照组(66.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污染物的回收点,若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不当则可会接触一些职业危害,因此医院需对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职业危害予以重视,不断的强化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职业危害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人员实习前进行感染防护健康教育,探究其在职业中感染防护的意识和影响。方法分别在2014级的专科护生专业中,选择了接受过职业感染防护健康教育的398名学生,在2013级的专科护生专业中,选择了没有接受过相关健康教育的398名学生,将这些学生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当这些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她们进行调查。结果接受过职业感染防护健康教育的学生不管是在防护行为方面,还是在知识内容的了解方面都显著好于未接受过教育的学生。结论在护生前往实习之前,对她们进行职业感染防护健康方面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使护生在工作中拥有感染防护的意识和行为,从而减少感染疾病。

  • 标签: 护生 职业感染防护 健康教育 研究
  • 简介:摘要通过对感染科护士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因素的分析,从护士工作的环境因素、面对工作的心理因素和服务对象的疾病特点逐一剖析。再针对以上三方面的特点从各个方面阐述自我防护措施或应注意的事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实施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防护知识,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防护能力,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方法我们自己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对600名医务工作者进行了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防护措施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知识掌握率最高,为58.3%,标准预防知识掌握率最低,为31.7%。防护措施的正确实施率为破安瓿为0,二是在血液中佩戴防护镜,体液飞溅,占1.7%。双手分七步洗手,占9.7%,脱下手套后及时洗手,占12%。影响医务人员实施防护措施的主要因素是职业感染知识的知识不全面,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防护设施不足,监督机制不完善。结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人身保护意识,完善监督机制,保护设备,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素质,促进职业感染保护的实现。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感染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双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干预措施的效果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到2017年02月28日期间在我院就诊且超声检查已经明确诊断为双胎且具有剖宫产指征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按照病历号的不同进行分组,单号为观察组进行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双号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预防产后出血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的观察组的产后出血率小于对照组,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能在一定程度上检查患者产后出血的发生,在双胎剖宫产后出血的早期治疗中具有指导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双胎剖宫产 产后出血 预防护理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下,护士时刻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其危险即为职业暴露。在进行各项操作的过程中,护士可能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引流导管等,经常会暴露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而对于手术室护士来说,还容易暴露在各种理化损伤因子之下,如光、热、电磁辐射等1。识别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有效的职业防护是手术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手术室护理工作职业危害和自我防护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职业危害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妇科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是用来医治女性妇科疾病以及治疗不孕不育的一种技术。它是从德国引进的先进技术,主要是通过宫腹腔镜技术,让医生能够清楚发现患者的疾病的诱导因素,然后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在手术过程中体位的摆放以及护理也相当重要,会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妇科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体位摆放与护理防护相关知识。

  • 标签: 妇科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 体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过程中各种血管通路的应用体会,总结各种血管通路的护理方法,为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血液净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对血管通路进行精心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观察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论对血液净化患者加强血管通路的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延长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有利于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血液净化 血管通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调查统计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前后微生物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认知状况。结果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管理之后,微生物检验人员安全防护知识认知水平显著提高,加强管理后实验室感染概念、职业感染危险因素、以及生物安全防护概念,等方面方面的了解明显高于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人员实验过程当中存在较高的生物危险性,需要分析其中风险因素并加强安全防护管理,从而避免检验人员的感染。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人员 生物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调查统计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前后微生物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认知状况。结果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管理之后,微生物检验人员安全防护知识认知水平显著提高,加强管理后实验室感染概念、职业感染危险因素、以及生物安全防护概念,等方面方面的了解明显高于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人员实验过程当中存在较高的生物危险性,需要分析其中风险因素并加强安全防护管理,从而避免检验人员的感染。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人员 生物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肛周感染的预防护理。方法选取本院2016-7至2017-7共9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常规组应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肛周感染。研究组应用甲硝唑注射液联合莫匹罗星软膏。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率6.52%低于常规组的6.52%,两组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100%与死亡率0%优于常规组的治愈率93.48%,死亡率6.52%,两组比较,存在较大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用莫匹罗星软膏联合甲硝唑注射液可有效控制肛周感染情况,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减轻临床疼痛。

  • 标签: 肛周感染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剖宫产时的危险因素,并为其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6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及相应医护人员,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0名患者,实施相应组别手术的医护人员分为医护人员对照组和医护人员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进行剖宫产时进行常规手术操作流程,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剖宫产时分别进行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职业防护措施,对比分析在两组患者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危险因素和职业危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未检查到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对照组有2例在应该粘贴相关标识处未标明或标识不清、3例防护意识不到位,3例防护制度不健全,3例发生职业暴露后未及时处理,观察组发生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手术全程中,无手术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对照组有2例医护手术人员沾染羊水、3例出现手套破损,3例出现沾染体液、3例出现锐器划伤,3例出现感染。观察组发生职业暴露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剖宫产时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锐器划伤,沾染孕产妇的分泌物、羊水、血液等,做好剖宫产术前、术中及术后的防护措施有利于加强职业防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妊娠合并梅毒 剖宫产 危险因素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南院医疗(下文简称南院)临床科室药品管理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管理办法。方法全面分析南院临床科室药品管理现存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临床科室药品管理,对比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前、后的管理质量。结果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后,南院临床科室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抢救车药品、常用备用药品的达标率均明显高于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后,南院临床科室药品的去向明确率与有效使用率均明显提升,且药患纠纷率明显减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南院临床科室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多,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强化管理,可明显提升药品达标率、去向明确率与有效使用率,且有助于降低药患纠纷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科室药品 管理 问题 PDCA循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护士配置化疗药物职业防护中应用综合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的45名护理人员为本次研究对象,综合管理于2017年1月开始实施,该管理模式对化疗药物操作防护流程予以规范,加大对化疗药物防护规范化培训的力度。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分析法分析我院应用综合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人员对化学药品基础知识及其防护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化疗药物污染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实施前相比,综合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知识以及操作评分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化学药品污染周围环境以及护理人员的次数也明显减少,前后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在护士配置化疗药物职业防护中应用综合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化疗药物污染事件的发生次数,提高护理人员化疗药物知识以及操作的掌握能力。

  • 标签: 护士配置化疗药物职业防护 综合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析检验人员进行艾滋病检验过程中自我安全防护方式。方法选取我市2016年6月~2017年7月40名艾滋病检验人员作为本次观察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0);对照组人员不开展安全防护教育,观察组人员开展安全防护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检验人员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以及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检验人员展开安全防护教育有利于提高其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值得在艾滋病检验工作中广泛普及。

  • 标签: 艾滋病检验 检验人员 自我安全防护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病机制、预防护理进展等,以期为疾病的预防护理工作提供相关的建议。

  • 标签: 预防护理 进展 患侧上肢水肿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140例新生儿,将其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监护室内护理工作中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总结不安全因素,并就其防护措施展开分析。结果140例新生儿监护室患儿中5例出现护理不安全事件,包括1例院内感染、3例针刺伤、1例烫伤,不良事件发生率3.57%。造成新生儿监护室内不安全事件的原因包括外界因素、人员因素、技术因素及组织管理因素等。结论新生儿监护室护理工作中容易因外界多种因素、人员因素及技术因素等影响护理质量,导致出现护理不安全事件,影响患儿疾病治疗。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护理知识的普及、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

  • 标签: 新生儿监护室 不安全因素 防护措施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患者应用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ICU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5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对比两组压疮发生率及压疮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及压疮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预见性压疮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压疮发生风险,减轻其压疮程度,可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桥小脑角(CPA)肿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00例CPA肿瘤的MRI表现,并归纳分析其MRI特征性表现。结果100例CPA肿瘤其中听神经瘤48例,脑膜瘤18例,三叉神经瘤3例,胆脂瘤(表皮样囊肿)15例,蛛网膜囊肿4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2例,小脑星形细胞瘤3例,髓母细胞瘤、脑脓肿、脑转移瘤各一例。年龄2~82岁。各种桥小脑肿瘤均有其特殊征象。结论MRI在CPA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桥小脑角区 听神经瘤 脑膜瘤 三叉神经瘤 胆脂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