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他汀类药物自1776年问世以来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不但有降脂作用,而且还有其他作用和用途。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具有划时代意义,其可使冠心病发病率降低25%—60%,可使冠状动脉事件相对危险减少30%。被临床医生誉为血管“清道夫”。下面总结一下他汀类药物适应和其他作用。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适应症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后抑郁护理中应用ROY适应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间的产后抑郁患者6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ROY适应模式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于治疗前(P<0.0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后抑郁护理中采用ROY适应模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ROY适应模式 抑郁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妊高经不同护理处置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04月~2016年04月48例妊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划分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和系统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的发病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护理组的子痫、子痫前期以及总发病率大小分别是8.33%(2/24)、8.33%(2/24)以及16.67%(4/24),和对照组的子痫、子痫前期以及总发病率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系统护理干预操作后,可以有效降低子痫前期、子痫发生率,进一步提升患者对于医护工作开展的配合度和满意度。

  • 标签: 妊高症 不同护理处置 疗效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发抑郁的糖尿病患者通过针灸+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8月到2017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并发抑郁患者中选72例,随机分组进行研究,35例通过西药展开治疗为西医组,37例通过针灸+中药展开治疗为中医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中医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现在比西医组低,P<0.05;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4.59%,较西医组的77.14%高,P<0.05。结论对于并发抑郁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相较于西药,针灸+中药的方案效果更为优越。

  • 标签: 糖尿病并发抑郁症 治疗 针灸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患儿给予不同时间的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入科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其中A组46例给予间隙蓝光照射治疗,B组46例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进行评价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不同时间段A组患儿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为6.52%,B组为28.26%,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患儿给予间隙蓝光照射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均显著优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应用及推广价值更高。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治疗 治疗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效果,为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A、B、C三组,A组为传统后路椎板开窗技术进行治疗,共32例患者,B组为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进行治疗,共34例患者,C组为自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进行治疗,共36例患者,对三组患者的各项症状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情况、治疗效果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组间比较,B、C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63%,B组为91.18%,C组为91.67%,三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效果有所不同,相比于传统的手术,微创的新型技术的创伤更小,出血量少,治愈时间快,三种方案的疗效差异不在,在对于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应合理选择方案。

  • 标签: 不同手术方式 腰椎间盘突出症 效果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腰椎间盘突出的CT与MR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2016年07月--2017年07月间入我院并接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0例。常规组采用CT诊断,研究组采用MR诊断,参照临床病理检验结果,对比两组不同诊断方法的价值。结果常规组确诊率高达80.00%,有22例椎间盘脱出者,有2例椎间盘突出者;研究组确诊率高96.67%,有26例椎间盘脱出者,有3例椎间盘突出者;组间结果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R检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确诊率显著高于CT诊断,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CT MR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颅骨牵引患者体位适应性及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行颅骨牵引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体位适应性与并发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相关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1周时体位适应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颅骨牵引患者体位适应性,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缩短患者康复周期,临床普及价值高。

  • 标签: 预见性护理干预 颅骨牵引 体位适应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的选择及并发防治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接受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4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采取并发防治措施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分析手术适应的选择及并发预防措施效果。结果甲状腺癌患者采用全甲状腺切除术的适应标准为临床症状诊断癌肿进展快、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且内科药物治疗无效者;影像学诊断有超声钙化灶、癌肿内部见沙粒体,血流丰富;细胞学诊断病灶细胞呈毛玻璃或透明状,无核仁。观察组并发发生率为10.3%,对照组为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医师要熟练掌握甲状腺癌进行全切术的适应,并熟练掌握解剖结构,在手术操作中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害,降低并发的发生几率。

  • 标签: 全甲状腺切除术 适应症 并发症 甲状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应用CT检查与MRI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进行CT检查与MRI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检出率、征象检出率。结果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在硬膜囊压迫、脊髓变形、椎间盘变形诊断中,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在椎间盘积气、钙化诊断中,CT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P<0.05),在神经根压迫诊断中,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时,CT检查与MRI检查各有优势,可配合使用,但MRI整体检出率更高。

  • 标签: CT MRI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甲状腺切除术在治疗甲状腺癌适应的选择和相关并发的防治。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30)接受全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n=30)接受次全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的发生率和术后3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年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适宜适应的甲状腺癌患者采用全甲状腺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癌症的复发率,对于提高甲状腺癌患者的远期疗效具有积极作用,全甲状腺切除术虽然术后并发较多,但是术中给予必要的并发防治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发生率,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予以关注。

  • 标签: 全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癌 适应症 并发症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稳定期精神分裂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患者作为探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把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选择康复护理方式。然后比较对照组和参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比对照组高,对照组患者的社会适应功能以及生活能力的评分都比观察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使稳定期精神分裂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 社会适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曼月乐及孕激素对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分析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分析组患者进行曼月乐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孕激素的治疗,比较两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子宫内膜逆转率。结果分析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子宫内膜逆转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在统计学上存在讨论价值(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增生患者进行曼月乐的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孕激素的治疗,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而且能够提升患者的子宫内膜逆转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极高的推广意义。

  • 标签: 曼月乐 孕激素 子宫内膜增生症 临床疗效 对比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间歇光疗和持续光疗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治疗中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10月诊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患者86例进行治疗分析,随机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给予间歇光疗,对照组采用持续光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血胆红素水平和经皮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和不良反应例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胆红素水平和经皮胆红素水平相似(P>0.05);试验组患者黄疸消退时间短,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间歇光疗和持续光疗均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但间歇光疗不良反应少,黄疸消退时间短,安全性高,更值得应用。

  • 标签: 间歇光疗 持续光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疏解安神治则组方的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方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与心理干预的疗效特点。方法选择诊断为广泛性焦虑患者90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疗程13周。治疗组给予协定处方口服,每次100ml,每日2次。心理干预组给以定期的心理干预治疗。观察HAMA、SAS,自拟中医症状量表。结果中药治疗组对HAMA、SAS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治疗组在6周、13周末,均有显著性作用,呈递进效应(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1);HAMA量表总有效率93.1%,优于对照组32.26%(P<0.01);SAS量表总有效率93.1%,优于对照组32.26%(P<0.01);自拟中医症状量表治疗组总有效率93.1%,优于对照组29.03%(P<0.01);治疗组中医症状量表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心理干预组上述各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较中药治疗组疗效较弱。结论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方对广泛性焦虑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且明显优于心理干预治疗。

  • 标签: 广泛性焦虑症 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方 中医症状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氯沙坦和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进行药物治疗的100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服用氯沙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血尿酸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尿酸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患者而言,与缬沙坦相比,服用氯沙坦进行治疗可以更加显著地改善血压、血尿酸水平,并可以更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 标签: 氯沙坦 缬沙坦 高血压 高尿酸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中,应用椎间盘镜与椎板开窗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5月到2018年1月之间展开本次研究,选择对应时间段内的8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椎板开窗治疗)和观察组(椎间盘镜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优良率等情况,并实施组间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的优良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90.0%,组间虽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较高。结论椎间盘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略好于椎板开窗治疗,因此更具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镜 椎板开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与双相情感状癌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的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45例患有康复期精神分裂的患者为观察组,46例子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对照组,通过采用数字符号,视觉再生,连线测试,数字广度,韦世康星卡片分类测试(即WCST)等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患有康复期精神分裂患者的观察组在数字符号,视觉再生倒背评分小于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对照组认识患者,WCST中的分类个数对照组大于观察组,WCST中错误以及持续错误对照组少于观察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患者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认知功能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损害,但是康复期精神分裂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要大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 标签: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双相情感障碍 认知功能损害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团体心理治疗对于提高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效果。方法把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入院的96例精神分裂恢复期病人按照治疗的方法分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实施团队心理治疗,通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比较两组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日常能力、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皆比对照组高,且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恢复期病人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实施团队心理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团体心理治疗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 社会适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分裂患者分别采用延续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并对2种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1例精神分裂患者,按出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其中常规组41例,行常规护理;干预组40例,行延续性护理。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精神病量表评分及复发率,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依从性(100.00%)、精神量表评分及复发率(5.00%)均与对照组的相应值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对精神分裂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不仅有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病情,还能减少疾病的复发情况,使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常规护理 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