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院2010年8月收治了1例食管、癌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河南人,2010年5月因“进食梗阻感”,诊断为“食管中段癌”,头、胸、肝CT均未发现转移而手术。术后病理:食管高一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侵及纤维膜;食管残端未见癌;

  • 标签: 食管 双原发癌
  • 简介:癌临床比较少见,国内报道占恶性肿瘤的0.4%~0.8%.食管、癌更为罕见,我科于1998年6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1岁,因食管癌根治术后5年半,咳嗽、胸闷、声音嘶哑,双侧锁骨上肿块1月余,于1998年6月16日入院.患者于1992年11月行GI检查提示食管中段占位性病变,而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食道中段鳞状细胞癌(Ⅱ~Ⅲ级).术后予以5-Fu与DDP化疗6个疗程.1996年3月患者因咳嗽,痰中带血就诊,CT检查示:左下占位.1996年3月29日行左下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左下叶中央型、巨块型腺癌,分化较好.术后予以干扰素治疗半年.此次入我院后,胸部CT示:右肺上叶占位,纵隔淋巴结肿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肺上叶主支气管开口处有一新生物.活检病理证实为未分化小细胞癌.拟行化、

  • 标签: 食管 肺癌 肿瘤 化疗 诊断 手术
  • 作者: 陈利杰 张森 姚伶俐 翁海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临床病理中心规培基地,合肥 230036 蚌埠医学院研究生院,蚌埠 230030,蚌埠医学院研究生院,蚌埠 23003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临床病理中心,合肥 230036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灶未明的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子宫等生殖道部位未见病变。患者女,33岁。因胆囊结石手术发现肺部巨大占位行肺叶切除。镜下肿瘤细胞呈单一的嗜酸性上皮样形态,巢团状或条索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广谱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CK)7、CK18、p63、p40、GATA3弥漫阳性,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D10部分阳性,CK5/6、CD146、抑制素、人胎盘泌乳素、胎盘碱性磷酸酶局灶阳性,波形蛋白、SALL4、甲状腺转录因子1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约60%,病理诊断为转移性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该肿瘤属于比较罕见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且对化疗不敏感,因此首选外科手术完整切除病变。因其罕见性且容易误诊为鳞状细胞癌,临床需要加强对其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病理。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0月间,在我院确诊为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患者2例,并对其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其中,免疫标志物通过免疫组化进行相应的检测,患者的EWS基因易位情况则通过荧光原位杂交系统进行评测。结果通过显微镜对2例患者的肿瘤细胞进行观测,能够发现细胞形态较为一致,呈梁状、片状或是弥漫分布,细胞形状为短梭形或圆形,并伴有不规则的病灶,且清晰可见核细胞的分裂。结论对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患者的免疫标志物进行免疫组化以及EWS基因易位检测,能有效提高病症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肺原发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临床病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生在肺部和气管的血管球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10—2019年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科医院(4例)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7例)诊断的11例肺部血管球肿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学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29~66岁,中位年龄43岁。6例位于内,5例位于气管。肿瘤直径1.0~7.5 cm,平均直径2.6 cm。低倍镜下肿瘤细胞呈弥漫分布,或呈分叶状,由大小相对一致的圆形或短梭形的瘤细胞组成,围绕血管生长。4例为良性血管球瘤,其中1例细胞核深染、退变,为良性奇异性血管球瘤。2例为恶性潜能未定血管球瘤,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细胞有一定异型性。5例为恶性血管球瘤,见肿瘤性坏死及脉管侵犯,肿瘤细胞异型性显著,核仁明显,可见核分裂象(2~20个/10个HPF),包括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阳性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11/11)、波形蛋白(7/8)、Ⅳ型胶原(4/4)、Caldesmon(5/5),少数病例表达结蛋白(1/7)和突触素(1/7),CD34、广谱细胞角蛋白、S-100蛋白等阴性。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95个月,2例恶性病例死亡,其他6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原发性和气管血管球肿瘤为罕见病,该组病例恶性血管球瘤较多,其次为良性血管球瘤和恶性潜能未定血管球瘤。形态学瘤细胞呈弥漫分布的圆形上皮样细胞,围绕血管内皮下生长,与类癌等相似,需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MA、Caldesmon、Ⅳ型胶原等阳性予以鉴别。

  • 标签: 血管球瘤 肺肿瘤 支气管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 近年来随着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 CT)的普及使得1个以上结节的检出率逐渐升高,同时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对于内多发结节是良性、多(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还是内转移(intrapulmonary metastasis, IPM)的诊断,决定着患者的分期、治疗、愈后。然而,目前对于MPLC与IPM的诊断仍缺乏临床金标准,两者在临床上的鉴别仍存在挑战,本文就目前MPLC与IPM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多原发性肺癌 同时性多原发肺癌 肺内转移
  • 作者: 周丽娜 吴宁 赵世俊 杨琳 王亚龙 王若冰 杨守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PET-CT中心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对于同时多腺癌与腺癌伴内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131个病灶)同时多腺癌和31例(67个病灶)腺癌伴内转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按照病灶类型,纯磨玻璃结节(pGGN)、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和实性结节(SN),将患者分为7种影像配对类型,比较同时多肺癌(组)与肺癌伴内转移(转移组)的影像配对类型差异。将内多发病灶按照大小分为主病灶和伴随病灶。分析主病灶和伴随病灶的大小(总体长径,实性成分长径)、磨玻璃成分、形态、分叶、边界、毛刺、空泡征、胸膜牵拉及胸膜贴邻,比较组和转移组主病灶与伴随病灶间的影像学特征差异。结果组影像学类型以pGGN+mGGN和mGGN+mGGN多见,病灶中均含磨玻璃成分(pGGN或mGGN)者占62.9%(39/62),至少有1个病灶内含磨玻璃成分者占96.8%(60/62);转移组仅有2种类型,其中大部分为SN+SN(93.5%,29/31),少数为mGGN+SN(6.5%,2/31)。两组间影像配对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组和转移组性别、吸烟史、主病灶长径、实性成分长径、磨玻璃成分及贴邻胸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无磨玻璃成分(实性病灶)及病灶贴邻胸膜是主病灶伴内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组伴随病灶以pGGN多见,而转移组伴随病灶均为SN(P<0.01)。转移组的伴随病灶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贴邻胸膜(P<0.05)。结论HRCT的影像学特征可以很好地鉴别同时多腺癌和腺癌伴内转移。同时多腺癌以含磨玻璃成分的病灶(pGGN或mGGN)多见,而腺癌伴转移以SN占绝大多数。当主病灶为SN并贴邻胸膜时,内伴随病灶亦是SN,且无分叶、毛刺和空泡征,可提示肺癌伴内转移的诊断。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多原发 高分辨率CT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淋巴瘤的MSCT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性。方法搜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8例淋巴瘤,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淋巴瘤CT表现形式多样,6例累及双,2例累及单。肿块或肿块样实变5例,单纯结节状实变影3例。8例增强CT检查均为轻至中度强化。结论淋巴瘤表现多样,缺乏特征性。MSCT可准确的提供、支气管受累情况,边缘清晰的实变伴支气管壁增厚,病变周边小叶间隔增厚,提示淋巴瘤的诊断。

  • 标签: 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多排螺旋CT
  • 简介: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肺部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对具有肺部影像学资料的肾综合征出血热124例中发生肺部损害的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FRS肺部损害发生于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以低血压休克期发生率最高,恢复于多尿期和恢复期,多呈自限性过程。临床症状多不明显,肺部损害以胸腔积液和实质性病变为主。呼吸费力、呼吸困难是肺部损害加重的指征。肺部CT检查可以尽早发现肺部损害。结论:HFRS肺部损害是危重型患者形成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和促进因素。

  • 标签: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肺部损害 发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生在罕见部位(、胆囊、膀胱)的肝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7—2019年诊治的3例分别发生在、胆囊、膀胱的肝样腺癌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肿瘤细胞排列呈实片状、梁状、腺管状、乳头状,肿瘤细胞边界清楚,体积大,多角型,异型性明显,胞质透明或含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异型明显,空泡状,核仁明显。免疫表型:肿瘤均表达甲胎蛋白、Glypican-3、HepPar-1、SALL4,Ki-67阳性指数80%以上。结论、胆囊及膀胱的肝样腺癌十分罕见,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预后较差。

  • 标签:
  • 简介:2003年9月,60周岁的何先生出现耳鸣、鼻塞、涕中带血,伴有颈淋巴结肿大。经相关检查及组织活检,确诊为鼻咽低分化鳞癌;当即行正规放射治疗而获临床治愈。一年以后,即2004年10月感左胸不适,相继出现胸痛、咳嗽、气短等症状,且逐渐加

  • 标签: 坦然面对 面对原发癌
  • 简介:摘要灶不明的肿瘤(CUP)是指经组织学确诊,但根据标准评估手段和影像学检查无法确定肿瘤部位的转移性恶性肿瘤。CUP占全球所有确诊肿瘤的2%~5%,以早期侵袭性转移为特征。目前CUP的标准评估需要组织病理学评估和低危亚群鉴别,该亚群患者可以进行更加精准的治疗或预后更好。当前对高危亚群的标准治疗需要评估预后并考虑经验性化疗。组织起源分子检测法用于鉴定可能的肿瘤灶已经得到广泛研究,在此我们对应用该检测方法评估CUP的合理性,以及支持和反对依据进行了综述。二代测序在晚期肿瘤的广泛应用为鉴别具有治疗可行性的基因突变患者提供了可能,而且有助于后续的个体化治疗。

  • 标签:
  • 简介:鲁迅创作《补天》本意是以弗洛伊德学说解释人的缘起,但启蒙语境与时代气候让作品后半转向了国民性批判。《铸剑》是源自"绝望的抗战"的审美渴望,《奔月》则是源于厦门生存境遇的无法直说的苦衷。《理水》《非攻》等,则是鲁迅在上海复杂境遇中以叙事对自我的召回,也是其启蒙理性在困窘中以对传统的回溯来进行视域重建的努力。批判传统,传统是与自我的同一存在;而要进行新的建构,传统依然是无法弃绝的存在,而鲁迅只能再度在怆然中彷徨。

  • 标签: 鲁迅 《故事新编》 创作缘由
  • 简介:死于第1癌复发9男59左鼻腔上颌窦鳞癌食道上段鳞癌3个月 发现先证癌时放弃治疗,第2癌为头颈癌3例,第2癌多次复发均予手术、化疗、放疗 死于发现第2癌后1年7个月

  • 标签: 头颈部原发癌
  • 简介:摘要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脊索生长缓慢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人体中轴骨,中轴骨以外的部位非常少见。本文报道1例45岁男性发于股骨头的轴外脊索瘤,其组织学特征与经典型脊索瘤相似,局灶呈软骨分化。患者因“右股骨粗隆间占位”于外院活检术后病理诊断为软骨肉瘤。目前,有关轴外脊索瘤仅有少数报道,本文通过分析该病例的诊断思路,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病理医师对该肿瘤的认识,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高分辨率胸部影像系统和肺癌筛查程序的应用,多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患者正成为临床实践中日益增长的人群。但是,MPLC诊断标准及其与肺癌内转移(intrapulmonary metastasis,IM)之间的鉴别仍然存在许多争议,特别是在组织学相似的病例中。本文在回顾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讨论了MPLC诊断标准的变化以及MPLC与IM的影像学、组织学和分子遗传学的鉴别诊断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多学科诊断、算法、预测模型及人工智能在MPL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此外,我们还讨论了关于MPLC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根治性手术是治疗MPLC的主要手段,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对不能手术的MPLC患者是安全可行的,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经过合适的患者选择也可以应用于MPLC。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浸润性真菌感染的CT诊断与鉴别。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患有浸润性真菌感染的患者2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不同感染分类的CT表现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例浸润性真菌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最高其CT表现亚段或小叶实变型所占比例最高为13例占46.43%,明显高于其他分型的比例,各型CT表现各有特点。结论浸润性真菌感染的CT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作为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早期诊断具有较大意义。

  • 标签: 真菌感染 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