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8 年 1 月到 2018 年 12 月收诊的 88 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和 护理后的 Barthel 评价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比较高,能够促进患者的生活能力的提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恢复有重要的意义,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提升也有一定的价值,所以这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给予股骨颈骨折病人延续护理,观察该措施对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和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5月于我院进行的 80例股骨颈骨折的病人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用蕴含随机化原则的方法将其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乙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延续护理进行康复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以及康复时间。结果 进行延续性护理的乙组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能够更加主动地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完成康复运动, 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更高于 甲组患者存在差别( P< 0.05),同时康复时间更短,与甲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系统的延续护理后,康复锻炼依从性获得明显提高,康复运动完成的更加主动和到位,从而促进了康复进程,使能够患者早日康复,这一措施值得进一步应用于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中。

  • 标签: 延续护理 股骨颈骨折 康复锻炼依从性 康复进程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并且分析消毒供应中心相关器械清洗护理的效果 。 方法: 此文将 2016 年 8 月至 2017 年 8 月开展消毒供应中心相关器械加强清洗护理干预前随机抽选的 100 件清洗器械及 20 名临床科室工作人员 收入对照组 , 实施常规器械清洗护理,将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9 月开展消毒供应中心相关器械加强清洗护理干预后随机抽选的 100 件清洗器械及 20 名临床科室工作人员收入试验组 , 实施器械加强清洗护理,统计两组器械清洗合格总计率、器械隐血合格总计率、临床科室工作人员满意总计率 。 结果: 试验组器械清洗合格总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指标, P<0.05 ,表明数据间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器械隐血合格总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指标, P<0.05 ,表明数据间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临床科室工作人员满意总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指标, P<0.05 ,表明数据间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消毒供应中心开展器械加强清洗护理干预呈现较优效果,存在重要应用价值及优势 。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 清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快速 康复外科 (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指导下的 腰椎 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 rbody Fusion, TLIF)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研究 。 方法:研究阶段为2018 年 5月 1日到 2019年 5月 1日,共纳入研究对象 100例,均为 TLIF手术患者 ,按照1:1比例进行均匀分组,所有患者均接受 TLIF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 ERAS理念,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护理前NRS评分差异不显著, P> 0.05;经不同护理方案,观察组 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0%( 8/50)明显高于观察组 2.0%( 1/50),差异显著, P< 0.05。 两组护理前QOL评分差异不显著, P> 0.05;护理后,观察组 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观察组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要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针对接受TLIF手术的患者采用 ERAS理念可缓解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及节约住院费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ERAS TLIF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成立于 2014年 4月)为研究对象,对该科室内的 40名医护人员以及 32名护理人员实施细节管理。结果 通过对比将细节管理应用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发现,在实施细节护理前后医护人员的不满意( X2=7.263, P值< 0.05)、比较满意( X2=6.291, P值< 0.05)以及非常满意( X2=13.725, P值< 0.05)对比差异均显著,并且实施细节护理前的总满意为 67.50%,实施细节护理后的总满意为 97.50%,对比差异显著( X2=8.872, P值< 0.05);通过对比将细节管理应用于患者前后的考核能力结果发现,在实施细节护理前后医护人员的考核能力结果出现不及格( X2=4.296, P值< 0.05)、良好( X2=6.629, P值< 0.05)以及优秀( X2=1.752, P值< 0.05)的人数对比差异显著,并且总达标率在实施前后的差异性也较大( X2=3.851, P值< 0.05)。结论 对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细节管理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静配中心 细节管理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淋巴瘤化疗患者预后康复的疗效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 2015 年 4 月 -2017 年 2 月收治的淋巴瘤患者 70 例进行研究,对 70 例化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明显减少, 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淋巴瘤化疗患者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淋巴瘤 护理干预 预后康复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 12例研究对象都是在我院进行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相关工作。将进行本次研究的相关护理工作人员自由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的 6例相关护理人员不进行护理质量控制,观察组的 6例护理人员则是进行护理质量控制。经过两种方法处理之后,对院内感染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6例护理人员经过护理质量控制之后在院内感染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6例护理人员, P< 0.05。 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之后对院内感染发生率具有较为显著的改善效果,同时能够获得较高满意度,因此该种方法适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质量控制 院内感染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路径式疼痛教育对乳癌患者术后镇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将 2016年 9月~ 2018年 9月在我院接受乳癌手术患者 7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9 例,对照组静脉镇痛加常规的疼痛教育,观察组静脉镇痛加路径式疼痛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疼痛控制的认识水平、疼痛程度的评估能力、术后疼痛程度以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疼痛控制的认识水平和疼痛程度的评估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18.40+1.05VS8.97+1.03, 17.55+1.91VS9.10+1.73);术后 24h、 48h、 72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日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10.40+2.05vs 15.97+1.33, 7.55+1.92VS10.10+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路径式疼痛教育提高了患者知行合一的能力,提升了术后疼痛管理效果,缩短引管留置时间和平均住院日。

  • 标签: 路径式疼痛教育 乳癌 术后疼痛 康复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治疗次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 4、 8周后,观察组 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身体功能、情绪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强化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超敏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联合测定对新生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照组为我院 32例健康新生,败血症组为 56例新生败血症患儿,对健康对照组和治疗前后的败血症组新生分别进行降钙素原,超敏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检测,比较其结果并分析单独及联合检测降钙素原,超敏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对新生败血症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度。结果 败血症组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败血症组经治疗后钙素原、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水平均显示下降。单项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低,联合二、三项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结论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检测对新生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联合二、三项指标有较高的检出率。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脂质运载蛋白 2
  • 简介:摘要: [ 目的 ]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急性脊髓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对 SI00B 蛋白、 NSE 水平的影响; [ 方法 ] 选取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3 月本院收治的 76 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 2 组, 对照组患者( 38 例)术后行常规治疗,观察组( 38 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疼痛症状及血清 SI00 B蛋白、 NSE水平; [ 结果 ] 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 P < 0.05 ),而观察组治疗后 1 、 3 个月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 P < 0.05 ); 两组患者 ASIA 评分各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 0.05) ,其中观察组患者运动、针刺、触觉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 P < 0.05 );两组患者 VAS 评分均明显降低( 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 1 、 3 个月 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 P > 0.05 ); [ 结论 ] 高频 重复 经颅磁刺激能促进急性脊髓损伤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减缓神经病理性疼痛,下调血清 S100B 蛋白和

  • 标签: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急性脊髓损伤 SI00 B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化镇痛镇静方法在 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的效果。 方法 运用随机分组法,将入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ICU的 10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 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镇痛、镇静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由镇痛镇静控制小组确定镇痛镇静目标:镇静目标 RASS: -2 ~ +1分,镇痛目标:神志不清患 BPS: <3分,清醒患者 NRS <4分,每 2小时对患者行 RASS评分及疼痛评分评估,并调整药物剂量,晨间唤醒。 结果 观察组患者 ICU住院总天数、气管插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 PSA可以更好地达到镇痛镇静的目的,并防止过量使用镇痛镇静剂,减少病人痛苦,减少住院时间,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 标签: 机械通气 程序化 镇痛镇静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口腔正畸固定矫治病人口腔护理对其影响程度。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口腔科口腔固定矫治患者 1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 56例,实验组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患者。经过两个护理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感觉和自信程度改善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而评价口腔护理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病人护理中的疗效。结果:两个护理疗程结束后,在自我感觉和自信程度实验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平均水平也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口腔正畸固定矫治的病人中口腔护理的实施,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自信和自我感觉,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

  • 标签: 正畸固定矫治 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级护理管理对提高 ICU住院区患者护理质量。 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都是在2018年 6月— 2018年 10月这段期间入住我院并进行护理恢复的 64例患者。将进行本次研究的患者自由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的 32例患者使用临床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的 32例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分级护理管理干预方法。经过两种护理方法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32例患者经过分级护理管理干预后在管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32例患者, P< 0.05。 结论:分级护理管理对提高

  • 标签: 分级护理管理 ICU 护理质量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手术室护理对癌症患者术前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自 2017年 1月 -2017年 12月在本院接受 癌症手术 治疗的患者共 256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采取 手术室护理治疗。 结果 :研究组的 焦虑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 P < 0.05 ), 研究组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 0.05 )。 结论 对进行了 癌症手术的患者实施具有 手术室护理极大的 减低了 焦虑度,在临床治疗的效果上获得了提升,同时也获得了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在临床护理的使用上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癌症 术前应激反应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院外延续管理对癌痛病人疼痛控制的影响研究。方法 参加病例研究者均为 2016 年 7月 -2017 年 7月 已出院的肿瘤科癌痛病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在胃肠镜检查中应用 PDCA模式后护理风险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在实施 PDCA模式前后接收的进行胃肠镜检查患者中的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是否实施 PDCA模式进行分组,对比两组之间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DCA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护理工作指标的各项评分,进一步发挥出护理工作的效果,而且还可以使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PDCA模式 胃肠镜检查 护理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室中施以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对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 2017年 1月到 2018年 1月内在本院收治的 10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50例患者),传统护理组施以传统的临床护理方式,细节护理组则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实施护理后,对患者的相关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总体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据分析,分别进行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后,细节护理组患者在相关切口感染发生率上显著低于传统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上均优于传统护理组( P均﹤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手术治疗的患者施以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相关切口感染发生率并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在防治医院感染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手术室 细节护理 医院感染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内科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我院心内科 2017年 1月 ~2018年 6月收入的 130例患者分为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及采取协同护理模式的观察组各 65例,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自护能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护能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负性心理状态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加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心内科 协同护理模式 心理状态