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经过临床实践,探讨小儿外部脑积水的临床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小儿外部脑积水的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80例小儿外部脑积水患者,观察他们的临床表现,对他们进行CT扫描,同时对患儿的脑萎缩及硬膜下的积液实施有效地鉴别诊断。结果以上患儿全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蛛网膜的下腔增宽现象,其中,以双额顶与大脑前纵裂表现得最为普遍,为100%;有64例表现双侧裂池增宽,占总数的80%;有20例表现额顶叶脑沟增宽加深,占总数的25%;有16例表现脑基底池增宽,占总数的20%;有8例表现脑室轻度扩大,占总数的10%。对以上小儿外部脑积水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在1年的CT随访过程中,有72例患儿的外部脑积水已经完全消失,8例患儿的外部脑积水有显著地减少,治愈率为90%。结论可以得知,进行CT检查与随访观测,可以提高小儿外部脑积水的诊断与鉴别率,为以后的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具有重大价值,非常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小儿群体 外部性脑积水 CT诊断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经过临床实践,探讨小儿外部脑积水的临床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小儿外部脑积水的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80例小儿外部脑积水患者,观察他们的临床表现,对他们进行CT扫描,同时对患儿的脑萎缩及硬膜下的积液实施有效地鉴别诊断。结果以上患儿全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蛛网膜的下腔增宽现象,其中,以双额顶与大脑前纵裂表现得最为普遍,为100%;有64例表现双侧裂池增宽,占总数的80%;有20例表现额顶叶脑沟增宽加深,占总数的25%;有16例表现脑基底池增宽,占总数的20%;有8例表现脑室轻度扩大,占总数的10%。对以上小儿外部脑积水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在1年的CT随访过程中,有72例患儿的外部脑积水已经完全消失,8例患儿的外部脑积水有显著地减少,治愈率为90%。结论可以得知,进行CT检查与随访观测,可以提高小儿外部脑积水的诊断与鉴别率,为以后的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具有重大价值,非常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小儿群体 外部性脑积水 CT诊断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外伤不同类型的诊疗方法,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67例喉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患者根据不同喉外伤类型分类,而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效果满意。结论根据不同喉外伤严重程度分级,而采用对应的分级诊疗措施,是成功救治喉外伤的关键。

  • 标签: 喉外伤 喉外伤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分泌中耳炎应用中耳压治疗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参研对象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医院诊治的74例慢性分泌中耳炎患儿,遵从随机的分组标准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后者行传统捏鼻鼓气法进行自行吹张治疗,前者行中耳压治疗仪合并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慢性分泌中耳炎患儿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气导听阈、平均气骨导差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分泌中耳炎患儿的治疗效果能够通过中耳压治疗仪治疗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耳负压治疗仪 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VSD技术(压封闭引流技术)和植皮术联合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可行,为临床治疗深度烧伤提供新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烧伤科接诊的74例深度烧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依据患者意愿接受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取VSD技术和植皮术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6例)在植皮术后使用一般敷料包扎使创面封闭。治疗后,总结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并对比分析两组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以及愈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4.15±1.3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级别优良率为7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阳性率(7.89%)明显低于其对照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543,P=0.0007);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7.89%vs4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410,P=0.0003)。结论修复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采取VSD技术和植皮术结合的方法比传统的植皮术后使用一般敷料包扎使创面封闭的方法疗效显著,能减少病人的痛苦时间,缩短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并且植皮存活率更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VSD技术 植皮术 深度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连续护理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的患者的性情绪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护理的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抑郁和焦虑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进行连续护理措施,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性情绪,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对构建和谐的护患之间的关系有着显著的效果。

  • 标签: 常规护理 连续性护理 胸腰椎压缩性 骨折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创面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科收治的骨创伤压引流患者35例,对其护理情况进分析。采用压封闭引流治疗方式,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对骨创伤患者实施压封闭引流护理,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对骨创伤患者实施压封闭引流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创面的愈合,避免创面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骨创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统护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性情绪及生活质量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收取本次研究冠心病患者70例,时间为2015年10月18日至2017年12月26日,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值<0.05。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性情绪及生活质量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研究。

  • 标签: 系统性护理干预 冠心病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护理干预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产妇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产妇9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初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初产妇均给予同样的质量方法,对照组初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初产妇给予系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初产妇的性情绪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初产妇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初产妇的SAS、SDS评分均有明显的下降,且观察组初产妇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初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初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初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现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初产妇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初产妇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 系统性护理 负性情绪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压引流术在乳腺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患者均于2016年3月~2017年5月来院治疗,例数为60例,分为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脓肿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封闭式压引流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脓腔愈合时间、瘢痕长度、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换药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少,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分值明显比对照组度,另外半年随访中观察组患者无复发患者,对照组出现3例复发患者,p<0.05。结论压引流术治疗乳腺脓肿的效果较为理想,能加速脓腔的愈合,减少瘢痕长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速患者恢复,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 标签: 负压引流术 乳腺脓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创伤中持续封闭压引流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照术前检查结果将2016年5月-2017年7月本院诊治60例骨科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及持续封闭压引流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持续封闭压引流用于骨科创伤治疗,临床观察效果良好,可普及推广。

  • 标签: 负压引流 骨科创伤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烧伤创面经传统换药和压封闭引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7年1月-12月选取接收的深度烧伤43例患者看作研究组,给予压封闭引流(VSD)治疗。于2016年1月-12年选取接收的深度烧伤43例患者看作参照组,给予传统换药治疗。比较观经不同方法治疗取得的效果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和疼痛评分情况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相比传统换药,给予烧伤创面患者予以压封闭引流治疗,其治疗效果良好,既能使患者的疼痛感改善,而且对烧伤创面的愈合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 标签: 烧伤创面 传统换药 负压封闭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压封闭治疗技术在毒蛇咬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毒蛇咬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患肢清创术+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第1d、3d、5d肿胀周径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肌酐、血常规、肌酸激酶和谷草转氨酶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伤口感染率为18.8%,与对照组的75.0%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压封闭治疗技术在毒蛇咬伤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身体尽快恢复,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切开引流术。

  • 标签: 负压封闭治疗技术 毒蛇咬伤 应用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真空压静脉采血在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讨论其改进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采用真空压静脉采血的患者6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15例)和对照组(3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采血,而观察组则采取干预护理措施,加强管理。比较两组皮下瘀血、溶血、采血量不准确、穿刺针头脱出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预护理措施的方法,有助于减少真空压采血的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效果满意,是值得临床推广的采血方式。

  • 标签: 真空负压 静脉采血 护理 原因分析 改进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压闭式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骨创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在常规的清创固定处理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局部换药方法,观察组患者应用压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住院时间、换药次数、住院费用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住院费用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闭式引流可以有效的促进骨创伤患者的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负压闭式引流 骨创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上,压封闭引流(VSD)用于浅表创面处理和深部引流,本文目的在探讨VSD护理乳房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1年3月~2014年7月间行乳房术后发生或预计发生切口难愈合的患者病例4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用VSD术后引流,对照组用传统方式引流。比较效果。结果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切口或创腔延迟愈合率、切口愈合甲级、舒适度、平均拔管时间、乳腺炎脓肿复发率,研究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VSD可减少皮下积液聚集、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提高皮瓣成活率、促进创面的愈合,提高切口愈合率,可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乳房 切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骨科疾病患者采用改良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诊治的62例骨科疾病患者,采用完全抽样法11分组,每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行骨折内固定治疗,于术后对照组予以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予以改良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相关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1w疗效为64.52%,2w为29.03%、3w为6.4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清洁时间(4.91±1.44)d、创面愈合时间(21.33±5.55)d、总住院时间(22.16±3.14)d、抗生素费用(1438.88±2786.31)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骨科疾病患者予以改良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经济负担更小。

  • 标签: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科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式压引流联合开放植骨治疗胫骨创伤骨髓炎的疗效及对治疗优良率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到院就诊的患者中,选取出符合本次实验研究要求的患者150名,均为胫骨创伤骨髓炎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封闭式压引流联合开放植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感染控制治疗时间、去除外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优良率以及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治疗时间、去除外固定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快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优良率(97.3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84%),(P<0.05)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胫骨创伤骨髓炎疾病患者,让其接受封闭式压引流联合开放植骨治疗,可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促进疾病的好转,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引流 开放植骨治疗 胫骨创伤性骨髓炎 临床疗效 治疗优良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腹腔双套管与传统方式腹腔双套管在腹部外科应用效果的差别。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肠瘘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肠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方式腹腔双套管压引流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改良双套管持续冲洗压吸引治疗,并对两组的引流效果及并发症例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引流效果及并发症例数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改良腹腔双套管在肠瘘患者的应用,可明显改善腹腔引流效果。有利于提高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改良双套管 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治疗 肠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