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随机抽取的426份阳性血液标本,以发热合并全身感染患者为主,借助无菌操作对发热初期与高峰期的血液标本予以采集。同时采用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检验,根据NCCLS药敏试验标准,评定细菌的抗菌药物情况,包括敏感度、耐药性以及中度敏感三个方面。结果直接药敏试验检总计鉴定396份,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阳性菌符合率对比92.95%;常规药敏试验与直接药敏试验的革兰阳性菌检出敏感度的对比(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均较好,检出率与敏感度都比较高,但直接药敏试验具有操作简便与时间较短等优势,在血液检验中比较适合。

  • 标签: 临床血液检验 直接药敏试验 常规药敏试验 应用价值
  • 简介:诊断试验研究质量的控制要取得诊断试验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研究质量的控制十分重要.影响诊断试验研究结果真实性的因素有两方面:机遇和偏倚[1].

  • 标签: 诊断试验 研究 评价 试验数据 统计学处理
  • 简介:抗体筛查试验(以下简称抗筛)临床常用于检测样本中是否含有针对红细胞血型抗原的不规则抗体,而不规则抗体的存在是导致临床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红细胞血型抗体的分类红细胞血型抗体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三类,即天然抗体、免疫性抗体和自身抗体;而按其出现的规律也可分为规则抗体、不规则抗体和特殊类型抗体三类。

  • 标签: 抗体筛查试验 不规则抗体 抗体鉴定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受到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提升检验的准确性。方法我院对60例门诊和280例住院患者进行了血凝试验,对结果可疑病例,由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回访调查。结果220例住院患者,有185例标本合格,合格率是84.09%;60例门诊患者,55例合格,标本合格率91.67%。有30例不合格标本为标本量不足,占不合格总数的75%,8例偏多,占20%,2例凝块,占5%。40例可疑标本回访显示,20例患者正常吃药后接受标本采集,占50%,2例标本长时间放置,占5%,10例抽血不顺利,占25%,8例无影响因素,占20%。结论进行凝血试验时需要对可能造成结果偏差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影响血凝试验 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影响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的因素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a412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结果。结果412例平板运动试验共71例阳性,阳性率为17.2%,其中5例为假阳性(加做心得安试验,排除冠心病可能),假阳性率为7.0%,另有4例为假阴性,(加做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假阴性率为1.2%。结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对于筛查不典型或隐匿型冠心病是一种经济、简便、无创且准确性较高检查方法,但在操作时应尽量排除假阳性和假阴性因素的干扰。

  • 标签: 运动试验 心电描记术 冠状动脉疾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的临床探讨。方法分析我院2017年3月到2018年6月接受血凝试验检验的30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统计临床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偏差患者的临床影响因素,并分析检验结果偏差的主要原因。结果3000患者中总共有113例患者出现血凝试验检验质量偏差,同时所有患者均属于分析前因素导致。结论临床中必须不断改进管理制度,优化操作流程,完善用人体系、培训体系、工作考核与监督体系,促使检验人员以及标本采集人员的操作能力的刀片持续性提升,根据科学的方式完成血凝试验检验任务,规避违规操作而导致的检验结果偏差,为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保障临床诊治水平。

  • 标签: 血凝试验检验 影响因素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住院瘾青少年的心理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7年1月份-10月份收治的住院瘾青少年患者78例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积极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分变化情况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较护理前比较有差异,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74%(36/38),较比对照组84.21%(32/38)的满意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住院瘾青少年由于年龄等情况,患者住院接受治疗心理焦虑严重,抵触治疗,对治疗效果等有一定的影响,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有效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住院网瘾 青少年 心理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如何优化新疆芫荽中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以新疆芫荽地上部分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总黄酮提取率。结果新疆芫荽地上部分总黄酮优化后提取工艺提取溶剂(乙醇)浓度为40%,提取时间为120min,固液比为1∶15,提取温度为60℃,粒度为40目,提取次数为2。在上述工艺条件下,黄酮提取率达3.28%。结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后的新疆芫荽地上部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是合理可行的。

  • 标签: 新疆芫荽 醇提取工艺 总黄酮 紫外可见光谱仪
  • 简介:摘要目的优选百苑止咳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橙皮苷含量测定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了百苑止咳颗粒的较优提取工艺。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为加水煎煮3次,每次加7倍量水,提取1小时。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为百苑止咳颗粒的最优提取工艺。

  • 标签: 百苑止咳颗粒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8例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织红细胞监测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38例化疗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应用测定患者化疗前后的织红细胞计数、未成熟的织红细胞计数指标,比较计数结果。结果相比化疗前,化疗后的第3d、第6d,患者的织红细胞、未成熟织红细胞均下降,同时在化疗后的第6d患者的织红细胞以及未成熟的织红细胞指数均降到最低,化疗后的第14d患者的织红细胞以及未成熟的织红细胞指数均有所提升,P<0.05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肿瘤患者化疗的期间,应用织红细胞的计数资料可作为反映早期的骨髓功能抑制情况的指标。

  • 标签: 肿瘤患者 化疗治疗 网织红细胞监测 效果观察
  • 简介:采用稀释的新鲜血浆或陈旧血浆,与凝血酶制备成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3P)试验阳性标本,不仅方法简便,并可动态观察,能更好地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

  • 标签: 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 凝血酶 阳性 标本
  • 简介:摘要总结了精氮酸联合可乐定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护理经验。试验前后做好患儿与家长的心理护理,对试验的整个流程进行详细讲解,减少患儿及家长的焦虑和疑惑,保障试验的顺利完成。本组患儿均顺利、安全、有效的完成整个激发试验

  • 标签: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精氨酸 可乐定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初筛试验的准确率及HIV抗体初筛实验。方法用ELISA方法对体检、哨点及VCT血清标本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试剂或方法对初筛阳性样本进行复检,得到反馈结果后与假阳性率对比。结果对该初筛实验室HIV抗体初筛试验假阳性率(0.2727%)明显高于(0.07%)。结论影响HIV抗体初筛实验结果的因素较多,但是客观因素能通过严格规范、校准仪器等方法得以解决,而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自身的素质、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才是降低假阳性结果出现的关键。

  • 标签: HIV初筛实验 假阳性 原因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微生物菌种的保存时间与遗传变异规律。方法:通过对真空冷冻干燥法、半固体培养基、血平板、沙保弱斜面培养、肉培养基等保存方法的实践,来表明微生物各种菌种能进行保存。结果与结论:微生物各种菌种完全可以长期传代保存。

  • 标签: 菌种 保存 培养基 微生物试验 实验教学 医学检验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近海海水中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情况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海水经增菌培养、细菌分离,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02份海水共分离出肠杆菌科6属6种24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5株,阴沟肠杆菌2株,聚团泛菌2株,弗劳地拘橼酸杆菌2株,产酸克雷伯菌2株,蜂房哈夫尼菌1株。药敏结果显示,16株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沙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氨曲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陛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在90%以上,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氯霉素和哌拉西林的敏感率在80%-9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四环素的敏感率在70%以下。结论海水中肠杆菌科细菌调查及药敏试验对海水细菌所致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近海 海水 肠杆菌科 细菌 分离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试验条件对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类型的样品管同时采集同一受试对象的静脉血标本,并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检测总酸性磷酸酶和耐酒石酸性磷酸酶活性。结果:采血后低温分离血清ACPT和TrACP活性在1h内无明显变化,室温放置2.5h后活性下降约9%,离心后未及时吸出血清或全血静置2.5h再离心检测,ACP活性上升约20%。促凝胶可使ACP总活性明显上升,柠檬酸钠和氟化钠一草酸钾对ACP活性产生抑制,尤以后者更为显著。胆红素对ACP活性测定有明显的负干扰。结论:ACP活性易受多种试验条件的明显影响,应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试验条件 酸性磷酸酶活性 影响 抗凝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输血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抽血检查的296例患者,对采集的血液样品进行传统方法以及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结果所有患者进行卡式微柱凝集法检测一次性正确率正定型为100%,反定型为99.32%;采用盐水法检测出一次性正确率正定型为98.98%,反定型为98.31%。3例RhD型,占比为1.01%。结论在输血检验中采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能够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输血 检验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保存不同时间对织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 20例健康体检者 EDTA-K2抗凝静脉血 2ml,分别于即时、 4℃冰箱保存一天、两天、三天,共 4次在 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 IPF;另外,随机抽取 20例门诊病人 EDTA-K2抗凝静脉血 2ml,于室温下每隔 2小时检测一次 IPF,观察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 4℃冰箱保存 24小时后, IPF%、 IPF#均值与当天检测均值差异有显著性( P=0.003,0.006)。室温保存标本在 4小时之内结果稳定。结论: EDTA-K2抗凝全血在室温下 4小时之内对织血小板的检测稳定; 4℃冰箱保存一天后不适于织血小板的检测。

  • 标签: 网织血小板 /保存温度 /保存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燥红质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分布特点。方法选用德国默克公司生产的阿罗格变应原点刺液27种进行试验,阳性对照用组胺,阴性对照用生理盐水,120例燥红质变应性鼻炎患者,分布按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步骤操作,读取试验结果。结果120例患者中,其中1种变应原引起过敏者42例,占35%,2种及以上78例,占65%。其中以吸入性过敏原阳性以对粉尘螨和户尘螨阳性率最高,分别为79例(65.83%)和78例(65%)。结论燥红质患者多数有2种及以上变应原引起,其中螨类是本地燥红质变应性鼻炎的最常见的变应原。

  • 标签: 变应原 皮肤点刺试验 变应性鼻炎 燥红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