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原发性脑膜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原发性脑膜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该肿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多数肿瘤细胞排列成特有的漩涡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vinmentin、EMA、S-100蛋白表达阳性,Ki-67阳性率<1%,SMA、TTF-1、CD34、CD31、PR、ALK、Syn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均支持良性脑膜的诊断。结论肺原发性脑膜十分少见,肺原发性脑膜生长缓慢,境界清楚,其形态学特点与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相似,大多数为单发,良性,手术易切除。

  • 标签: 脑膜瘤 肺原发 形态及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亚型大脑凸面脑膜患者开颅切除术后床出血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膜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开颅手术,比较不同亚型大脑凸面脑膜患者术后床出血率。结果床出血的27例患者中,Ⅰ级患者术后床出血率明显高于Ⅱ级和Ⅲ级(P<0.05),Ⅰ级中的过渡型(10.00%)、血管型(20.00%)术后床出血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5),Ⅲ级(0%)与Ⅱ级(6.25%)患者术后床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脑凸面脑膜病理类型与术后床出血有关,过渡型、血管型大脑凸面脑膜患者在接受开颅手术后,床出血的可能性大。

  • 标签: 病理亚型 脑膜瘤 瘤床出血 开颅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脑膜的CT、MRI鉴别诊断进行探讨,对其诊断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脑膜各45例,按照疾病类型将其分成颅内细胞组与脑膜细胞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MRI结合CT检验,诊断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颅内细胞组与脑膜细胞脑膜尾征、内钙化等临床指标差异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肿瘤外形、内血管流空信号、肿瘤明显强化及内坏死囊坏死信号等临床指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脑膜的CT、MRI的诊断的临床表现不同,两者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确诊率,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 标签: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脑膜瘤 CT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impson脑膜切除分级中,I级者占71.43%(50/70)、II级者占17.14%(12/70)、III级者占11.43%(8/70)。病理学结果中,内皮细胞类型者占42.86%(30/70),纤维类型者占28.57%(20/70),砂粒类型者占7.14%(5/70),血管类型者占10%(7/70),恶性类型者占11.43%(8/70)。跟踪随访中,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均得以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治疗中,采用显微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较佳,值得在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治疗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大脑镰及矢状窦脑膜瘤 显微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前窝底脑膜患者经眶上锁孔入路和经传统额下入路手术治疗疗效的比较分析。方法从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颅前窝底脑膜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经眶上锁孔入路进行手术,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额下入路进行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肿瘤全切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死亡出现。结论经眶上锁孔入路用于治疗颅前窝底脑膜相较于传统额下入路操作更为安全,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颅前窝底脑膜瘤 眶上锁孔入路 额下入路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膜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规范化护理理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中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间收治的30例脑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规范化护理。根据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规范化护理应用于脑膜手术患者中,可以减轻并发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脑膜瘤 围术期护理 规范化护理理念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术治疗前颅窝底脑膜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前颅窝底脑膜患者30例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手术操作均在外侧裂额侧开展,分析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术治疗前颅窝底脑膜的临床意义。结果30例患者肿瘤切除程度为SimpsonⅠ级切除者27例,Ⅱ级切除者3例;脑膜WHOⅠ级切除者29例,Ⅱ级切除者1例。术后出现发热症状者1例,细胞数升高者2例。术后随访3个月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采用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术时,无需开展额窦处理,使得脑脊液鼻漏发生有效避免,且开颅时对皮缘出血立即给予处理,关颅过程速度明显加快,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 治疗分析 前颅窝底脑膜瘤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地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50例结核性脑炎膜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后有12例患者的表现为意识障碍,18例患者表现为头晕、低热,浑身乏力、12例患者表现为精神萎靡,5例患者为癫痫性发作,所有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表示为良好。结论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需要医生、护士和患者三方的共同努力,优质的护理措施能够让患者的病程减少以及抑制并发症的产生。

  • 标签: 结核性 脑膜炎 护理体会
  • 简介:成人Still病(adult-onsetStill′sdisease,AOSD)是一种以高热、皮疹、关节疼痛为突出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明确,有学者认为其是由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AOSD累及神经系统的概率非常低,据日本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报道,约有8%的AOSD患者可累及神经系统[1]。

  • 标签: 成人STILL病 无菌性脑膜脑炎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结核性脑膜炎儿童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式,以能够依据其病症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并进行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对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的34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儿童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式和治疗举措进行分析。所有患有严重结核性脑膜炎的儿童都依据国家结核病规划指南中儿童结核病管理、实验室检查、病人病史、影像学检查进行准确性的诊断。结果34例患者中有26例病情好转,同时转院到结核病专治医院进行治疗,5例患者弃疗出院,死亡3例。结论ICU颅内感染患儿童要对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及时监测。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可以通过T-SPOT.TB试验进行辅助诊断。,脑脊液脑室穿刺减压以及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有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儿童 重症 结核性脑膜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结核菌检出情况,进而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中以我院2014年6月—2016年8月期间接收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脑脊液结核菌检验情况。结果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结核菌中45例为阳性(56.3%),35例为阴性(43.7%),所有患者经有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0.0%,在治疗效果方面,阴性患者相对于阳性患者治疗效果更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结核菌检验,可进一步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治以及预后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结核菌 临床检验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癫痫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8月本科接诊的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癫痫病患54例,将之利用数字抽签法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7例。甲组采用护理干预手段,乙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综合分析两组病情的恢复情况,比较患者满意率等指标。结果甲组的临床治愈率为88.89%、患者满意率为100.0%,明显比乙组的66.67%、88.89%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护理干预模式,对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癫痫病患进行施护,可有效提升其病情治疗的效果,减少护患纠纷发生风险。

  • 标签: 癫痫 护理干预 病毒性脑膜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皮肤混合(mixedtumoroftheskin,皮肤混合)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报告2例男性皮肤混合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回顾近年来有关皮肤混合的文献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皮肤混合,最终行Mohs(莫式)手术治疗。结论皮肤混合是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鉴别诊断需要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该病一般呈良性表现,最佳治疗方法是行Mohs手术完整切除,可有效防止复发。

  • 标签: 皮肤混合瘤 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重症大肠埃希菌脑膜炎的治疗与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例早产儿脑膜炎的诊治经过、治疗策略及随访结果。结果两例早产儿胎龄30+5/35+2周,患病日龄分别为12/7d,脑脊液细菌培养(-),白细胞分别为1750/3750个/mm3,葡萄糖分别为0.6/0.4mmol/L,蛋白均>3000mg/L。美罗培南抗感染,疗程分别为4周、52天,停药后无复发,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脑电图正常。随访至矫正胎龄12个月,婴幼儿发育量表测试DQ分别为97、91。无并发症,体格发育正常。结论早产儿重症大肠埃希菌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细致动态临床观察结合心率变化趋势的评估有助早期诊断与治疗。抗感染治疗应采取“重拳猛击”策略,结合支持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疗效。抗菌素疗程及停药指征仍有待大样本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

  • 标签: 脑膜炎 婴儿,早产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核性脑膜炎病患的预后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病患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应用Barthel指数(BI)对病患出院情况进行评定和分组,恢复较佳为BI≥12分,恢复不佳或死亡为<12分,对造成病患恢复不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应用Logistic对影响病患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80例研究病患里,恢复较好的病患有52例,恢复效果不佳的有28例,其中有5例病患治疗无效死亡,当中3例因呼吸衰竭而亡,因脑疝和多器官衰竭而亡的各1例。当中恢复较佳的病患中肢体偏瘫、脑积水与脑脊液(CSF)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恢复不佳的病患,在CSF氯化物含量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上明显优于恢复不佳的病患,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得出,脑积水以及GCS评分与CSF蛋白含量是导致结核性脑膜炎病患恢复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对80例结核性脑膜炎病患临床资料的分析得出,肢体偏瘫、脑积水、GCS评分以及CSF蛋白含量与CSF氯化物含量同结核性脑膜炎病患恢复不佳有紧密的关联,当中对其预后造成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脑积水以及CSF蛋白含量和GCS评分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预后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伤的相关因素以及应对的措施,以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我院近几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期间肝损伤的临床资料,总结得出影响肝损伤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结果TBM比其他类型的结核病更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特别是在抗结核时期。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药物性肝损伤 治疗 应对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增强CT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诊治结核性脑膜炎的患儿120例,将其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头颅增强CT检查、MRI检查和CSF检查。结果利用头颅增强CT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进行检查,具有较高的有效率,且对患儿的病情及病理有了全面掌握,具有典型性和可比性(P<0.05);利用MRI检查对病变范围显示较好,但对钙化的显示不及CT检查,而运用CSF虽然能够全面掌握患儿病情,但在典型性上还有所欠缺。结论通过增强CT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能够对患儿的病情进行有效掌握,应与原有的检查方式相配合,从而确保临床诊断的客观全面性,为患儿的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增强CT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诊断 价值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咽管的外科护理措施。方法方法抽选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9例颅咽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临床常规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关照对患者预后的作用。结果规范化、科学化、个性化的临床护理能够对颅咽管患者的治疗及康复产生积极影响,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颅咽管瘤 外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