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游离外侧修复对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成效。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本组研究,分析对其实施游离外侧修复后的效果情况。结果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的外皮发生坏死,有6例患者的远端组织坏死,经过换药后创面得以愈合,有5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血管危象,及时探查并处理后其成活较好。术后对患者随访3个月~2年,所有骨折患者皆顺利愈合,其肢体功能和外观恢复情况满意。结论对于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游离外侧修复术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颌面外科中应用外侧的临床疗效,研究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五官科收治及病理确诊需接受口腔颌面治疗的患者44例,44例患者采用移植外侧修复口腔颌面的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情况。结果治疗后,治愈35例,有效7例,无效2例,其中1例组织坏死,进行2次摘除手术,恢复中,1例移植皮修复口腔颌面后,无好转,伤口不愈合。结论经临床治疗结果表明,外侧移植治疗口腔颌面疗效好,治愈率高,应广泛临床应用。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口腔颌面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舌癌联合根治及同期外侧游离修复术患者术中配合要点及护理难点。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16年5月-2017年1月共63例舌癌联合根治及同期外侧游离修复术手术方法及配合要点。结果63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患者安返病房。结论护士熟悉该手术的方式和手术步骤,熟悉主刀医生要求,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合理管理器械台,严格无瘤技术,熟悉配合手术,加强导线与植入物的管理,重视压疮预防,并充分做好术前患者准备与心理护理,及术毕患者搬动与转运时的管理,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更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

  • 标签: 舌癌 股外侧游离皮瓣 舌再造 术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外侧的价值及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治疗的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中随机选取31例,采取外侧治疗,治疗后随访患者,统计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31例患者治疗后,痊愈的有13例,显效的有10例,有效的有7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6.77%。结论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中应用外侧取得效果良好,提高了治疗有效率,能改善患者的恢复状况,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四肢软组织 价值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应用游离外侧穿支治疗肢体创面时,吻合一条静脉和吻合两条静脉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分析从2012年7月至2018年5月,我科85例应用游离外侧穿支治疗肢体创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吻合1条静脉的病例为46例,吻合2条静脉的病例39例。对手术时间,术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二次手术率和成活率进行比较。结果吻合一条静脉的病例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两条静脉组,静脉栓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两条静脉组,需要二次手术探查率显著高于两条静脉组,成活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外侧穿支修复肢体的创面时,吻合两条静脉可以减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并可降低二次手术的风险,是值得采用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外侧穿支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7月-2016年10月应用游离外侧穿支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25例,男23例,女2例;年龄12-63岁,平均43.5岁;缺损面积为4cm×6cm~30cm×17cm,其中合并骨外露10例,肌腱外露11例,血管神经外露2例,18例合并创面感染。均采用一期封闭式负压引流,二期游离外侧穿支移植修复。结果术后23例顺利成活,无一例感染。1例发生动脉危象,手术探查后改行植皮结合后期换药愈合;1例发生静脉危象,边缘坏死,换药愈合。供区创面均一期愈合。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12个月)。本组无一例发生溃疡、烫伤、磨破等。外观平整、颜色接近正常、质地好,2例臃肿,1例予以二期手术修薄。供区未见明显感觉功能障碍。结论游离外侧穿支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可有效控制感染,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技术。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创面修复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防腐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手背、手指动脉系统支的起止、走行、数量、血液供应、交通支等情况,手背皮肤神经和静脉分布,为手部支血管链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7只防腐手标本,观察、标记、测量手背动脉系统、静脉系统、感觉神经,并处理数据。结果掌背动脉一共包含4条,位于手背伸肌腱深面。桡动脉腕背支发出第1掌背动脉,其延续而成为食指桡背侧动脉,起点外径为(0.67±0.04)mm,末端外径(0.41±0.04)mm,全长行程为(52.36±3.68)mm。掌深弓发出第2~4掌背动脉,其将穿过掌骨基底间隙到达背侧,起点外径分别为(0.82±0.07)mm、(0.66±0.10)mm、(0.54±0.07)mm,末端外径(0.62±0.07)mm、(0.48±0.10)mm、(0.42±0.04)mm,全长行程为(55.71±4.22)mm、(52.22±6.25)mm、(52.77±5.11)mm。结论手背部皮肤和第1掌骨背侧皮肤是第1~4掌背动脉营养。第1掌背动脉、第2掌背动脉、第3掌背动脉、第4掌背动脉终末支延续成为指背侧动脉。各掌背动脉之间形成网状结构。

  • 标签: 掌背动脉 皮瓣 解剖学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不断发展,机器或挤压伤致拇指远端皮肤缺损在手外伤中比较常见,常伴有骨质外露,需修复,满意的修复重建,应注重恢复拇指灵活的功能和完美的外观。我院自2008年12月~2016年12月应用拇指背神经营养血管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4例,其中桡侧缺损15例,尺侧缺损25例,临床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8例手外伤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的手外伤修复手术,研究治疗组采用移植修复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手功能恢复时间进行调查。结果研究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8.24%和88.24%,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6.47%和67.65%,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研究治疗组手部功能恢复时间(72.56±10.73天)和住院时间(14.33±5.89天)均远远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时间(93.32±13.95天)和住院时间(19.17±7.37天)。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移植修复应用于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治疗效果明显,大幅度缩短了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皮瓣移植 手外伤 组织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游离是否造福于患晚期口腔癌的老年人。材料与方法翻阅病人的住院记录,从生活质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平均生活质量得分分别是77.5±10.4和72.1±10.8。接受游离修复重建的病人反馈咀嚼功能更好(p=0.039),而且他们的外貌和味觉功能也得到更好的恢复。但是,游离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更长的住院时间和更高的手术费用。结论对患晚期口腔癌的老年病人接受游离修复应该谨慎。

  • 标签: 游离皮瓣重建 非游离皮瓣重建 晚期口腔癌 功能性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局部在修复面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面部皮肤缺损患者50例,按照面部缺损情况,根据切除后皮肤缺损位置和大小,合理设计局部推进和旋转等修复创面。结果经过修复后,50例患者的均成活,没有1例出现坏死或并发症。患者治疗MESS评分为(14.52±3.25)分,治疗后MESE评分为(8.63±1.36)分,患者治疗、后ME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面部皮肤缺损治疗,切除面部病损,选择合适局部,对皮肤缺损创面进行修复,可防止片移植、直接缝合出现的畸形或瘢痕,手术后瘢痕不显著,未发生收缩变形,具有良好美容效果。

  • 标签: 局部皮瓣 面部皮肤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局部一期修复颌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局部一期修复颌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其中推进10例,枢轴皮8例。结果18例均一期愈合,无感染,伤口愈合后瘢痕不明显,外形满意。结论局部一期修复颌面部创伤皮肤缺损是可行的,方法简便实用,效果满意。

  • 标签: 局部皮瓣 颌面部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一期修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共(86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日至2016年2月10日,将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3例患者-实施经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结果观察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时间(50.15±1.21)min、术中出血量(120.15±2.01)ml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扩张法全耳再造术(简称扩张法)和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简称改良Brent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一年间我院收治的全耳再造术的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扩张法患者49例,改良Brent法患者11例。查阅所有入组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前术后照片,对不同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扩张法49例患者中,出现血肿者1例,出现皮肤破溃假体外露1例,经局部换药转移后创面痊愈。改良Brent法11例患者中,无并发症患者,术后耳部轮廓清晰,再造耳轮,对耳轮、耳甲腔等精细结构显现。供区无需植皮,色差及瘢痕均不显。结论Brent法临床效果比扩张法更好。

  • 标签: 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 扩张皮瓣法 手术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外伤带蒂腹部移植术的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9例手外伤实施带蒂腹部移植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例患者实施手外伤带蒂腹部移植术均获成功,全部存活,平均住院时间为22.5d。所有患者进行半年后随访,外形良好,质地、色泽与周围组织相似,日常生活劳动不受影响。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提高移植术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 标签: 手外伤 带蒂腹部皮瓣移植术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患者应用游离移植结合骨段滑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患者选为研究目标,依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各组患者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骨段滑移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游离移植结合骨段滑移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分别为95.9%、81.6%,对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2.0%,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患者应用游离移植结合骨段滑移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胫骨骨髓炎骨缺损 游离皮瓣移植 骨段滑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小腿内侧交腿修复复杂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复杂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以胫后血管为蒂的小腿内侧桥式连接,修复复杂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0例,切取面积(15cm×10cm)-(35cm×15cm)。结果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患者30例,小腿内侧交腿全部成活,及供肢血运及患肢外观、功能恢复均良好。结论临床上小腿内侧交腿可切取面积大,是修复复杂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确切。

  • 标签: 交腿皮瓣 桥式移植 小腿足踝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足踝部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修复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自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足踝部组织缺损患者中选取9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胫后动脉后踝上穿支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腓动脉外踝上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修复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手术指标情况,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各项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修复术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治疗中效果明显,能够提升手术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并且降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

  • 标签: 胫后动脉后踝上穿支术 腓动脉外踝上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 足踝部创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肘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近期随访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1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接受肘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观察1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并于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肘关节活动度(屈曲度、伸张度)。结果经肘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1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手术时间为(38.41±4.34)min,骨折愈合时间为(3.87±0.74)周,术后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经对症治疗后得到缓解;术后随访3个月,无脱落病例。1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33%,且患外侧肘关节伸展度、屈曲度与健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肘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具有肘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肘前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电视胸腔镜与外侧切口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中抽取3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前外侧切口剖胸的手术方法,观察组进行电视胸腔镜的手术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显著,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安全性能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前外侧切口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