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60岁以后首发躁狂抑郁发作症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和使用精神药物情况,为临床科学、合理、规范应用精神科药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查看我院病案室的出院登记本记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精神科出院病历4234进行筛选,从中选出60岁以后(包括60岁)首发,诊断躁狂抑郁发作症住院患者病历34本为样本病历(8.03‰)。对每本病历的用药名称、药物剂量逐项进行调查、统计。结果男27例,女7例。年龄60-78岁。平均64.6岁。临床分型躁狂发作16例,抑郁发作14例,躁狂抑郁发作4例。治疗过程药物治疗28例,无抽搐电休克(ECT)治疗6例。转归治愈23例,显进4例,好转3例,无改善4例。药物治疗方面抗抑郁药米氮平、氟西汀、舍曲林。抗躁狂药碳酸锂缓释片,抗精神病药奥氮平,维思通,其它;氯硝西泮、佳乐定。合并用药29例(85.2%),单一用药5例(14.8%)。结论本组资料结果显示,首次住院躁狂抑郁发作精神病人当中。精神科用药情况,大多数都采取合并用药(29例)占85.2%),药物剂量较常规治疗剂量低,说明老年精神病人的药物治疗,不管何种药物治疗,应以低剂量为主。

  • 标签: 60岁首发 躁狂抑郁发作发作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撷取的82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参照组,两组人数相同,均为41例。实验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两组WMS(记忆商数、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评分、WAIS——RC(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智商)评分实行对比,实验组均具有明显的优势,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中,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方面予以应用、推广。

  • 标签: 系统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系统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护理中的影响。方法选在我院就诊和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70例进行研究,根据入院时间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进行双相情感障碍疾病的常规护理,试验组35例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干预之后,试验组患者的WMS评分和WAIS-RC评分中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提高和改善。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 系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所收治的82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参照组各41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联合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认知功能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明显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丙戊酸钠 喹硫平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治疗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碳酸锂治疗,试验组采取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评估治疗4周后两组的躁狂评分、用药不良反应,比较随访2年内两组患者的躁狂指标(发作次数、住院次数、住院时间)情况。结果试验组躁狂总分为(7.2±4.8)分,低于对照组的(15.0±3.9)分(P<0.05)。随访2年内,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发作次数分别为(1.6±0.5)次和(3.7±1.5)次,住院次数分别为(1.0±0.5)次和(2.6±0.5)次,住院时间分别为(2.0±1.9)个月和7.0±8.1)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治疗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效果较好,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双向情感障碍躁狂 碳酸锂 丙戊酸钠缓释片
  • 简介:摘要目的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中分别应用丙戊酸钠与喹硫平、碳酸锂进行治疗,比较分析对BRMS评分、PANSS评分所产生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1月开始到2018年8月结束,在我院选取10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随机均匀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观察组应用碳酸锂联合喹硫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RMS评分、PANSS评分。结果相较于治疗前,完成治疗后的BRMS评分、PANSS评分均显著较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中分别应用喹硫平、碳酸锂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丙戊酸钠 喹硫平 碳酸锂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躁狂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躁狂症患者92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控制。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躁狂症患者实施的综合护理,效果确切,患者治疗依从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躁狂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和传统开放性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69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和同期78例行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手术相关资料、术后近期疗效等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临床资料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5.3±0.7)cm,(202.8±16.2)min,(84.8±43.0)mL,(2.5±0.6)d,(10.0±2.0)d,与开腹组相比(21.3±2.5)cm、(168.0±16.6)min、(203.3±35.3)mL、(3.9±0.7)d、(15.9±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开腹组清扫淋巴结数目(12.9±4.5)个,腹腔组清扫淋巴结数目(16.4±7.6)个,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的近期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结肠癌 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癫痫发作的分类、症状及治疗。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42例癫痫患者,对其实施针对性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42例患者中,31例显效,9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结论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实施针对性治疗,能够提高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癫痫 分类 症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躁狂症患者在整体护理干预的影响下,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躁狂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整体护理和传统护理,观察其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效果。结果研究组躁狂症患者护理后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依从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躁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整体护理 躁狂症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躁狂症患者接受氯硝西泮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指导。方法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对60例急性躁狂症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3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碳酸锂联合氯硝西泮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碳酸锂联合硝西泮口服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前、治疗第二周时躁狂症没有显著的改善,相比于对照组,没有差异性,治疗第四和第八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情况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的BRMS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躁狂症患者接受氯硝西泮和碳酸锂联合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患者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率低,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躁狂症 碳酸锂 氯硝西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对急性躁狂症患者采取氯硝西泮作为辅助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急性躁狂症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碳酸锂联合氯硝西泮口服治疗,对照组组患者给予碳酸锂联合硝西泮口服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RMS评分情况以及相应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各自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2周、时躁狂症状无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无差异,在第4周、8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BRMS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躁狂症患者采用氯硝西泮作为辅助药物治疗急性躁狂症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躁狂症 碳酸锂 氯硝西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作频度对后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首次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5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脑梗死前是否预先发生同侧的TIA分为无TIA组和TIA组,其中TIA组120例,无TIA组438例;TIA组根据发作频度分为1次组、2~3次组和>3次组3个亚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trokescale,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评分标准,于入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于病程3周时对各组进行ADL评分,比较各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TIA不同发作频度及其他影响因素与后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有TIA发作组在神经功能轻度缺损及Ⅰ级预后中所占比例72.5%(87/120)、73.3%(88/120)高于无TIA组61.9%(271/438)、61.6%(270/438),在中度神经功能缺损13.3%(16/120)及Ⅱ级预后26.7%(32/120)中所占比例低于无TIA组23.5%(103/438)、38.4%(168/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发作2~3次组在神经功能轻度缺损及Ⅰ级预后中所占比例90.6%(29/32)、96.9%(31/32)高于无TIA组61.9%(271/438)、61.6%(270/438)、1次组33.3%(2/6)、33.3%(2/6)及>3次组33.3%(2/6)、67.1%(55/82),在中度及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及Ⅱ级预后所占比例6.3%(2/32)、3.1%(1/32)、3.1%(1/32)低于无TIA组23.5%(103/438)、14.6(64/438)、38.4%(168/438)、1次组33.3%(2/6)、33.3%(2/6)、66.7%(4/6)及>3次组13.4%(11/82)、18.3%(15/82)、32.9%(27/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关的因素为TIA发作频度、家族史、房颤史、吸烟史(均P<0.05),其中,TIA发作2~3次为保护性因素(OR<1.000);与预后情况有关的因素为TIA发作频度家族史、房颤史、饮酒史(均P<0.05),其中,TIA发作2~3次为保护性因素(OR<1.000)。结论TIA对后继脑梗死有保护作用,且其具有一定的缺血耐受条件。对于缺血耐受的产生机制及相关的基因、蛋白等的一系列调控仍有待于深入研究。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后继脑梗死 频度 缺血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路径应用在躁狂抑郁症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躁狂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序号11法分为基础组(n=35)和实验组(n=35),基础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干预措施,对比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与基础组相比较低(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远较基础组高,P<0.05。结论针对躁狂抑郁症患者,给予基础护理+临床路径干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可提高护理依从性,并改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 标签: 临床路径 躁狂抑郁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中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50例MELA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颅脑磁共振是否产生新发卒中样病灶,将患者分为无新发卒中样病灶组和新发卒中样病灶组,并根据首发癫痫的年龄分为癫痫首发年龄成年组(≥18岁)和癫痫首发未成年组(<18岁),探讨耐药性癫痫与首发症状及首发癫痫发作与新发卒中样病灶的关系。结果在进行行脑电图检查过程中,21例出现癫痫样放电,29例出现非特异性异常,其中新发卒中样病灶组的癫痫发作比例明显高于无新发卒中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年组的耐药性癫痫发作率明显高于成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性癫痫在无新发卒中病灶组和新发卒中样病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AS的临床首发症状是癫痫样放电,最常见为非特异性脑电波,癫痫首发年龄和新发卒中病灶是MELAS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耐药性癫痫 MELAS综合征 脑电图 卒中样病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立哌唑合并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入院的患者9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急性躁狂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用阿立哌唑合并碳酸锂、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以副作用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第1、2周末BRM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8周末BRMS评分与对照组相当,治疗8周末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近(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时段T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阿立哌唑合并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症疗效好,安全性好,起效较慢。

  • 标签: 阿立哌唑 氯氮平 碳酸锂 躁狂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躁狂症患者在整体护理干预的影响下,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躁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整体护理和传统护理,观察其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效果。结果研究组躁狂症患者护理后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依从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躁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整体护理 躁狂症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镁联用氯硝西泮治疗躁狂症的疗效、安全、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确诊躁狂症患者60例。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的患者采用常规碳酸锉药物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进行丙戊酸镁与氯硝西伴联合治疗,观察疗程6周。疗效评定以躁狂量表作基础,安全、合理性以不良反应TESS量表为依据,结合药物机制综合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BRMS评分为(1.52±2.3)分,2周后为(14.2±1.2)分,与对照组的(17.2±1.6)、(16.3±2.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联合氯硝西泮治疗躁狂症的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丙戊酸镁 氯硝西泮 躁狂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立哌唑合并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我院2013年6月~2016年I0月入院的躁狂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用阿立哌唑合并碳酸锂、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以副作用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第1、2周末BRM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8周末BRMS评分与对照组相当,治疗8周末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近(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时段T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阿立哌唑合并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症疗效好,安全性好,起效较慢。

  • 标签: 阿立哌唑 氯氮平 碳酸锂 躁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优质护理对提高躁狂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接收在我院患有躁狂症的病人一共有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躁狂症病人采取优质护理,可以使提高病人对日常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提高,使临床护理质量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提高 躁狂症 护理满意度 具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